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里,田茂蘭,曾宇麗
(鳳岡縣農業(yè)農村局,貴州 鳳岡 564200)
鳳岡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全縣總面積1 885.09 km2,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夏無酷署,冬無嚴寒,雨量充沛,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無霜期239~299 d,年平均日照數(shù)1 139 h,年平均降雨量1 257.1 mm。水稻是該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2萬 hm2,產量9萬t左右。根據(jù)鳳岡縣多年氣象資料統(tǒng)計顯示,每年7-8月易出現(xiàn)夏旱,影響水稻后期生長。為探明水稻夏旱風險防控措施與應用,2019年鳳岡縣農業(yè)農村局組織實施了“鳳岡縣水稻夏旱風險防控措施集成應用試驗”,結合當?shù)厣a實際,在鳳岡縣農業(yè)氣象園區(qū)內(試驗地塊面積800 m2,土壤肥力中等,前茬空閑)進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對比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以期為水稻生產選擇栽培方式提供科學依據(jù)。
供試水稻品種為宜香優(yōu)1108。供試肥料為復混肥(養(yǎng)分總含量≥25%,N∶P2O5∶K2O=10∶8∶7)、尿素(N含量≥46%)、鉀肥(氯化鉀,K2O含量≥60%)、鋅肥、有機肥(腐熟農家肥)。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常規(guī)栽培):旱育秧/寬窄行移栽,處理2:旱育秧/地膜覆蓋栽培,處理3:濕潤育秧/寬窄行移栽,處理4:濕潤育秧/地膜覆蓋栽培。采取大區(qū)(100 m2)對比栽培,不設重復,四周設保護行。移栽密度1.1萬株/667m2。寬窄行移栽,寬行34 cm、窄行26 cm,株距20 cm;地膜覆蓋栽培行距30 cm(每壟移栽2行),株距20 cm。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試驗于2019年4月9日育苗,5月28日移栽;6月4日、7月12日各追肥1次;7月8日、25日用稻瘟靈、高氯毒蜱、吡蟲啉分別防治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各1次;試驗期間調查生育期,9月24日統(tǒng)一收獲。
從表1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宜香優(yōu)1108的生育進程無明顯差異,全生育期在155~159 d,旱育秧處理較濕潤育秧晚1~4 d,地膜覆蓋移栽較寬窄行移栽晚1~2 d。
從表2看出,處理2宜香優(yōu)1108的株高為118.6 cm、穗長為27.4 cm、有效穗為12.0萬穗/667m2、結實率為82.53%、千粒重為29.0 g,均優(yōu)于處理1;處理4的株高為113.6 cm、穗長為27.2 cm、
表1 不同栽培方式宜香優(yōu)1108的生育期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宜香優(yōu)1108的農藝性狀
27.2 cm、有效穗為11.7萬/667m2、結實率為85.76%、千粒重為29.0 g,均優(yōu)于處理3。表明,地膜覆蓋移栽有利于保溫保肥,減少田間蒸發(fā)量,促進分蘗,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
從表3看出,不同栽培方式宜香優(yōu)1108的產量為處理2>處理4>處理1>處理3,其中,處理2比處理1增產65.48 kg/667m2,增幅達14.31%;處理4比處理1增產46.71 kg/667m2,增幅達10.21%。地膜覆蓋移栽的產量均高于寬窄行移栽,原因是地膜覆蓋栽培有利于保溫保肥,促進分蘗,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從而提高單產水平。不同育秧方式間產量差異不明顯,與濕潤育秧相比,旱育秧可節(jié)省秧田期用水,增加移栽秧齡彈性,不受苗期低溫和干旱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增產穩(wěn)產。
表3 不同栽培方式宜香優(yōu)1108的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在鳳岡縣農業(yè)氣象園區(qū)內宜香優(yōu)1108地膜覆蓋移栽的綜合農藝性狀和產量明顯優(yōu)于寬窄行移栽,不同育秧方式間差異不明顯。其中,以旱育秧/地膜覆蓋栽培的單產最高,達523.06 kg/667m2,旱育秧/寬窄行移栽(常規(guī)栽培)增產65.48 kg/667m2,增幅達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