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保廷,李凌云,趙洋
(武警第一機動總隊直升機支隊太谷場站衛(wèi)生隊,山西 晉中 030808)
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糖尿病的發(fā)病人數逐年增多,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若不及時加以控制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以運動神經、感覺神經等功能發(fā)生障礙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臨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在于控制血糖、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常采用抗氧化應激、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等治療。本研究對入院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分組對比,觀察對患者采取甲鈷胺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選取90 例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以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對照組45 例患者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齡42-68 歲,平均(56.2±9.6)歲;研究組45 例患者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齡42-68 歲,平均(56.3±9.8)歲,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可比性較高,符合對比研究的原則。納入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規(guī)范》相關診斷標準,研究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標準操作規(guī)程,內容對患者公開,患者知情且愿意配合,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凝血障礙者,器官功能障礙,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guī)的飲食、藥物和運動治療,將空腹血糖維持在6-8mmol/L。
對照組:采取依帕司他治療,口服依帕司他片(國藥準字:H20040012,生產廠家: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片50mg),每次50mg,每日3 次,連續(xù)治療3 個月[2]。
研究組:實施依帕司他聯合甲鈷胺治療。依帕司他治療方法參照對照組,同時口服甲鈷胺片(國藥準字:H20031126,生產廠家: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片0.5mg),每次0.5mg,每日3 次,連續(xù)治療3 個月[3]。
①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評價標準:臨床癥狀消失,腱反射和膝反射功能恢復正常,神經傳導速度恢復為療效顯著;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腱反射和膝反射功能明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有所改善為病情好轉;上述臨床癥狀均未改善為治療無效。②神經傳導速度對比。神經傳導速度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以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③臨床治療對比。臨床指標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
采用SPSS 21.0 版本的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患者的數據信息,()表示計量型數據,本次研究中的計量型數據為神經傳導速度、臨床指標,用T檢驗;[n(%)]表示計數型數據,本次研究中的技術型數據為治療有效率,用χ2檢驗,計算后P<0.05 說明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提高,與對照組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n(%)]
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的患者相比,研究組的患者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顯著恢復(P<0.05),見表2 與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傳導速度情況()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傳導速度情況()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傳導速度情況()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傳導速度情況()
對照組和研究組各項臨床指標差異不大,P>0.05,見表4。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近些年,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4]。因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極易引發(fā)血管及神經慢性損害以及功能障礙。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醫(yī)學界認為該疾病與糖代謝異常、微血管病變、脂代謝紊亂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典型癥狀是患者運動神經、感覺神經等出現功能性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依帕司他是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一種,在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的同時還可減少山梨醇的蓄積,進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5]。而甲鈷胺作為維生素B2 的衍生物,對形成神經元髓鞘以及軸突再生有促進的作用,能夠有效的對受損神經進行修復,同時改善神經傳導速度,二者聯合使用可改善其周圍神經病變癥狀,提高運動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表4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情況(,mmol/L)
本次研究對90 例患者進行分組對比,觀察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指標差異不明顯,說明不同治療方法對改善指標的效果基本相同[6]。但采取甲鈷胺治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提高,與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相比,神經傳導速度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治療中給予甲鈷胺可有效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值得臨床推薦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