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醫(y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yī)師
痛風號稱“疼痛之王”,凡是得過痛風的人無不對它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那種突如其來的疼痛,如刀割、似鼠嚙,讓人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足以令人發(fā)瘋抓狂。也正因如此,患者對痛風急性發(fā)作期的抗炎止痛都非常重視,求治愿望也特別急切。
痛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多數患者3~7天以后癥狀自行消失,病情進入“緩解期”,這期間沒有任何癥狀,感覺像正常人一樣。于是,許多病人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不再繼續(xù)治療。結果時隔不久,痛風卷土重來,如此周而復始,最終骨關節(jié)遭到破壞、尿路結石、腎臟受損、“痛風石”遍地開花……
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痛風目前尚不能根治,發(fā)作期與緩解期反復交替是本病的一大特點。
我們知道,痛風的病理基礎是高尿酸血癥,疼痛緩解并不代表痛風已經痊愈。只有把血尿酸降下來并穩(wěn)定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痛風的急性發(fā)作問題,使關節(jié)、腎臟等靶器官得到有效保護。如果不糾正高尿酸血癥,它對關節(jié)、腎臟以及心血管的損害就一刻不會停止。因此,疼痛緩解后,即便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只要血尿酸控制不達標,就應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
許多病人往往比較重視痛風急性期的治療,豈不知痛風緩解期、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療才是最關鍵。如果說前者是“治標”,那么后者就是“治本”,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標本兼治”。
雖然有高尿酸血癥不代表一定會發(fā)生痛風,但血尿酸越高,痛風發(fā)作的風險越大則是不爭的事實。有研究證實:當血尿酸<420微摩爾/升時,痛風的發(fā)生率僅為0.6%;當血尿酸600微摩爾/升時,痛風的發(fā)生率為30.5%。為了避免或者減少痛風發(fā)作,必須將血尿酸控制達標。
我國2020年最新發(fā)布的《痛風診療規(guī)范》指出,痛風患者降尿酸治療的目標為血尿酸<360微摩爾/升,并長期維持;若已出現痛風石、慢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或痛風性關節(jié)炎頻繁發(fā)作,降尿酸的目標為血尿酸<300微摩爾/升,直至痛風石完全溶解且關節(jié)炎頻繁發(fā)作癥狀改善,可將治療目標改為血尿酸<360微摩爾/升,并長期維持。
由于血尿酸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尿酸過低可能增加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降尿酸治療時血尿酸不低于180微摩爾/升。
急性期的治療主要是消炎鎮(zhèn)痛,所用藥物有非甾體類消炎藥、秋水仙堿和糖皮質激素,在此不再贅述。緩解期的治療主要是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治靶器官損害。
現已知道,體內尿酸的產生,80%來源于自身細胞的嘌呤代謝,20%來自于食物。研究發(fā)現,即使特別嚴格的飲食控制,血尿酸也只能降低90微摩爾/升左右。因此,單純依靠控制飲食,只能部分解決高尿酸問題,大多數病人還是需要借助于藥物才能使血尿酸控制達標。按照作用機制的不同,目前降尿酸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
代表藥物是“苯溴馬龍”,該藥作用強,副作用少,價格不貴。初始劑量每日25毫克,漸增至每日50~100毫克,每日1次,根據血尿酸水平調節(jié)至維持劑量,并長期用藥。該藥94%通過膽汁和糞便排泄,僅6%經腎臟排泄,因此不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可用于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eGFR)20~60毫升/分者推薦劑量不超過每天50毫克;eGFR<20毫升/分或尿酸性腎石癥患者禁用。
必須注意,在服用苯溴馬龍前要排除泌尿系結石;在服用期間,應多飲水以增加尿量,以免尿酸鹽濃度過高在尿液中生成尿酸結晶。
目前有2種,即別嘌醇和非布司他。
別嘌醇:可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經濟實惠,比較適合于尿酸產生過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藥者。初始劑量每天100毫克,以后每2~4周增加100毫克,直至100~200毫克,每日3次。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皮疹、肝功異常和骨髓抑制等。該藥最大的隱患是可導致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剝脫性皮炎,盡管發(fā)生率不高,只有0.1%,但是一旦發(fā)生,病死率接近30%。目前認為,發(fā)生皮膚超敏反應與患者攜帶HLAB*5801基因有關。因此,在服用別嘌醇之前,應行HLA-B*5801基因篩查,陽性者禁用。
非布司他:一種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無論是療效還是安全性均明顯優(yōu)于別嘌醇,且很少發(fā)生過敏反應,適用于尿酸產生過多型,尤其是對別嘌醇過敏者。另外,該藥主要在肝臟代謝及清除,不依賴腎臟排泄,因此可用于輕、中度腎功能不全(eGFR 30毫升/分)者,有泌尿系結石的患者也可放心使用。不良反應主要有肝功能損害,以及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非布司他慎用于有心臟病的患者,禁用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非布司他降尿酸作用超強(1片非布司他大致相當于3片別嘌醇),服用后有可能因血尿酸急劇下降而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因此,初次用藥時一定要從小劑量(每日20毫克)開始,每4周左右評估血尿酸,不達標者可逐漸遞增加量,最大劑量每日80毫克;或與小劑量秋水仙堿或非甾體類消炎藥聯用。
以上3種降尿酸藥物,單藥治療以非布司他的效果最好。如果單藥治療效果欠佳,可采取聯合治療,如“別嘌醇+苯溴馬隆”或“非布司他+苯溴馬隆”。
總之,治療痛風不僅僅止痛,更重要的是降低血尿酸,而降尿酸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通過長期正規(guī)的降尿酸治療,雖不能徹底治愈痛風,但可以大大降低痛風急性發(fā)作的風險,使關節(jié)、腎臟、心腦血管等靶器官免遭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