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書先生
蔡康永說,幸福感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是可以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
回想一下,你會不會因為害怕拒絕別人而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
明明自己不能喝酒,卻拒絕不了別人的再三勸酒;明明自己很累,需要休息,卻又不忍心拒絕朋友說要一起去逛街的邀請;明明自己手頭也很緊張,卻又怕別人說自己不夠朋友而把錢借給了對方;明明有自己的原則,面對別人提出過分要求時,卻因不能堅守而只能自己生悶氣……
要知道,你的人生畢竟有限,學(xué)會拒絕會讓你更加珍貴。
1
有一種累,叫不懂得拒絕
鐘曉芹是《三十而已》中物業(yè)公司的一位普通職員,也是同事們眼中的“老好人”。
在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大家似乎都默認(rèn)了由她包攬。
咖啡機壞了叫她修,吃個堅果也要問她要夾子,每次工作上最難的事情都丟給她。
公司每年的淡季宣傳,需要每個品牌門店配合宣傳,公司領(lǐng)導(dǎo)讓大家認(rèn)領(lǐng)工作,大家嘴上說著一起分擔(dān),卻迅速搶走了最容易的品牌,別人嫌棄難搞的品牌宣傳就都留給了她。
而就算這樣,她也不敢去辯解,去調(diào)換,無論合不合理,她從來不會說“不”。
后來,公司來了一個新同事,對這些事情看不過去,跟她說:“一個不知道拒絕的人,你的所有接受都是廉價的?!?/p>
于是她終于鼓足了勇氣第一次拒絕了別人讓她幫拿文件夾的要求。
她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到座位上,以為會遭到別人的非議,結(jié)果沒想到旁邊的同事卻站起來笑著對她說“曉芹,你真棒!”
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因為太善良、心太軟,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以為處處幫忙別人就會感激自己。
但其實,沒人會感激你的善良,他們只會得寸進尺。
想起一部叫做《好好先生》的電影,男主參加了一個主張對任何事都要說“好的”的座談會,成為了一個不會拒絕別人任何要求的人。
即便是他心里并不愿意的事,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說好。
從此他每天都會被各種瑣事纏身,盡管日子看似過得充實滿足,但是換來的卻是筋疲力盡。
當(dāng)他的女友發(fā)現(xiàn),他許多的決定并不都是出自真心,只是不懂得拒絕的時候,便勃然大怒,離開了他。
人有時候之所以活得很累,不是因為滿足不了自己,而是因為不懂得拒絕別人。
哪怕委屈了自己,也不忍心辜負(fù)別人的期待。
時間久了,別人認(rèn)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dāng)然,你做得好,他們安心接受,你做得不好,他們怨聲怨氣。
所以,你可以做一個好人,但千萬別做一個“爛好人”。
2
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的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感覺活著特別痛苦,他就去問禪師:“禪師啊,我怎么才能解脫呢?”
禪師笑了笑,給他三天時間讓他自己悟。
第一天,禪師問他:“你悟到什么了?”
他搖了搖頭,于是禪師舉起戒尺往他手心狠狠地打了一下。
第二天,禪師又問,他還是說不知道……結(jié)果,又挨了一下打。
第三天了,他還是什么都沒悟出來,但是這次禪師舉起戒尺的時候,他趕忙伸手?jǐn)r住了。
禪師笑著說,“你終于悟了,痛苦,是可以拒絕的?!?/p>
一味的拒絕會失去朋友,但是,一味的順從會失去自我。
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yīng)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yīng)該明曉,不能總是來者不拒。
討好型人格,終究討不到好。只會把海闊天空留給別人,把枷鎖套在自己頭上。
你迎合了所有人,但你活成了什么樣子呢?
畏畏縮縮,個性模糊,沒有活力,還挺憋屈。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里說,我們之所以討好別人,其實是因為太害怕被人討厭。
但人活一世,誰又能做到被所有人喜歡呢?
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如果一味尋求別人的認(rèn)可,在意別人的評價,最終就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
想要活出自由快樂的樣子,就要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蔣方舟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yuǎn)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你可以不用太善良,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絕,對于一些對你無理要求的人,要勇敢說,我拒絕為你的不要臉買單。
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的,而是用來善待自己的。
3
學(xué)會拒絕,日子才會越過越舒心
在《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節(jié)目中,鄭希怡爭取到演唱《得不到的愛情》的重要片段時,藍(lán)盈瑩也很想要這個出彩的片段,因為在比賽的舞臺上,有利于自己加分。
于是,她就抱著鄭希怡,在她的懷里撒嬌說:“你讓給我吧,那個高音,求你了,我求你了?!?/p>
鄭希怡在之后的訪談節(jié)目中說,自己身邊朋友都是大女人型,互相間很少會撒嬌賣萌的,所以,她對藍(lán)盈瑩的撒嬌也直言不諱地說:“不好意思,我不吃這一套?!?/p>
網(wǎng)友評論鄭希怡的性格又酷又帥!
即便是比賽,我也有權(quán)利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機會,沒必要做好人拱手相讓。
勇敢做自己,不是別人想要什么,礙于面子,就讓給別人;也不是一味地討好迎合別人,患得患失,害怕沒有做朋友的機會。
當(dāng)然,也不是讓你任性自私,旁若無人地任意橫行,而是懂得張弛有度。
其實只要你嘗試拒絕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甚至?xí)谩?/p>
習(xí)慣性的付出和遷就,到頭來只會被輕視。
當(dāng)你學(xué)會說不,別人才會知道你的底線在哪,反而會因此贏得理解和尊重。
4
很喜歡畢淑敏的一段話
拒絕就是一種權(quán)利。
你那么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舍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于他們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人還是要有點脾氣,有自己的個性,有表達不的勇氣。
(摘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