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長志
(馬鞍山師范高等??茖W校,安徽 馬鞍山24304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全國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在全國上下引起強烈的反響。這是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新時代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在我黨思想政治工作史、共和國教育史上都是第一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1],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2]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八個統(tǒng)一”[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馬克思主義講清楚、講透徹。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形成并且不斷發(fā)展的。要“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4]。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站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強調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學校的“小課堂”必須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求真知,促進大學生正確“三觀”形成,從而立志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在五次方案中逐步得到加強。從“78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到“18方案”(教社科[2018]2號文件,以下簡稱為“18方案”),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認識在逐步深化。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號文件即“18方案”)中,進一步對實踐教學提出了要求:“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重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5]“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扑枷胝卫碚撜n實踐教學。學生既可通過參加教師統(tǒng)一組織的實踐教學獲得相應學分,也可通過提交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相關的實踐成果申請獲得相應學分。”[6]經過多年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與理論研究,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理論問題逐步形成共識。
(一)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踐是基礎,實踐是目的,實踐是源泉。認識世界在于改造世界,由實踐上升到認識,再從認識指導實踐,循環(huán)螺旋上升。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明確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盵7]這就是認識運動過程中的辯證關系。高校思政課教學,要讓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真正在當代大學生中“入腦”“入心”“入行”,在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就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原理,通過實踐教學,深化對理論的認識,加深現(xiàn)實體驗,站在實踐的基礎上分析現(xiàn)象,看清本質,把握規(guī)律,堅定理想信念。要讓大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中國共產黨好不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行不行?西方資本主義能不能救中國等等?以事實說話,在實踐中驗證,在實踐中得出答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實踐,才能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真學、真懂、真信,真正“入腦”“入心”“入行”,用正確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正確的“三觀”,立志為黨、為國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涵。經過多年來的研究探討共同努力,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觀點是趨向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行合一”的觀點。“18方案”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定位,“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重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以理論知識為依據(jù),以強調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主題活動為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思考為特征,通過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參加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各種實踐活動,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廣泛參與和體驗,使其主觀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體能力得到優(yōu)化的過程和方法”。[8]“知行合一”的內涵,幫助我們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認識有了新的發(fā)展:一是不能簡單地把活動地域、教學場域等,作為兩種教學的區(qū)分標準,教學場域只是物理空間,而非教學核心內容劃分空間。我們都有這樣的共識:課堂教學不能完全等同于理論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學內容是具有實踐性的,如“辯一辯”“情景再現(xiàn)”“新聞天天說”等都是實踐教學。二是思政課實踐教學不能等同于所有的大學生實踐活動。學生們在校學習期間,有很多實踐活動,如專業(yè)實踐、休閑旅游實踐等,當然這之中是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但是有些活動組織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加深大學生對正確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前期理論教育準備缺乏,對思政理論深化效果甚微。三是大學生自己參加有關社會活動,這是正常的而且值得提倡。但是這種學生自發(fā)組織、沒有明確目的、沒有有機的計劃設計、缺乏必要的理論學習做基礎、沒有教師指導的活動,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范疇,這是明顯不妥的。
由此看來,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歸納為六個要素:一是有思政課相應理論教學為基礎;二是有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計劃;三是有實踐活動策劃及具體實施方案;四是有思政課教師主導、學生廣泛參與;五是過程體現(xiàn)出實踐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六是實踐活動后的總結、提升,深化理論教學,引發(fā)學生情感升華。
(三)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高校思政課理論教學是指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思政課教材為主要內容,以傳授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為主要任務所進行的教學活動。而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指在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基礎之上,“以教師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開展與思政課理論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教學實踐活動。高校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統(tǒng)一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整體”[9]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兩大組成部分,兩者既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有所區(qū)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互相作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實踐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以理論教學為依據(jù)的,只有這樣開展實踐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實現(xiàn)育人的既定目標。而實踐教學又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在實踐中通過生動的實際事例,使抽象的理論更加具體、形象,深化了對理論的認識,并且進一步達到升華。從這種意義上來看,理論教學在前,實踐教學在此之后,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與升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理論教學場所的相對確定性與實踐教學場所的相對不確定性;理論教學內容的抽象性與實踐教學內容的具體性;理論教學考核重在結果呈現(xiàn)與實踐教學考核重在過程體驗;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對實踐教學主動參與和理論灌輸?shù)南鄬Ρ粍?。[10]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發(fā)[2016]3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注重理論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1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絕不能割裂開來,否則都會失去必須具有的“另一重要部分”,那樣就會削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功能。所以高度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虛”“實”結合、有滋有味。
為了認真落實習總書記“3.18”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改革創(chuàng)新,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近期馬鞍山師范高等??茖W校對全校一、二年級大學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狀況問卷調查,掌握到第一手數(shù)據(jù),開展理論思考及對策研究,以此推進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化改革。
本次問卷調查采取無記名方式,是在舒適寬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調查者不設置任何限制性條件,結果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大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需求的真實想法。
參加問卷調查的大一、大二學生共計4469名,發(fā)出問卷4469份,回收問卷4469,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6.1%、女生83.9%;大一學生占54.4%、大二學生44.5%;中共黨員和預備黨員占6.8%、共青團員89.9%、其他3.3%;所學專業(yè)文科49.7%、理工科34.4%、其他15.2%。
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關問題的問卷調查中,有93.1%的大學生認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89.5%的人贊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有74.6%的人認為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有益于大學生提高自身修養(yǎng),63.2%的人認為是必要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需要。有90.4%的大學生認為通過思政課學習有收獲。在調查“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要素”時,有42.8%的大學生認為是“大班教學、課堂組織難度大、師生互動效果不明顯”,占第一位,有30.8%認為“教學手段單一、灌輸填鴨式教育”效果不好。在“您覺得思政課教學內容需要怎樣完善”問卷調查時,選項最高的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贊同率達93%,排在其后的分別是“貼近大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熱點”等。在“您喜歡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調查時,有50.2%的人贊同“師生互動式”,其次是“案例教學法”“啟發(fā)引導式教學”。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調查選項中,贊同、接受應該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占90.4%,77.1%的同學選擇實踐、理論教學同等重要,認為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更重要的占比為11%(詳見圖1);而在“最喜歡的實踐教學形式”調查中,12%選擇“自行參與假期實踐活動”,62.2%的人選擇“學校組織、老師帶隊的校外參觀、社會調查等”,22.1%選擇“校內、課堂實踐活動”,三項共計達96.3%(詳見圖2)。在參加思政課實踐活動頻率調查項顯示:有34.2%的大學生認為每月1次或以上,28.9%的人認為3個月1次,22.7%認為6個月1次比較適宜,三項累計為85.8%(詳見圖3)。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成績在該門課程中應該占多大比重調查中,29.6%的人認為應該占40%,28.8%認為應該占30%,22.9%認為應該占50%,18.5%認為應該占20%(詳見圖4)。問卷調查第一手數(shù)據(jù),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據(jù),使得學校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供給側改革中,加強針對性,注重實效性,進一步增強親和力。
圖1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調查
圖2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形式調查
圖3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頻率意愿調查
圖4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成績在該門課程成績考核中所占比例意愿調查
大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問卷調查表明,大學生們非常喜歡、贊同實踐教學,期盼全方位地加強實踐教學。為此,高校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以及“18方案”的有關規(guī)定,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供給側能力和水平,努力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現(xiàn)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予以實施。在“18方案”中明確要求:“要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盵12]在嚴格落實學分中,將理論、實踐教學有機銜接、同步安排。堅持全方位管理,結合各門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重難點,在整體計劃的基礎上,結合形勢發(fā)展,具體安排實施方案。如《基礎》課實踐教學,可以安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實踐、參觀英雄事跡或名人勵志展覽、開展模擬法庭等;《概論》課實踐教學的重點,側重安排參觀新中國的建設成就、改革開放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方面面成就的實踐考察、五大發(fā)展理念社會調查等。在實踐教學中,明確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實踐教學課程化,全流程管理,總計劃、課程計劃、項目操作計劃配套,課前、課中、課后環(huán)環(huán)緊扣,安全規(guī)范,有序運行。
(二)合理安排思政課四類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包括課堂、校內、校外、網(wǎng)絡四種類型,在調查中,大學生們對課堂上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有機開展實踐教學是很歡迎的。馬鞍山師專經過探索,制定了“3+3+n+e”實踐教學模式,就是每門思政課要安排3次校內實踐、3次校外實踐、n次課堂實踐,積極開展網(wǎng)絡實踐,收到較好的效果。其目的就是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與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廣泛參與,活躍課堂氣氛,促進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課堂實踐教學不受具體次數(shù)和時長的限制,靈活多樣,但是必須明確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拓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圖熱鬧、背離主題。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因為是在本校內開展,所以在時間調配、經費開支、資源整合上都很方便。如愛校建校的校史校情教育,知名校友、本校優(yōu)秀教職工、團隊先進事跡報告會,橫向參觀其它院系的實驗、實訓室等。學生男女宿舍社區(qū)、食堂餐廳、運動場館等都是大學生們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好去處。發(fā)掘出本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足不出校就能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間不長,調度靈活,方便有效。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對大學生影響深刻,獲得感強,但是存在安全風險,出行要求高。要提高政治站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周密安排,細致做好實踐環(huán)節(jié)安排,注意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之中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思政課老師不要包辦代替。網(wǎng)絡實踐教學是構建思政課老師與大學生共同交流的網(wǎng)絡媒體,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積極參與大學生的討論,推送與當前形勢、輸送正能量、與大學生成長及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的資料,注意疏導,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網(wǎng)絡實踐教學跨越時空,隨時隨地,及時有效,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統(tǒng)籌安排節(jié)日活動和假期思政課實踐教學。馬鞍山師專為了加強全過程育人,推行“6+2”學期和寒暑假實踐教學統(tǒng)籌模式,即每個學期3次校外實踐共計6次,再加上寒假、暑假2次社會實踐。充分利用節(jié)日、寒暑假,科學安排好實踐教學,落實“三全育人”。布置平時“我們的節(jié)日”主題活動,如清明節(jié)的追憶先人、緬懷先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五一節(jié)的“勞動最光榮”實踐教育活動;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我們的節(jié)日”的體驗活動。而寒暑假時間長,與家庭、社會接觸的機會多,也是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非常有利的時期。寒假里可以圍繞闔家團聚、孝老愛親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也可以圍繞家庭、區(qū)域、社會的變化,開展社會調查,如“口述史”“微視頻”等,讓調查家鄉(xiāng)、社會的變化,加深對祖國、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感。暑假可以利用夏季和長時間優(yōu)勢,組織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及思政課老師的組織指導下,結合平時的思政課基本觀點,通過參觀、調查、慰問活動等,讓他們親身感受、切身體驗。如體驗環(huán)境保護、脫貧攻堅、“紅色之旅”參觀考查,科技、教育、文化“三下鄉(xiāng)”活動,社會基層組織建設、養(yǎng)老、留守兒童、食品安全等熱點難點問題調查等。并且在假期結束后,及時總結成果,通過報告會、圖片展、微信公眾號等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實踐教學成效。
(四)規(guī)范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考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必修課,在學業(yè)成績中是有嚴格的考核要求的。按照“十八方案”,要“改進完善考核方式。要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運用,注重考查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盵13]“堅持閉卷統(tǒng)一考試為主,與開放式個性化考核相結合,注重過程考核。”[14]第一,注重過程性考核??己藢W生們在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態(tài)度、參與深度、組織紀律性等方面,這是考核的主要部分。第二,結果性考核,就是看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情況,即所思所悟成果的水平,如實踐報告、發(fā)言、意見或建議等,可以劃分為若干等次,以此加以區(qū)分。對于假期和網(wǎng)絡等實踐教學,“十八方案”提出了學生“也可通過提交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相關的實踐成果申請獲得相應學分?!盵15]第三,成長進步考核,就是通過一段時間思政課教學及實踐教學后,綜合考察學生要求進步、參加志愿者服務等方面情況,在團隊中綜合考評情況等。以此來看大學生的成長狀況,評價進步情況,重點看成長增量,用發(fā)展眼光去做評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計算時,可以把平時教學成績、理論考試成績、實踐教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總分,一般實踐教學占30%—40%比較適宜,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引導大學生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視實踐教學,促進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落在實處。
實踐教學是打造高校思政課“金課”的重要途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需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高校思政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水平,切實擔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