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玉林闕忠熠
(1.福鼎市茶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 福鼎 355200;2.福鼎市鼎科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福建 福鼎 355200)
福鼎白茶目前在國內(nèi)市場比較熱銷,國外的銷售市場也逐漸打開。白茶是我國傳統(tǒng)的外銷茶類中被廣泛認為最具保健功效的茶葉之一。黃梔子也是福鼎地方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是一種地道中藥材,也是福鼎市的市花,如何把福鼎白茶和黃梔子產(chǎn)業(yè)結合起來,推出更多福鼎白茶系列產(chǎn)品,對于白茶產(chǎn)業(yè)的深度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描述梔子花香白茶制作技術的一系列工序,旨在福鼎白茶傳統(tǒng)制茶技藝的基礎上,推出更多新工藝白茶制作方法,促進福鼎白茶的傳承與發(fā)展。
梔子花香白茶的制作,實際上分白茶制作加窨制梔子花香2個步驟。先要制作好福鼎白茶毛茶胚,花香白茶是以白茶毛茶胚為原料基礎上,再通過窨花工藝,讓白茶吸入梔子花天然花香,而形成的一種具有梔子花香的白茶,既保留白茶的韻味,又有梔子花的清香,是一種白茶新工藝創(chuàng)新產(chǎn)品。
白茶制作是以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茶青為原料,不炒不揉,不經(jīng)殺青、揉捻,通過萎凋、干燥、揀剔、拼堆、提香等系列工藝制作而成,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奧妙。白茶制作根據(jù)不同的茶青的采摘標準,可制作不同的茶類,下面將白茶不同茶類制作技術簡述如下。
制作花香白茶的茶青采摘要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以及制作不同種類的茶葉,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的具體要求采摘鮮葉,并進行收青和貯青管理。
1.1.1 鮮葉的采摘標準
白毫銀針原料為茶葉單芽及1芽1葉的嫩芽連枝全采后的抽針;采用茶葉肥壯茶芽制成,因色澤如銀形狀似針而得名。采摘要求十分嚴格,有“十不采”的規(guī)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細瘦芽頭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頭不采,人為損傷芽頭不采,蟲傷芽頭不采,開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有病彎曲芽不采。一般早春長出的芽頭與芽葉初展時采下,剔除魚葉鱗片、短碎芽葉,只取完整白毫多之心芽,有的是采下1芽1葉、2葉,采回后再行“抽針”。白牡丹的原料為1芽1~2葉,綠葉夾銀毫,形似花朵,故稱“白牡丹”;鮮葉要求“三白”,即嫩芽、第1葉、第2葉密披白色茸毛。通常1a可采春、夏、秋3季茶;春茶在清明前后開采,至小滿前后結束;夏茶自芒種至小暑;秋茶大暑至處暑前。以春茶品質最好,產(chǎn)量最高,占全年產(chǎn)量的50%。貢眉原料為1芽2~3葉;采茶的芽小,含有嫩芽、壯芽、鮮葉原料不能帶有對夾葉。壽眉原料為1~3葉帶駐芽嫩梢或葉片;一般以春尾,秋季采摘原料居多。
1.1.2 茶青的管理
采摘鮮葉時,為減少發(fā)熱,要求輕采輕放,盡量不要過多地用手接觸葉芽;存放葉芽的容器必須透氣良好,可以在樹蔭下使用透氣的籮筐或者竹簍收集茶葉。采摘下來的鮮葉切勿堆積過多,防止時間過長而引起鮮葉發(fā)紅發(fā)熱,禁止用塑料袋等密封容器裝運,防止通氣不良變紅。應及時送廠加工,以保證茶葉的新鮮度。鮮葉進廠應分級驗收,分別晾青攤放,應及時加工。若不能及時加工,應做好貯青工作,貯青時間不能超過12h,以保持鮮葉的質量,防止劣變。貯青的主要條件是低溫、高濕、通風。溫度控制在25℃以下,相對濕度在90%以上,設有活動的百葉窗,用排風扇旋轉吹風。貯青過程中,每隔3~5h翻1次,有利通氣,防止紅變。
白茶加工主要需要經(jīng)過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其特有的外形色澤、葉態(tài)及香味,主要是在萎凋過程中形成的。白茶萎凋的目的,表面上是去掉水分,實際上是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由于鮮葉原有的特點,再加長時間的萎凋引起內(nèi)含生化成分的復雜變化,從而形成滿披白毫銀白光澤,具有清爽毫香和清甜滋味。萎凋是形成白茶特有品質的關鍵工序,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不容易控制,因此在白茶初制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氣候條件采取不同的萎凋技術,才可以制得品質優(yōu)良的白茶。
1.2.1 白毫銀針
萎凋要選擇潔凈、通風、敞亮的場所,迅速輕快地將鮮葉及時攤放在竹匾上,置于通風的晾青架上,并要保證攤放的厚度均勻。利用風力先去除表面水分,再依據(jù)氣候條件以及鮮葉的質量等級,選擇合適的萎凋方式。主要采用的萎凋方式有室外自然萎凋、加溫萎凋和復式萎凋。萎凋是白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萎凋的目的除了蒸發(fā)水分,以達到萎凋干度要求之外,還隨著茶青內(nèi)含物發(fā)生緩慢水解、氧化變化,從而形成白茶外形內(nèi)質特征。萎凋過程對茶葉的香氣和味道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萎凋過程的時間、溫度和濕度都需要嚴格把控每一時段茶葉的變化。自然萎凋時間最低掌控在48h以上,春茶自然萎凋溫度20~25℃,夏秋茶25~35℃;加溫萎凋槽或萎凋室時間36h以上,溫度控制在25~3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60%~40%左右。萎凋室切忌過于密閉,以免嫩芽和葉緣失水過快,葉脈水分跟不上,葉內(nèi)理化變化不足,芽葉也會干枯變紅。
1.2.2 白牡丹
萎凋以室內(nèi)自然萎凋的品質為最好,當茶葉萎凋至70%干時,茶葉的葉片不貼篩,這個時候就可以將茶葉2篩并作1篩,根據(jù)天氣、茶葉萎凋程度等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再進行萎凋至90%干。如果是萎凋槽吹風加溫做法,一般厚度25~30cm,70%干必須進行翻動1次,確保上下均勻。白茶加工工藝較為特別的過程即萎凋,白茶萎凋是整個加工的關鍵步驟。萎凋葉含水量達20%以下,進入下一道工序。
1.2.3 貢眉和壽眉
萎凋方法基本同白牡丹,只是茶葉用量相對較大,溫度可提高2~3℃,要求沒有那么嚴格。采用機焙,掌握烘干機風溫70~80℃,攤葉厚度4~6cm左右。如萎凋程度不足進行烘干,葉色易轉黃,尤其較為粗老的葉張更為明顯。影響萎凋速度的外界條件有溫度、濕度和空氣的流通,溫度高、濕度低、風速大則萎凋時間短,反之則長。全萎凋的品質最佳,色澤灰綠或翠綠,鮮艷有色又有澤,嗅之無青氣,而有一種清香味。倘不經(jīng)自然萎凋全用加溫萎凋,葉張皺縮,色澤青綠、燥綠,過1~2d便枯黃,色香味不正或帶有澀味。
勻堆是將茶青萎凋至80%干左右,先將茶葉下架堆在一起,根據(jù)茶葉干濕度,堆成50~80cm左右厚度,每隔24h左右翻動1次,大概歷時7d左右。其是通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反應提高茶葉中酶的活性,使青草氣散失,色澤轉變,茶香顯露,提高醇厚口感,使干茶能更具形態(tài)美。勻堆溫度控制在25℃左右,勻堆時間根據(jù)萎凋茶葉實際情況適當縮短或延長,達到韻、香理想要求,再繼續(xù)進行干燥。勻堆工序是制茶者掌握成茶品質的關鍵技藝,需要對萎凋茶葉的含水量以及堆放厚度有更為細致地把控,以保證整個過程中茶葉的香氣能夠得到均勻的轉化,以提高白茶的口感和香氣。
自然萎凋后的茶葉,待到茶葉含水量為20%左右時,就需要轉入烘干工序。烘房必須保持干凈衛(wèi)生無異味,通風條件良好,室內(nèi)明亮。烘焙有焙籠烘焙和干燥機烘焙。烘焙是白茶制作工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分初焙和復焙,在烘焙過程中對其火候與次數(shù)的要求也不同。白毫銀針每匾攤葉量0.75~1kg,一般以暗火烘焙,溫度掌控在45~50℃,焙時掌控在6~12h,至足干。烘干時要認真切實注意控制火溫,適時輕手翻動,使焙籠上的火溫和茶芽受溫干燥均衡。烘焙時,焙心可以墊一層白紙,以防灼傷茶芽。溫度過高就要減薪抽火,若是萎凋槽或萎凋室萎凋的,包括天然曬干的就要進行烘干提香,溫度55~65℃,時長8~10h。足干后去掉焦紅、紅變、暗紅、黑色銀針,葉片及其它非茶雜物。產(chǎn)品在包裝前,要進行復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即可裝箱儲存。
由于梔子開花的季節(jié)與春季制茶的時間不一致,所以要等到梔子花開才能窨制梔子花茶。窨制花茶的茶胚品種根據(jù)窨制的不同茶類,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選擇產(chǎn)品,將需要加工的茶胚根據(jù)品種、數(shù)量準備好。若是茶胚含水量較高,達8%以上,要進行復烘以含水量6%~8%為宜,便于茶葉吸香窨制花香白茶。
窨制梔子花香白茶使用的鮮花為梔子花,根據(jù)梔子花開花的習性,梔子花應在9∶00—12∶00采摘。要選含苞待放或剛展開的鮮花,此時花蕾大、產(chǎn)量高、質量好。采收后,裝運時不要緊壓,用通氣的籮筐裝花為好,切忌用塑料袋裝,容易擠壓、不通氣,造成黃化現(xiàn)象。采后也不能堆壓,應及時送到廠部加工。不能用隔天黃化萎凋的花,此時鮮花已失去靈性,沒有花的清香。
對采集梔子鮮花要先進行攤涼,厚度掌握在5~10cm,蒸發(fā)掉鮮花表面水,待表面水干后,剔除葉柄、枝葉及雜質,就可以用于窨制了。一般在12∶00—15∶00進行窨制,時間太長,鮮花的香氣就會漸漸散發(fā),要及時進行窨制。梔子花一定要先去除花蕾,黃變、霉變、枯萎的花要挑干凈;挑好的花要松散堆放,否則易造成雜味,影響口感。
梔子花香白茶關鍵的工序是茶花窨制,花茶窨制是一個鮮花吐香和茶葉吸香的過程。因花香白茶窨制時間較長,又要保持鮮花的鮮靈度,操作又有明顯間歇性,要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工作強度比較大,如果出花不及時,就會造成花茶有悶熱味,口感不好。要確定茶的品種和花量比例,經(jīng)多次試驗表明,白茶與花的比例以1:0.6較合適,花香度及口感比較合適;但根據(jù)茶葉種類茶花比有所不同,同樣的香氣濃度,銀針比白牡丹用花量要少些,白牡丹比貢眉用花量少些。一般掌握茶的級別越高,用花量相對越少。把事先準備好的梔子花和白茶進行均勻拌合,具體做法是先把茶胚總量約1/4平攤在干凈墊布上,厚度為10~15cm,寬度100cm左右,做成長條狀,然后根據(jù)茶、花配比用量的鮮花,同樣分出1/2的鮮花均勻撒鋪在茶胚面上,一層茶,一層花,大約2層花3層茶時,再用竹耙從橫斷面由上至下扒開拌和,茶胚和鮮花拌和3~4次,以保證茶葉和鮮花能均勻混合。在窨品的堆面還要以本批的1/4茶胚薄薄的散布一層,厚度約1cm,達到鮮花不外露,然后用薄膜覆蓋,以減少花香散失,促進堆溫升高,促進鮮花吐香和茶葉吸香。在此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堆溫變化。
從觀察和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梔子花在3~4h后溫度升高到30~35℃時為吐香旺盛期,此時呼吸作用強度大,干物質損耗也多,芳香油的揮發(fā)也猛烈,可見茶干因吸收鮮花中的水分和香氣,軟化潮濕。通花節(jié)點根據(jù)在窨品堆溫、水分和鮮花的生機狀態(tài)來掌握。從開始窨花到通花時間,頭窨4~5h,堆溫超過35℃,就要扒開薄攤,堆高10cm左右,當堆溫降低達到30℃以下時,就收堆復窨;第2次堆高約30~40cm,再經(jīng)4~5h,茶堆溫度上升到38℃左右,就要翻堆;一般翻3次左右,茶干軟化潮濕,花已成萎凋狀,色澤由白轉微黃,鮮花嗅不到花香或很淡,即可起花。
花在窨茶后,將失去生機,茶胚吸收水分和香氣到達一定狀態(tài)時,必須立即進行起花。若少量也可組織人工分揀花和茶。如不能及時起花,在水熱作用下,鮮花會變黃熟呈現(xiàn)悶黃味、酒精味,影響花茶質量。起花操作要迅速,起花后要做到茶葉中無花蒂、花蕾、花碎,要用手工挑除干凈。起花后的濕茶要薄攤散熱防止水燜味,進入下一個烘干環(huán)節(jié)。若當天窨制數(shù)量多,在短時間內(nèi)來不及起花,必須將花堆扒開散熱,也可連花進入下一道工序先烘干再挑花。
烘焙目的在于排除多余水分,焙籠烘焙翻動動作要輕,次數(shù)不可過多,一般2~3次。干燥機烘干要求快速,要最大限度防止花香散失;不要經(jīng)常開關烘干房;一般烘干的時間為8~10h,溫度在50~60℃,前低后高;烘干后茶葉必須自然冷卻,但不能吹風造成香氣不必要散失;當溫度降到30~35℃時,就可裝箱密封干燥保存。高級白茶烘焙火溫宜低,低級白茶,烘焙溫度可略高,以除去青氣。烘干后,茶胚含水量控制在6%~7%。
挑揀和干燥后的毛茶,必須及時進行密封包裝,干茶極易吸收空氣中的雜味,特別是花香白茶,烘干后更要及時密封包裝,防止串味。另外,茶干極易吸潮,要防止回潮。所以干茶一定要密封包裝,要內(nèi)鋁箔袋和外塑料袋,扎緊口袋,外箱封口,放在干燥、木地板的倉庫儲藏較為合適。
本梔子花香白茶制作技術是通過福鼎白茶窨制梔子花辦法,將白茶和梔子花的功效有機結合起來,使白茶具有梔子花的清香,又有白茶的味道,具有梔香淡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亮、葉底嫩勻柔軟的特點,是一種天然健康飲品,目前已有多家企業(yè)在研究量產(chǎn),該產(chǎn)品自上市以來深受消費者歡迎。
梔子花香白茶的制茶工藝是對白茶傳統(tǒng)制茶技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一種新型的工藝白茶,要加大研發(fā)力度,做出更好的產(chǎn)品,不僅可以拓展福鼎白茶產(chǎn)品線,而且可以提高當?shù)攸S梔子產(chǎn)品的附加值,提高種植者經(jīng)濟效益,促進當?shù)氐奶厣珬d子產(chǎn)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使當?shù)貎纱螽a(chǎn)業(yè)有機結合起來,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促使梔子花香白茶成為當?shù)匾环N新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