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杰
摘 要: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促進人的發(fā)展,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則主要通過教學質量的監(jiān)測進行反饋。因此,如何有效地分析質量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與案例,成為教師后續(xù)進一步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jù)。從教學質量監(jiān)測的角度出發(fā),闡述如何利用“短板分析法”使教學監(jiān)測成為教師有效改進教育教學的手段之一,促進學生“精準”“高效”“適切”地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質量改進;短板分析;教學監(jiān)測
新課程的改革其中心點都是指向“人的發(fā)展”。因此,如何正確地、有效地使用教學質量的測評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促進“人的發(fā)展”成為“教與學”需要一直探討與研究的課題,也是確保學生“精準”“高效”“適切”地發(fā)展的有效保障。
一、“短板分析法”存在的理論依據(jù)
“短板分析法”主要基于一個理論:依據(jù)“木桶原理”,最短的板決定木桶的容量。而教學階段質量監(jiān)測恰恰能暴露“教與學”中的短板,通過對質量監(jiān)測情況的分析,幫助任課教師找準教學的“短板”,分析診斷,改進措施,有效提高質量。
二、“短板分析法”三有操作原則
在操作中教師要做到“三個有”:(1)有數(shù)據(jù)。進行題目類型、正確率等各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對比尋找短板;(2)有案例。細心查看學生錯題案例,分析錯題背后的原因,具有典型性,尋找教學短板;(3)有措施。結合數(shù)據(jù)、案例進行目標性措施制定,改進短板。
三、“短板分析法”三段操作策略
教學質量監(jiān)測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對于知識目標達成度的測量,更應注重分析學生能力、方法的運用效果的反饋,因此,“短板分析法”操作策略上突出“知識+學情”“全面+專項”“整體+個體”,進行三段式操作,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第一段策略:知識短板分析
1.整體分析法:對卷面進行全面整理分析,完成原始問題的收集整理工作,將試卷中每類大題失分最多的題目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包括:題號、題型、正確率、原因分析、改進措施。
2.專項分析法:專項分析能夠將錯誤的原因進行聚焦,縮小關注范圍,查找“教與學”中的專項短板,為改進措施提供明確的方向。
案例1:在數(shù)學計算部分的質檢分析中,教師對學生計算的原因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1)抄錯數(shù)的占35%;(2)運算順序錯誤的占19%;(3)一步計算結果錯導致整題錯誤的占46%,計算短板的改進更為明顯。
案例2:在語文測查的習作分析中,對習作的失分現(xiàn)象進行分析主要有:(1)書寫問題,包括錯別字占7%;(2)選材不準占10%;(3)立意不夠新穎占13%;(4)語句修辭等原因,語言匱乏占45%;(5)詳略不當占25%。
通過此次測查發(fā)現(xiàn)學生主要存在語言匱乏的現(xiàn)象,教師有針對性地先抓問題最大的教學短板,在措施中教師就如何豐富學生的語言、加強修辭等訓練詳細列舉具體措施,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提高習作教學。
第二段策略:學情短板分析
除了教師做好知識短板分析外,學生個體差異也是教師需要直面的一個問題。將學生個體與自身縱向對比,有利于有的放矢,高效輔導。
案例3:下面以語文教師對某學生成績跟蹤及分析,個體發(fā)展縱向比較圖。
從跟蹤圖中能清晰地看出從開學初每次該學生質檢成績情況,對于個體情況教師作出如下分析:
最低點B:試卷主要以閱讀為主,說明該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該生語文學習中的短板。
最高點D:試卷主要以測查字詞為主,說明該生對字詞認知有一定基礎。
其他各點:A、C、E、F這4次測查均以綜合內容為主,整體來看,呈上升趨勢,說明該生在同一領域的知識學習中有所進步,教師前期輔導有些作用。
輔導措施:對于個體學情應加強閱讀的練習與輔導。
第三段策略:措施短板分析
以往教師的分析措施中,重視課外閱讀、加強詞匯積累,拓展寫作資源、擴大學生視野等理論指導性的語言較多。查找教學短板,這種空泛理論變?yōu)橛械姆攀福菇處熣嬲靼琢藢W生弱在哪里,教學偏差在哪,針對短板,反思自己的教學,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案例4:這是一份教師列舉的措施(見下表),活動具體,可操作性強,易實現(xiàn)。
使用“短板分析法”,將平日跟蹤與階段質檢相結合,教師通過對知識短板分析、學情短板分析、班級短板分析,能夠促進教師的反思行為,由原來籠統(tǒng)地分析變?yōu)楦鼮榭陀^、理性地認識自己的教學,對籠統(tǒng)的學生粗心、基礎差等原因進行剖析,查找背后的真正原因,我們相信只要教師精心、用心、細心,就會逐步實現(xiàn)高效教學。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