俞燕
摘 要: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蘆葦”搬進了幼兒園,開展了以“葦趣”為主題的多種嬉樂活動。傳統(tǒng)游戲,樂趣無窮;自制樂器,演繹精彩;創(chuàng)意工具,繪出童心;欣賞故事,情感共鳴;奇思妙想,大膽建構,把“葦趣”嬉樂課程理念滲透在了幼兒活動的各個領域,孩子們在強健身體、增長技能的同時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關鍵詞:自然;葦趣;嬉樂
通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這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是蘆葦生長的最佳場所。每到詩情畫意的秋天,淺灘處一叢一叢茂盛的蘆葦,就像輕歌曼舞的少女,隨著風浪一波一波地涌動著。蘆葦的花潔白無瑕,蘆葦稈子纖細修長,蘆葦葉子清香飄遠……于是,我們把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搬”到幼兒園里,和孩子們共同開展了以“葦趣”為主題的嬉樂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蘆葦、探究蘆葦的教育價值,切身感受著嬉樂游戲的無窮魅力。
一、傳統(tǒng)游戲,樂趣無窮
江海特色的民間游戲,代代相傳,成為孩子們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健康教育應使幼兒“情緒安定、愉快”,喜歡參加各項游戲,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方式發(fā)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協(xié)調性、靈活性”。我們結合地域特色傳統(tǒng)游戲,用蘆葦作為游戲的工具,開展了系列體育活動。
1.跳房子
傳統(tǒng)的跳房子是在地上畫方格,孩子們按照方格的個數進行單雙腳的交替跳躍。我們把這項游戲進行了改良,把細細長長的蘆葦棒鋸成長短差不多的小棒子,一個間隔著一個次序擺好,孩子們自由選擇單雙腳進行跳躍,一組的孩子們可以進行接力跳。孩子們就像是輕巧的小燕子,一個個飛舞雀躍,享受著快樂的童年。
2.捉迷藏
捉迷藏還有一個童趣的名字叫“躲貓貓”,是小班幼兒最鐘愛的游戲。淺灘邊的蘆葦叢,剛好符合捉迷藏的先決條件,它又厚又密,要是躲在里面誰也看不見、找不著。
在班級的區(qū)域游戲中,我們布置了一塊單獨的嬉樂游戲區(qū)域,在里面我們用采集來的新鮮蘆葦,創(chuàng)設一個茂盛的蘆葦叢,給孩子們營造了捉迷藏的游戲氛圍。同時,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秘密基地”,隔絕外在喧鬧的環(huán)境,好朋友躲在蘆葦叢中,可以說一說悄悄話,分享自己的童心世界。
二、自制樂器,演繹精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幼兒能用拍手、跺腳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jié)拍和基本節(jié)奏?!卑殡S著音樂,按照節(jié)奏打擊樂器是幼兒的一項音樂技能。于是,我們將一節(jié)節(jié)蘆葦棒子兩頭磨平,在一端套上帶孔的球形木頭積木,做成小棒槌,把收集來的鐵質餅干盒蒙上漂亮的畫布,做成小鼓,放置在班級區(qū)角游戲的“大舞臺”區(qū)域里,孩子們會爭先恐后地當小鼓手,他們沉浸在自創(chuàng)的音樂節(jié)奏中,深深著迷。
小小的蘆葦棒,還是小指揮家的好幫手。在電視里看到的各種盛大演奏會場面,都少不了一個掌控大局的指揮棒,一個孩子的手里提著小蘆葦棒,在場的所有旋律都默默地跟隨著他。跳舞的、唱歌的、打擊樂器的……所有的旋律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一場精彩的晚會!
三、創(chuàng)意工具,繪出童心
蘆葦悠悠,如夢如幻,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感受美的空間。然而蘆葦本身,也是孩子們創(chuàng)造美的有效資源。
1.蘆葦花寫意
天氣微涼,蘆葦上頭就抽出了絮,開出了潔白輕盈的花兒。孩子們的小手輕輕撫摸著蘆葦花兒,然后把它們在五顏六色的顏料盤里蘸一蘸,跳到畫紙上轉個圈兒,自在曼舞,一幅幅寫意的“大作”油然而生。蘆葦花是孩子們手里的“畫筆”,讓孩子們自信揮灑他們的詩意童心。
2.蘆葦簾印畫
四季分明的亞熱帶氣候地域,到了夏季,蘆葦簾就成了家家戶戶遮陽防曬的必備品,也是農戶人家養(yǎng)蠶的用具。一根根串在一起,整齊劃一的蘆葦棒,涂上鮮艷的色彩,印在畫紙上,小手壓一壓,就成了時尚的條紋元素,多彩多樣的條紋相互交叉,就像是城市里縱橫交錯的道路,傳遞著快樂的訊息。班級的美工區(qū)里,有大大小小的蘆葦簾,有色彩鮮艷的顏料和畫筆,我們引導著孩子們用小小的巧手,大膽創(chuàng)作,繪出詩意爛漫的精彩童年。
四、欣賞故事,情感共鳴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卻因為有了思想,才將人和蘆葦區(qū)分開來。而孩子的眼里,萬物是通靈的,蘆葦也是有情感、有個性的。語言活動《蘆葦和小鳥》就講述了一群善良可愛的蘆葦幫助小鳥的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蘆葦不僅僅是生活中那個窈窕多姿的植物,更是一個機智勇敢、關心他人的榜樣!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孩子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受故事波動曲折的情節(jié),喚醒童真,一起來說一說幫助小鳥的辦法,并學著蘆葦的樣子親身實踐,產生情感共鳴。
五、奇思妙想,大膽建構
1.排排隊
各種蘆葦棒長短不一,粗細不一,也就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探索數學奧秘的天然條件。“比長短”“比大小”孩子們通過空間無法判斷,于是,我們在數學區(qū)放置了不等的蘆葦棒,作為孩子們課后延伸的游戲材料。通過實物的操作,在比較兩個蘆葦棒之間誰長誰短時,孩子會得出一些巧妙的比較方法。如:一端對齊,高的一根長;借助輔助材料來丈量,輔助材料用得多的長;用手指來比一比,手指跨度大的長等。
2.拼圖形
每一座宏偉的建筑,都離不開設計師最初的一張設計圖紙。在幼兒建構初期,讓他們養(yǎng)成先設計圖紙再進行有目的的建構的好習慣,根據房屋的造型,用蘆葦棒擺出框架,三角形的房頂、正方形的圍墻、長方形的大門……其實偉大的建筑,也是一磚一瓦建構出來的。
大自然就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這地產富饒的江海地域,我們充分挖掘自然資源,把“葦趣”嬉樂課程理念滲透在了幼兒活動的各個領域。我相信,孩子們的成長是多種環(huán)境和多種領域相互滲透的過程,通過各領域活動的相互整合滲透,孩子們在強健身體、增長技能的同時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