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靈
川江行船,不論木船、輪船,過去民間都有“四不”行規(guī):水大不走,水小不走,天氣不好不走,夜晚不走。因此,出現(xiàn)了各種避險方法。
重慶永川松溉鎮(zhèn)下游有個大磯腦灘,灘水暴漲時,上下水輪船都得停航。1940年7月,因漲水,八只輪船在這里停泊了十多天,此為避險之“扎水”。
瞿塘峽夔門前曾有一巨大礁石,名滟滪堆。汛期被淹后,自古夔州府會派河差監(jiān)管,不準(zhǔn)船家冒險航行,必須扎水。唐乾寧年間,朝廷命官李嶢到荊州赴任,沿江而下途經(jīng)此地,正遇江水暴漲。夔州太守劉昌美留他待江水退去再走,李嶢因赴任有時間規(guī)定,不敢停留,執(zhí)意前行。李嶢的船剛離岸不遠(yuǎn),突然遇到巨大漩渦,被卷入其中,瞬間沉沒。李嶢一家及全船120人遇難,只有李家的奶媽生還。她奇跡般地被江水沖上了岸。
1926年6月初,民生公司經(jīng)理盧作孚從重慶出發(fā),到宜昌接第一艘輪船“民生”輪。等到6月下旬,民生輪才從上海抵達(dá)宜昌。這時江水大漲,宜昌海關(guān)理船廳因船太小不放行,民生輪在宜昌扎水一個多月。
當(dāng)時盧作孚非常著急,因為造船的錢是借的合川縣教育經(jīng)費。水稍退去一點,他就征求引水(引船員)的意見。引水明白他的想法,說船可以開頭,如果途中再遇漲水,隨時可扎水。民生輪通過秭歸著名的洪水灘泄灘時,灘水比船高,引水指揮輪船借回水之力沖上去。眼看只有一兩米的距離了,船舵突然失靈,引水驚慌失措。盧作孚直奔機艙,令輪機員立即開倒車。慶幸輪船遇到一泡花水,進入激流,沖至北岸岸邊得救,全船人才松了口氣。
川江各渡口都劃有洪水線,水?dāng)n線了也要扎水,不過大家習(xí)慣叫“封渡”。自古很多渡口在巖石上專門立碑,刻上封渡文字,起警示作用。江津筍河高云渡口曾挖出一塊清乾隆時的石碑,上刻規(guī)章,其中一條為“不得大水強渡”。
但過去撐渡人和過渡人多抱僥幸心理,常冒險打渡過渡。民國九年,開縣(今重慶市開州區(qū))東河秋汛漲水,老關(guān)嘴渡口渡船載客九十人,被河水沖刷而翻沉,僅一嬰兒坐在“木轎椅兒”隨流漂浮被救。
云陽云安鎮(zhèn)居民集中居住在湯溪河兩岸。1950年8月的一天,義渡封渡,待渡的人多。有個橈胡子趁機打賣渡賺錢,結(jié)果船翻沉,死了五十人,橈胡子被判三年徒刑。
1970年7月24日,江津旸巖長江渡口因洪水封渡。這是個副業(yè)船渡口,由當(dāng)?shù)厣a(chǎn)大隊管理。治保主任想掙工分,違章打渡,裝載九人,包括自己在內(nèi)八人死亡。
川江支流溪河的“齊頭水”來去兇猛,有時扎水都難避險。1954年4月6日,開縣東河上游漲水,十一只運煤木船得到航管站通知,當(dāng)晚??吭?。深夜,上游一只木船被齊頭水打來,撞上最前面一只扎水船,接著一只撞一只,全被洪水沖走,僅三只船得救。1963年5月24日晚,因下暴雨,東河上游又發(fā)齊頭水,土龍洞至馬家八公里河道上扎水的一百五十多只運煤船,被沖走一百一十多只。同時落水的二百多名橈胡子幸好習(xí)水性,絕大多數(shù)鳧水上岸,只五人失蹤。
烏江洪水期一般扎水時間久,有時長達(dá)一兩個月。船老板沒有收入,扯船子(船工)也沒有身錢(工錢)。這時貨老板要發(fā)扎水費,扯船子的生活有了著落,扎水沒扎心。
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