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如果有人養(yǎng)過兔子的話,便會知道兔子的溫馴、靈巧、可愛。但在充滿競爭的森林法則中,小兔子的命運并不樂觀。在漢字中,也記載了“兔”時刻面臨的危險。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兔”字。它是一個象形字,突出了兔子長長的耳朵、小巧的三瓣嘴和毛茸茸的短尾巴,真是惟妙惟肖。隨著漢字的發(fā)展,到了小篆中,“兔”的象形性有所減弱。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兔,獸名。象踞,后其尾形。”這個字畫出了蹲在地上的小兔子,上面是兔子腦袋,右下角的小撇是兔子尾巴。小時候,“兔”和“免”常常分不清楚,但知道兔子有尾巴就好辦了。因為,“兔”比“免”多出的一點,正是兔子尾巴的象形。
兔子雖然可愛討喜,但也有些呆傻,因此有“守株待兔”的成語。正因為智商不高,容易被人捕獲,“兔”經常是古人狩獵的對象。古代有“狡兔死,走狗烹”的說法,經常把兇猛的獵狗和四處奔逃的小兔子相提并論。而兔子逃跑時的迅疾,也被古人記錄在漢字之中,這就是逃逸的“逸”字。
“逸”字中有一只小兔子,《說文解字》中說:“逸,失也。兔謾善逃也?!笔裁词恰笆А蹦兀烤褪桥艿锰?,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兔子的蹤影;“謾”是欺騙的意思。有時候,一只兔子眼看要被抓住了,就裝死不動,等獵人放松了警惕,再“嗖”地一下逃走。
當然,能逃掉的兔子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古人根據兔子可憐兮兮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字,那就是“冤”?!墩f文解字》中說:“冤,屈也。從兔從冂。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痹┑纳厦媸恰柏纭保旅媸恰巴谩?,這是一個會意字?!柏纭笔钦肿拥囊馑?,在表示帽子的“冠”、表示頭巾的“巾”字中,都有一個“冂”,代表帽子和頭巾把頭罩起來。在“冤”字中,它表示把小兔子關在牢籠里,讓它們“不得走”——跑不掉。至于“益屈折也”,說的是兔子被關在籠子里,非常害怕,把身體蜷縮起來,顯得格外委屈。古人用籠中縮成一團的小兔子,表達一種壓抑、有話說不出來的心理狀態(tài),這就是“冤”。
“逸”是自由的,“冤”是委屈的。同樣都是小兔子,我們愿意做前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而不是后者,壓抑委屈,有苦難訴。 (“章黃國學”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