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發(fā)
摘 要:學術(shù)界基于高管變更視角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獻大多側(cè)重CEO視角。本文首先梳理了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研究相關(guān)文獻,其次,單列整理CFO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研究的文獻,最后,對CFO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的研究做展望。
關(guān)鍵詞:高管變更;盈余管理;CFO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近十年來成為我國理論界研究熱點問題之一,而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的研究為其中一個熱點問題。本文旨在梳理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有關(guān)文獻,特別關(guān)注CFO變更與盈余管理,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一、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
我國早期有關(guān)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極少,原因有三:其一,高管變更信息披露少且不規(guī)范;其二,高管變更數(shù)據(jù)難以獲取;其三,高管變更原因相對單一。隨著市場經(jīng)濟和資本市場的建設(shè)與完善,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變更事件越來越多,信息披露越發(fā)詳細,相關(guān)研究成果陸續(xù)發(fā)表。
而在國外,相關(guān)制度較完善,針對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的研究處于成熟階段,研究成果包括有效契約觀、信息傳遞觀和機會主義觀(朱紅軍,2004)。有效契約觀認為高管通過盈余管理保位有助于減少企業(yè)重新簽訂高管人員任免的契約成本。信息傳遞理論則認為高管的變更對企業(yè)當期業(yè)績的影響是暫時的,適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市場傳遞企業(yè)未來良好前景。機會主義觀則認為,為實現(xiàn)個人利益最大化,高管變更時繼任高管可能存在投機心理,利用盈余管理操縱經(jīng)營業(yè)績。
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大體可分為三個方面:
其一,盈余管理動機。首先,對于即將離任的高管而言,為了提高離任后的薪酬水平,高管在任期最后一年存在明顯調(diào)增會計盈余的行為(Dechow & Sloan,1995),盈余管理方式傾向真實盈余管理(李增福、曾曉清,2014;路軍偉、劉瑤瑤、楊凡,2017),尤其是異常銷售操控(金蓮花、王梓沖,2018)。其次,為在代理權(quán)競爭中獲得勝利,高管存在調(diào)增會計盈余的激勵(DeAngelo,1988)。最后,出于“保位”目的,高管也會利用利潤平滑來協(xié)調(diào)公司當前業(yè)績和未來業(yè)績的關(guān)系(DeFond & Park,1997)。
其二,盈余管理程度。高管變更前兩年不存在明顯的盈余管理行為(黃文伴,2011);變更當年存在顯著的負向應計盈余管理(暴金玲,2007),若董事長同時變更情況下,負向盈余管理程度更甚,此現(xiàn)象延續(xù)到變更后兩年,且盈余管理方式新增了盈余管理結(jié)果相對隱秘的真實盈余管理(林永堅、王志強、李茂良,2013)。
其三,盈余管理影響因素中的CFO特質(zhì)。當繼任高管為內(nèi)部晉升,其將通過應計盈余管理調(diào)低當年利潤,若前任高管為非正常離任,盈余管理程度更顯著(李增福、曾曉清,2014)。當繼任高管為外部招聘,與以前年度決策無關(guān),變更當年的負向盈余管理程度較之內(nèi)部晉升的負向盈余管理程度更甚(杜興強、周澤將,2010;關(guān)健、段澄夢,2017),相對增加變更后年度的會計盈余(Strong & Meyer,1987)。
二、CFO變更與盈余管理
基于高管變更視角的盈余管理研究,學術(shù)界的研究重點偏向CEO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王進朝、陳麗、林宇,2010)。但從專業(yè)角度觀察,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財務總監(jiān)或首席財務官)主導企業(yè)財務管理活動和會計工作,是CEO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杜勝利,2004),上市公司的CFO一旦發(fā)生變更,很可能引起CEO對盈余管理決策的變更;其次,CFO變更對對外盈余信息的公布及股價波動都存在影響,不僅需要發(fā)布變更公告,而且在當年年報需要予以說明(趙瑩、夏光宇,2014)。因此,研究盈余管理,CFO是一個繞不過的重要因素,CFO變更與盈余管理的關(guān)系也值得深入探討。
有關(guān)CFO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動機和盈余管理程度等方面。CFO變更前一年,出于提高離職后薪酬,或是“保位”目的,上市公司存在顯著的正向應計盈余管理(Geiger & North,2006),即將發(fā)生CFO變更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要比未發(fā)生CFO變更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何嘉玲,2013);而繼任的CFO為體現(xiàn)其比離任CFO更能勝任CFO這一職位,變更當年傾向于負向盈余管理調(diào)低當年會計盈余,隨后年度正向盈余管理調(diào)增會計盈余(蘇文兵、施建軍、楊惠,2010),但這一結(jié)果在實證上可能不顯著(何嘉玲,2013)。
值得關(guān)注的是,國外有關(guān)CFO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研究的直接文獻少之又少,國內(nèi)更甚。筆者認為原因如下:其一,我國上市公司對CFO認知錯位。CFO為西方舶來品,定位于戰(zhàn)略決策者,其職能包括資金管理、信息管理、投資管理和管理控制(杜勝利,2004),為CEO提供戰(zhàn)略決策支持。而我國的總會計師或財務負責人職能基本僅限于資金管理,“賬房先生”的角色,更多的是戰(zhàn)略決策參與者而非決策者。即,應計盈余管理的主體為CEO而非CFO(英艷華、 孫瑞娟,2009;劉蔚、英艷華,2009)。其二,我國會計準則不斷完善,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應計盈余管理的空間,盈余管理大多轉(zhuǎn)向真實盈余管理(沈烈、張西萍,2007;林永堅、王志強、林朝南,2013)。真實盈余管理包括銷售操控、生產(chǎn)操控和費用操控,最終決策者為CEO而非CFO。CFO能否進行真實盈余管理,取決于CEO是否同意。據(jù)此推測,CFO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的研究文獻少就顯得理所當然了。改變此現(xiàn)狀的契機在于我國CFO職能的轉(zhuǎn)變。
三、研究述評與展望
基于高管變更視角的盈余管理研究大多集中CEO視角,其研究方向有三,分別為盈余管理動機、盈余管理程度和盈余管理影響因素;基于CFO視角的研究甚少,分別為盈余管理動機和盈余管理程度,基本延續(xù)了CEO的研究路徑。
基于CFO視角的盈余管理研究雖少,但有關(guān)CFO特質(zhì)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的文獻近幾年來逐漸增加?;谌蚊P(guān)系的CFO和CEO合謀對盈余管理程度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葉德珠、吳夢真、楊冰,2019),任職時間相似性增加了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葉劍明,2014)。李曉玲、胡歡、程雁蓉(2015)認為女性CFO的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水平低于男性CFO的上市公司;而劉笑霞、李明輝(2018)則認為女性比男性的盈余管理動機更強,而且出于謹慎心理,更多偏向選擇隱蔽性更高的真實盈余管理。同時,劉笑霞、李明輝(2018)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年齡增長,行事風格越趨于穩(wěn)健,因而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學歷和專業(yè)化程度越高,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李澍、李明、靳清(2019)則從兼任視角出發(fā),認為CFO兼任董事的非國有企業(yè)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綜上所述,未來CFO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的研究方向如下:其一,可從CFO特質(zhì)入手,即離任或繼任的CFO的性別、年齡、學歷、專業(yè)化等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如何,包括盈余管理方式選擇和盈余管理程度;其二,繼任CFO來源,內(nèi)部選拔與外部招聘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是否存在差別;其三,CFO作為CEO的戰(zhàn)略伙伴,若CEO和CFO同時變更,或CEO兼任CFO,是否增強盈余管理力度;其四,可考慮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會計準則日趨完善,又或是外部審計的存在,CFO在變更時是如何抉擇盈余管理。
參考文獻:
[1] 朱紅軍.高級管理人員更換與經(jīng)營業(yè)績[J].經(jīng)濟科學,2004(4).
[2] Dechow P M, Sloan R G. 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the horizon proble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14).
[3] 李增福,曾曉清.高管離職、繼任與企業(yè)的盈余操縱——基于應計項目操控和真實活動操控的研究[J].經(jīng)濟科學,2014(3).
[4] 路軍偉,劉瑤瑤,楊凡.高管同期離任與盈余管理合謀——以真實盈余管理為例[J]. 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7(12).
[5] 金蓮花,王梓沖. CEO可預期變更對盈余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8(19).
[6] DeAngelo H.. Managerial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Use of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 in Proxy Conte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8(10).
[7] DeFond M. L. and Chul W. Park. Smoothing Income in Anticipation of Future Earn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23).
[8] 黃文伴.管理者薪酬契約、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關(guān)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
[9] 暴金玲.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行為的原因探析——基于公司治理結(jié)構(gòu)的角度[J]. 財會研究,2007(7).
[10] 林永堅,王志強,李茂良.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基于應計項目操控與真實活動操控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3(1).
[11] 杜興強,周澤將.高管變更、繼任來源與盈余管理[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10(1).
[12] 關(guān)健,段澄夢.CEO變更與盈余管理——基于PSM和DID方法的分析[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17(1).
[13] Strong, J. and Meyer. Asset writedowns: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1987(42).
[14] 王進朝,陳麗,林宇.上市公司業(yè)績變化與CFO繼任特征關(guān)系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3).
[15] 杜勝利.CFO職能及其演變——關(guān)于CFO職能的中外調(diào)查對比研究[J].財政研究,2004(11).
[16] 趙瑩,夏光宇. 淺析CFO變更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網(wǎng)友世界,2014(11).
[17] Geiger, M. A. and D. S. North. Does Hiring a New CFO Change Things: An Investigation of Changes in Discretionary Accruals.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6(4).
[18] 何嘉玲, CFO變更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商情,2013(7).
[19] 蘇文兵,施建軍,楊惠. CFO變更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滬市A股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 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10(2).
[20] 英艷華,孫瑞娟.盈余管理動因的契約理論分析[J].西部財會,2009(3).
[21] 劉蔚,英艷華.盈余管理動因的契約理論分析[J].會計師,2009(3).
[22] 沈烈,張西萍. 新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7(2).
[23] 林永堅,王志強,林朝南.基于真實活動操控的盈余管理實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4).
[24] 葉德珠,吳夢真,楊冰.CEO、CFO合謀對企業(yè)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基于任職時間的考慮[J]. 武漢金融,2019(5).
[25] 葉劍明.CEO、CFO背景特征相似性與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J]. 財會通訊,2014(27).
[26] 李曉玲,胡歡,程雁蓉.CFO特征影響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嗎?——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 科學決策,2015(5).
[27] 劉笑霞,李明輝.女性CFO真的更少進行盈余管理嗎?[J]. 管理工程學報,2018(4).
[28] 李澍,李明,靳清. CFO兼任董事與公司盈余質(zhì)量[J]. 財會月刊,2019(20).
基金項目:2018年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項目編號:2018年WQNCX297),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