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夢娜
(河北省任丘市呂公堡鎮(zhèn)南莊小學 河北 任丘 062550)
近些年來,我國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有了新的進展??v觀這些實踐研究,都證明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對學生學習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培養(yǎng),對協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顯著優(yōu)勢和獨特功能。在此,我們進行了互聯網條件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實踐與研究,具體研究如下。
本研究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視角,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相關的實踐性探討,在此基礎上摸索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新模式的構建,為同類型學校進行相關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認為信息技術教育現代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對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熱點問題有一定的意義。本研究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現代化水平;有利于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互聯網條件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的融合”進行研究,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種類、時機、方式等方面來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本研究從眾多的信息技術研究領域中選取的一個突破點,也是一個實質性的研究。
3.1 研究預期目標。通過本研究將提高授課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意識,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效果,從而提升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激活學生思維;通過研究,增進師生互動的頻率,促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通過研究,降低學生學習中的認知難度,突破知識難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通過研究,進一步拓寬拓深小學數學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水平。
3.2 研究的主要內容。一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二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存在原因分析;三是借助信息技術解決和排除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各種不良因素的操作方法;四是構建運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新模式;五是不斷提升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技能,提高使用技巧,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3.3.1 文獻資料法。學習借鑒國內外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以及促進學習方式轉變的文獻資料,為我們的課題研究豐富內涵,拓展外延,使本研究理論更扎實,基礎更牢固,方法更多樣,以優(yōu)化課題研究的質量。3.3.2 調查法。通過座談、發(fā)放問卷等多種形式,摸清學生對教學方式的需求,并對此作出科學的分析,為課題研究提供原始的研究數據和資料。
3.3.3 個案研究法。研究某個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或某個教師的教學規(guī)律,對單個學生或教師進行定向跟蹤研究,分析研究數據資料,總結探究一般規(guī)律。
3.3.4 對比研究法。對研究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通過調查分析,實踐對比,進一步找到有效性策略。
3.3.5 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注重教學實踐的研究,更注重研究過程中的總結和分析論證,通過各種方式全面搜集、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出有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
4.1 準備階段。通過調查了解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計劃;然后根據需要進行研究任務的分工,并邀請專家對制定的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充分論證;組織研究人員廣泛而深入的學習相關文獻,為課題研究奠定基礎,做好充分的準備。
4.2 實施階段。根據研究方案進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反思、調整研究思路和方案。對課題研究任務進行分解,做好研究的細節(jié)制定,對研究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總結,促進后續(xù)的研究工作。在初步實施研究的基礎上,分步驟逐步開展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的融合實踐與研究。
4.3 總結鑒定階段。重視課題研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綜合運用研究方法深入開展相關的研究。收集課題研究中的所有資料和數據,認真分析每一個數據和材料,然后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并及時邀請各級專家對研究成果進行鑒定,順利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