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海 盧 靜 王志民 許 欽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福建福州 350003
膿毒癥(sepsis)的發(fā)病機制為炎癥因子的瀑布效應,導致了抗炎與促炎平衡紊亂,臨床治療難度大,死亡率、發(fā)病率、致殘率高,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1]。膿毒癥發(fā)展迅速,導致機體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最終膿毒癥休克。而心肌損傷最為常見,在膿毒癥轉歸的具有重要影響[2]。研究表明[3],臨床近有40%~50%膿毒癥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與無心肌損害的患者相比,病死率上升30%~70%。因此,膿毒癥心肌損傷的早期保護是治療的關鍵。本研究旨在通過床旁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觀察血必凈對膿毒癥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對心功能的影響,并探究其相關作用機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ICU入住符合膿毒癥且合并心肌損傷的45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51.7±9.3)歲,治療前APACHEⅡ評分(24.36±5.75)分,其中重癥肺炎10例,重癥膽囊炎5例,胰腺炎3例,其他2例。血必凈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54.5±9.2)歲,治療前APACHEⅡ評分(25.60±6.47)分,其中重癥肺炎12例,重癥膽囊炎8例,胰腺炎2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性別、APACHEⅡ評分、年齡、基礎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1 診斷標準 (1)符合2012年SCC膿毒癥診斷標準[4];(2)無心臟基礎病史;(3)肌鈣蛋白 I(cTnI)升髙;(4)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5)N末端B腦鈉肽前體(NT-proBNP)升高;(6)床邊心電圖存在心肌缺血,如T波倒置、QRS波增寬以及ST-T段壓低或抬高等表現(xiàn)。在滿足標準(1)(2)基礎上,符合(3)~(6)中兩項或兩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膿毒癥心肌損傷[5]。
1.2.2 納入標準 (1)年齡>18歲且<80歲;(2)符合膿毒癥心肌損傷診斷標準;(3)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1)既往有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2)合并嚴重臟器功能衰竭、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3)入院前接受過心肺復蘇術的危重患者(ROSC);(4)孕婦、哺乳期女性患者;(5)血必凈藥物過敏者。
兩組均按照《2012年國際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推薦的方案[4]給予集束化治療,如抗感染、清除炎癥介質、液體復蘇、營養(yǎng)支持,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等治療。其中血必凈組在基礎治療上給予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Z20040033)100mL,靜脈滴注 q12h,療程 5d。
(1)治療前后取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CK-MB、cTnI及NT-proBNP水平。(2)治療前后床旁超聲診斷儀測定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臟指數(shù)(CI)。
所有數(shù)據(jù)納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臨床資料數(shù)據(jù)庫,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心肌標志物CK-MB、cTnI、NTProBNP均較治療前改善,與對照組比較,血必凈組改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治療后LVEF、CI值均改善,與對照組比較,血必凈組改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膿毒癥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機體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病情發(fā)展迅速,臨床診治難,具有高致死率、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6]。膿毒癥的本質就是大量炎癥因子級聯(lián)瀑布效應,造成機體器官功能障礙,甚至不可逆的損害,而心肌損害是膿毒癥、膿毒癥休克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7]。心肌損害越早,病情越重,且嚴重影響膿毒癥患者的預后[8]。因此,針對膿毒癥心肌損傷的發(fā)生機制,尋找有效藥物防治膿毒癥心肌損傷也是臨床工作的重點。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血清相關指標比較(x ±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臟超聲指標比較(x ± s)
膿毒癥心肌損傷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考慮多種綜合因素共同參與的病理過程。其中,膿毒癥早期出現(xiàn)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了心肌缺血,另一方面大量炎癥介質的釋放,損害心肌。cTnI、CK-MB、BNP是臨床上常用的心肌標志物[9],其中以 cTnI為評估心肌損傷的“金標準”,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三者聯(lián)合常被用來作為早期反映心功能受損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隨著重癥超聲的發(fā)展,床旁超聲得到臨床的重視。床邊超聲心動圖具有無創(chuàng)、便捷優(yōu)點,能夠早期、有效、實時地評估膿毒癥時心臟功能,有助于早期判斷膿毒癥心功能障礙類型,成了目前評估心功能最常用的方法[10],為膿毒癥心肌損傷患者提供早期診斷及治療機會。
血必凈注射液由紅花、赤芍、川芎、丹參、當歸5味中藥研制而成,是王今達教授從血腑逐瘀湯化裁而來,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熱解毒、菌毒并治等功效[11]?,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12],紅花通過清除超氧自由基發(fā)揮拮抗內毒素、抗炎、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丹參素是丹參的有效成分,能夠改善微循環(huán)和抗氧化作用;川芎嗪、阿魏酸是川芎有效成分,能提高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當歸具有抗炎、增強免疫功能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13]。因此血必凈注射液能夠改善微循功能障礙,減輕細胞缺血缺氧損害,并能拮抗內毒素,清除炎癥介質,從而保護心肌細胞。何健卓等[14]對66例嚴重膿毒癥患者前瞻性研究發(fā)現(xiàn),血必凈注射液改善嚴重膿毒癥患者心功能;王何銀等[15]提出血必凈能夠降低膿毒癥患者NT-proBNP濃度,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心肌損傷標志物cTnI、NT-proBNP均明顯好轉(P<0.05),以血必凈組下降明顯。通過床旁超聲心動圖也觀察到治療后LVEF、CI較對照組顯著改善。綜上所述,血必凈注射液在膿毒癥早期心肌損害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