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450000)王惠玲
肝硬化常伴有急性消化道出血發(fā)生,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相關研究指出,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勢較重,且不同發(fā)病階段患者護理需求具有一定差異,開展救治工作同時需針對性給予可行性、必要性護理支持[1][2]。英國早期預警評分(NEWS)可預警評估病情變化,主要應用于識別具有潛在危險的病人,休克指數(SI)為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監(jiān)測常用指標[3]。本研究選取我院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87例,旨在探討NEWS評分+SI分層的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87例(2017年12月~2019年11月),依照建檔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n=41)、研究組(n=46)。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23~68歲,平均(45.61±9.11)歲。研究組男31例,女15例,年齡22~69歲,平均(44.79±9.36)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給予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相關治療操作,配合醫(yī)生進行急救。
附表1 兩組患者NEWS評分、Sl指數比較(±s)
附表1 兩組患者NEWS評分、Sl指數比較(±s)
組別 例數 NEWS評分(分) SI指數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46 5.12±1.03 2.48±0.62 1.02±0.30 0.73±0.16對照組 41 5.01±1.11 3.79±0.51 1.09±0.26 0.91±0.15 t 0.479 10.684 1.156 5.394 P 0.633 <0.001 0.251 <0.001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s)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s)
組別 例數 搶救前準備時間(min) 出血次數 止血時間(min)研究組 46 4.15±0.51 1.61±0.49 21.26±3.07對照組 41 6.45±0.68 3.50±0.82 30.79±4.18 t 17.966 13.213 12.207 P<0.001 <0.001 <0.001
附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1.2.2 研究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采用NEWS評分+SI分層護理,成立護理干預小組。①NEWS評分:分值范圍0~21分,總分0~4分為低風險、單項得分為3分或總分5分~6分為中風險、總分≥7分為高風險;將該量表錄入電子搶救護理單,由護理人員填入參數系統自動匹配救治區(qū)域。②SI分層:依照SI=心率/收縮壓計算,SI=1輕度休克、S>1且≤1.5中度休克、SI>1.5重度休克。③預警設施:搶救室A區(qū),立即通知醫(yī)生,由N3級以上護理人員負責監(jiān)管,并持續(xù)監(jiān)測;搶救室B區(qū),由N3級護理人員負責監(jiān)管,通知醫(yī)生查看病人,1h監(jiān)測1次;觀察區(qū)C區(qū),由N2級護理人員負責監(jiān)管,4h監(jiān)測1次。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NEWS評分、SI指數。②比較兩組護理效果(搶救前準備時間、止血時間、出血次數)。③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cale,NSNS)評估,共19項,每項1~5分,分值范圍19~95分。<35分為非常不滿意,35~69分為不滿意,70~76分為一般滿意,77~85分為滿意,≥86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一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NEWS評分、SI指數及護理效果以(±s)表示,t檢驗,護理滿意度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NEWS評分、SI指數 干預前兩組NEWS評分、SI指數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NEWS評分、SI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護理效果 研究組搶救前準備時間、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3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1.30%高于對照組73.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治療關鍵在于糾正患者基礎生命體征、短時間內止血[4]。因此,對患者病情給予分級,對提高護理人員警惕性及預見性,為患者及時實施救治具有重要意義。以往醫(yī)護人員主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判斷消化道出血等級,以及再出血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預判,但上述方式較為主觀、模糊,不利于指導臨床護理工作[5]。
NEWS由英國皇家醫(yī)師學院制定,作為國家標準應用于各級醫(yī)院,可預見性評估患者的病情變化;SI指數可用于評估活動性出血及出血的嚴重性[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NEWS評分、SI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NEWS評分+SI分層在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可降低其NEWS評分、SI指數,改善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本研究通過NEWS評分評估患者潛在的危險程度,為患者安置適當的搶救區(qū)域,有助于危重及具有潛在風險的患者于短時間內至相應區(qū)域進行初步急救,同時醫(yī)師根據SI指數可準確判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速度及出血量,便于進一步實施救治措施,有效規(guī)避患者休克程度的惡化。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搶救前的準備時間、止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NEWS評分+SI分層應用于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縮短搶救前準備時間、止血時間,減少出血次數,提高護理效果。分析原因在于:NEWS評分+SI分層護理針對性較強,尤其針對高風險、中風險患者,給予病房、護理人員選擇方面的特殊安排,有助于患者發(fā)生出血后于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搶救,提高護理效果。本研究還發(fā)現,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1.30%高于對照組73.17%(P<0.05)??梢?,NEWS評分+SI分層應用于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NEWS評分+SI分層應用于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可降低其NEWS評分、SI指數,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