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黃金榮 周彤
(成都軍區(qū)八一骨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四川 成都,610000)
CRS 屬于臨床多發(fā)病,可導致患者頭暈、鼻塞、嗅覺功能失常,炎性細胞浸潤顯著,而嗜酸粒細胞及其釋放的蛋白、炎性物質與鼻竇炎進展有關[1]。嗜酸粒細胞CRS 極易復發(fā),臨床常用激素治療,而CT 診斷,有利于患者早日確診、早日治療。本研究重點觀察了鼻竇CT 診斷價值,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92 例嗜酸粒細胞性CRS 伴鼻息肉患者接收于2019年05月--2020年05月。以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作為分組依據(jù),其中69 例非嗜酸粒細胞性CRS 伴鼻息肉為常規(guī)組,其中37 例男性和32 例女性,年齡20-59 歲,均齡(41.3±8.8)歲。另23 例嗜酸粒細胞性CRS 伴鼻息肉為研究組,其中12 例男性和11 例女性,年齡20-60 歲,均齡(41.4±8.9)歲。各組基礎資料P 值>0.05。入組標準:經手術病理檢查確定;不曾用過激素;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纖維運動障礙;真菌性鼻炎;對碘劑過敏;胃食管反流;鼻竇纖維囊腫;有寄生蟲感染。
1.2 方法利用多排螺旋CT 診斷儀,從鼻咽部一直觀察到額竇頂,電壓120kV、電流200mA,平掃之后再給予矢狀位觀察、冠狀位觀察。窗寬2000Hu,窗位200Hu,層距5mm,層厚2mm。將CT 圖像傳送到工作站,根據(jù)Friedman 分期標準對CT 檢查結果進行分期;參照Lund-Mackay 標準判斷放射學評分,評價內容包括篩竇、上頜竇、兩側竇口鼻道復合體、碟竇、額竇。0 分為正常,一側渾濁為1 分,兩側渾濁為2 分。兩側竇口鼻道復合體正常則記為0 分,若閉塞,則記2 分。總分10 分,評分越低越好。鼻內鏡手術中切取的病變黏膜或鼻息肉,給予4%甲醛固定,然后石蠟包埋,切成5um 薄片,再染色。通過400 倍的光學顯微鏡觀察標本,計算嗜酸粒細胞數(shù)目,當嗜酸粒細胞數(shù)目超過0.05-0.50×109/L,則判定為嗜酸粒細胞性CRS 伴鼻息肉。
1.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匯總并分析觀察主體的研究數(shù)據(jù),并利用SPSS22.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x±s)及%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 及X2檢驗。同時進行Spearman 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設置為0.05,當P 值<0.05時,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Friedman 分期對比兩組Friedman 分期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Friedman 分期對比
2.2 兩組Lund-Mackay 評分對比兩組Lund-Mackay 評分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Lund-Mackay 評分對比
2.3 相關性分析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與鼻竇CT 評分(基于Lund-Mackay 的CT 圖像評分)為正性相關(r=0.256,p<0.05)。
嗜酸粒細胞以及該細胞釋放的炎性物質會浸潤到鼻竇、鼻腔黏膜組織內,進而損傷鼻竇,促進CRS 進展[2]。相較于非嗜酸粒細胞CRS 伴鼻息肉患者而言,嗜酸粒細胞CRS 伴鼻息肉患者的具有更加廣泛的病變范圍,可通過CT 圖像直接表現(xiàn)出來。手術病理檢查屬于臨床診斷金標準,但創(chuàng)傷大,患者極易產生抵觸心理,影響其依從性。而鼻竇CT 可在病變初期獲得清晰的解剖結構圖像,進而為臨床醫(yī)師判斷疾病嚴重程度、累及范圍提供有效參考。除此之外,病變初期一般會影響到兩側篩竇,進行鼻竇CT 觀察,可發(fā)現(xiàn)篩竇病變,且患者嗅覺功能障礙,可診斷為嗜酸粒細胞 CRS 伴鼻息肉。本研究對病變進行了Lund-Mackay 評分、Friedman 分期,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可盡量減少誤差,更好的區(qū)分病變范圍、嚴重程度。相較于常規(guī)組而言,研究組多為兩側鼻竇病變,鼻腔黏膜腫脹風險更大,從而堵塞鼻竇口,阻礙引流,誘發(fā)諸多并發(fā)癥。研究組與常規(guī)組Lund-Mackay 評分差異原因分析:嗜酸粒細胞雖然會使得黏膜組織腫脹,但是其發(fā)揮的作用并無特定性、局限性,故而不同分期者的評分并無太大差異。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與鼻竇CT 評分為正性相關,表明患者鼻腔黏膜被嗜酸粒細胞浸潤,使得患者病情加重,進而通過CT 圖像直接體現(xiàn)了出來。
總而言之,通過鼻竇CT 診斷,可較好的明確嗜酸粒細胞性CRS 伴鼻息肉的嚴重程度、累及范圍,進而為臨床有效治療提供可靠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