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梅
(行唐縣種子管理站 河北 行唐 050600)
柿介殼蟲是危害柿樹嫩枝、葉片以及果實的重要害蟲,近年來逐步進入果農(nóng)視野,所帶來的危害也在不斷增加,果農(nóng)應做好該害蟲的防治工作。
為害果樹的介殼蟲種類有很多,但是對于柿果來說,主要有柿絨蚧和長綿蚧2 種。
1.1 柿絨蚧。又名柿綿蚧,主要為害植株的果實以及幼嫩枝條,嫩枝受害會形成黑色病斑或枯死,其上的葉片也會畸形并提早脫落;果實受害會在表皮上形成黃綠色小點,之后隨著病情加重,病斑部位開始凹陷變黑,幼果受害的時候會提前脫落,引起果園產(chǎn)量降低。該害蟲的成蟲長1.2~1.5 mm,體色為紫紅色,身形為橢圓形,通常雌性成蟲在體背上有白色蠟殼,雄性成蟲在表面附著白色蠟粉或蠟絲。柿絨蚧的若蟲體長相對較短,約0.5 mm,周身有短刺狀突起。
1.2 柿長綿蚧。成蟲以及若蟲常聚集在柿樹的葉芽、嫩枝、嫩葉以及果實部位,吸取汁液進行危害,進而引起葉片和果實早落,枝條枯萎,樹勢衰弱,并且在對枝葉危害的時候還會排泄大量的密露,誘發(fā)柿樹煤煙病的發(fā)生,降低葉片光合作用,對當年柿果的產(chǎn)量以及品質(zhì)造成影響。柿長綿蚧的成蟲體長相對較長,集中在2~3 mm。雌成蟲無翅,體色為褐色,體型為橢圓形;雄成蟲有翅,翅展3.5 mm 左右。柿長綿蚧的若蟲體型也為橢圓形,只是色澤會有所變化,在初孵時為淡黃色,之后會逐漸變?yōu)榘胪该鞯暮稚?/p>
要想準確把控好柿介殼蟲的防治關鍵時間節(jié)點,就需要深入了解這2 種介殼蟲的活動規(guī)律以及生活習性,尤其是它們初孵若蟲發(fā)生期的時間點。其中,柿絨蚧越冬時主要以幼齡若蟲的形式在枝干的粗皮縫隙以及干蒂上越冬,之后等來年柿樹萌芽時開始活動為害,一般每年發(fā)生4 代,每代的若蟲孵化盛期主要為6 月上中旬、7 月中旬、8 月中旬以及9 月中下旬;柿長綿蚧越冬時與柿絨蚧越冬方式類似,都是以幼齡若蟲的形式進行越冬,待春天萌芽時節(jié)開始活動,一般每年發(fā)生1 代,但也有部分區(qū)域每年發(fā)生2 代,若蟲的孵化盛期主要集中在6 月下旬~7 月上旬。
目前生產(chǎn)上對于柿樹介殼蟲的防治多采用化學防治方法,此種方法的優(yōu)點就是對害蟲的殲滅性強、見效快、控制效果好,但是缺點就是過多使用會對果實品質(zhì)造成影響,尤其是一些獲得有機綠色認證的果園。
建議果農(nóng)在對柿園介殼蟲進行防治的時候,盡量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次數(shù)。在農(nóng)藥選擇上盡量采用符合綠色有機標準的無毒農(nóng)藥。柿樹早春萌芽前通過噴施5~7 波美度的石硫合劑來進行早春清園工作,以便殺死越冬幼蟲,降低蟲源基數(shù),之后在各代若蟲孵化盛期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或者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4 000 倍液。此外,通過錯開介殼蟲天敵(捕食性天敵:紅點唇瓢蟲、黑緣紅瓢蟲等;寄生性天敵:跳小蜂、短緣毛蚧小蜂等)活躍時期進行化學農(nóng)藥噴施,以達到保護天敵、降低農(nóng)藥噴施次數(shù)、增加生物防治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