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玲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yī)院婦產科 466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EMT)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其典型的癥狀為繼發(fā)性痛經,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盆腔痛,且疼痛逐漸加重,此為EMT的明顯特征[1]。原發(fā)性痛經一般情況下無加重趨勢;而繼發(fā)性痛經具有加重趨勢,若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應及時接受就診。區(qū)別原發(fā)性痛經與繼發(fā)性痛經,則是判斷否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若痛經程度較輕,可采取西醫(yī)藥物治療,遵醫(yī)囑服用止痛藥或注射止痛針;若痛經嚴重,還需借助手術進行治療。但手術創(chuàng)傷大,對于患者而言,易產生應激反應,并嚴重損傷其機體。通過中醫(yī)藥整體辨證的多角度、多途徑,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并根治疾病[2-3]。為此,本文就化瘀止痛湯聯(lián)合孕三烯酮膠囊治療EMT進行總結與分析,旨在探討兩者聯(lián)合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將報道示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EMT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治療組年齡25~43歲,平均年齡(34.26±2.15)歲;病程1.5~4年,平均病程(2.75±1.13)年;痛經程度:重度14例,中度21例,輕度10例。對照組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33.30±2.17)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58±1.10)年;痛經程度:重度12例,中度24例,輕度9例。將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無區(qū)別(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相關診斷標準;主癥:痛經、非經期腹痛、月經推遲、色暗、量少;次癥:大便稀、畏寒;舌脈:舌苔白膩、舌黯紅、脈沉緊。納入標準:(1)均符合寒凝血瘀證相關診斷標準者;(2)均符合EMT相關診斷標準者;(3)90例EMT患者均自愿參與調研,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附件包塊、盆腔結節(jié)者;(2)伴有盆腔腫瘤、結核等其他婦科疾病者;(3)精神異常;(4)近期接受過中藥治療者;(5)宮內放置節(jié)育器者;(6)拒絕參與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孕三烯酮膠囊(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020)對癥治療,口服,2.5mg/次,2次/周,第1次服用于經期第1天,3d后進行第2次服用,每周的同一時間段進行服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化瘀止痛湯,孕三烯酮膠囊使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中藥方組成成分:赤芍15g、柴胡15g、丹參20g、當歸15g、川芎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莪術12g、三棱12g。將上述藥物混合加入600ml清水煎制,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與孕三烯酮膠囊同天用藥,持續(xù)用藥4d,3個月經期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半自動血流變快側儀[型號:Fasco-3010A,藥(械)準字:渝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3第2400062號],分別對兩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的高切血液黏度、中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液黏度進行測定,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根據(jù)臨床癥狀改善程度評定臨床效果,采用四級評分,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痊愈:腹痛等臨床癥狀徹底改善;顯效:腹痛等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有效:腹痛等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一般;無效:腹痛等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反而病情更加惡化。(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 相比對照組,治療組臨床療效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EMT患者冠臨床療效對比[n(%)]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 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相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高切血液黏度、中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液黏度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EMT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中醫(yī)認為EMT屬于“痛經”“癥瘕”等范疇,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若給予激素類藥物或手術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疾病一般與女性卵巢激素周期性的變化具有密切相關性。大部分患者易出現(xiàn)痛經、月經量多、異位內膜囊腫等不良狀況,臨床對于該狀況,單獨給予孕三烯酮膠囊或促進腺素等藥物較多,但此類藥物均需長期服用,減藥或停藥易導致患者閉經或復發(fā)[6-7]。因此,能否通過控制增長異位內膜厚度以減少月經量,緩解患者痛經,是臨床上一直研究的重點。
孕三烯酮膠囊具有激素和抗激素的復雜特性,屬于人工合成的三烯19-去甲睪酮甾體類化合物,既具有較強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又有很弱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作用。此外,孕三烯酮膠囊還能夠更好地使患者異位病灶及子宮內膜細胞退化,對EMT的臨床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8]。化瘀止痛湯藥方組成中,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之效;柴胡具有升舉陽氣、透表泄熱之效;丹參具有通經止痛、活血祛瘀之效;當歸具有潤燥潤腸、調經止痛、補血和氣之效;川芎具有祛風止痛、行走開郁、活血祛瘀之效;延胡索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川楝子具有行氣止痛、疏肝之效;莪術具有行氣止痛、破血祛瘀之效;三棱具有消積止痛、破血行氣之效。上述藥物協(xié)同發(fā)揮,具有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之效。經現(xiàn)代醫(yī)學指出,血液流變學具有聚、濃、凝等典型特征,其變化在EMT中密切相關,表現(xiàn)主要為全血黏度上升?;鲋雇礈軌蛴行У卮龠M抗血栓的形成及瘀血吸收、改善血液流變學,對軟化粘連、緩解疼痛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9-10]。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治療后,治療組高切血液黏度、中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液黏度均較對照組低,由此說明化瘀止痛湯聯(lián)合孕三烯酮膠囊在EMT中治療效果顯著,對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水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夠為臨床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化瘀止痛湯聯(lián)合孕三烯酮膠囊治療EMT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