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朱熹詩中的月意象及其情感蘊含探析

        2020-12-20 17:09:44牟代群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朱熹意象詩人

        牟代群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先民的認知無法解釋諸多的自然現(xiàn)象,由此而產生原始的自然崇拜。這種自然崇拜往往見諸史家筆端,如關于月的記載,《禮記·祭法》云:“夜明,祭月也。”[1]1588鄭玄注曰:“《春秋傳》曰:‘日月星辰之神?!盵1]1588《史記·封禪書》也記述漢代有“夕夕月,則揖”[2]1395的習俗,《隋書·禮儀二》記載,后周“秋分夕月于國西門外為壇,于坎中,方四丈,深四尺,播柴禮如朝日”[3]141。唐朝的夕月壇“坎深三尺,縱廣四丈”[4]326。各個朝代都設有月壇,并有專門祭祀的禮儀與規(guī)定,可見祭月的重要性。除了歷史典籍的記載外,其他文學作品中也常常能捕捉到月的身影,其中,詩歌最為常見。到了歷代詩人筆下,月亮被賦予了創(chuàng)造性的色彩,開始與人們情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人和月共喜,月和人同憂。而在朱熹詩歌中,月亮則更是被賦予了深層次的精神內涵,成為詩人飽含濃烈感情色彩的一種意象。袁行霈先生認為:“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盵5]63意象的使用讓詩人綻放出更加光芒的色彩,尤其是朱熹詩歌中的月意象,朱光潛在《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一文中曾言:“西方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風暴雨,是峭崖,是日景;中國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風細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盵6]89足見月亮在中國古代詩人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一般來說,古詩或者近體詩字數(shù)較少,但義涵豐富,如《明詩話全編》所載“史有數(shù)百言不能悉其事者,詩以二十八詠而盡之”[7]1285。朱熹喜用月意象入詩,通過這些月意象可以多角度探知朱熹的內心世界,把朱熹還“神”為“人”,立體地展現(xiàn)一個更加生活化、情感化的朱子形象。同時,亦可以詩證史,彌補史闕。

        一、以月為景,抒發(fā)眷眷山水心

        自古文人風流,尤愛游山玩水,登高而賦。這是因為山水景物能夠感發(fā)文人的詩情,所以往往成為詩人觀照的對象,其中以月最為常見,也最具深意。如劉禹錫吟唱:“揚州從事夜相尋,無限新詩月下吟?!盵8]546李白詩云:“??湓圃潞?,邀我敬亭山?!盵9]69張九齡感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10]277這一意象兼具普遍性與特殊性。其普遍性指的是亙古以來,天下共此一輪月,共賞一輪月,會生發(fā)出相通的情感,即所謂共性。特殊性則因人而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面對月所生發(fā)和感受到的情感具有差異性,即所謂個性。故而黃宗羲在《花朝宿石井》云:“好詩多在月明中?!盵11]54同樣,作為詩人的朱熹也不例外,常常沉迷陶醉于自然山水間,并作詩言“平生山水心,真作食貨饕”[12]458,其弟子亦言:“先生每觀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稍清陰處竟日目不瞬?!盵13]2674錢穆先生總結到:“縱觀朱子一生,出則志在邦國,著述則意存千古,而其徜徉山水,俯仰溪云,則儼如一隱士?!盵14]1850朱熹在登山臨水間,常常吟風弄月。月成為一種特殊的景色,被寫入朱熹的詩中。

        在這類詩作中,朱熹常與二三好友小聚,玩月賦詩,抒發(fā)自己熱愛自然、寄情月色的山水情志,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高雅的人生境界。如作于紹興二十五年(1155)《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間雨作已復開霽步至東橋玩月賦詩二首》[12]136:

        其一

        杰閣翔林杪,披襟此日閑。

        層云生薄晚,涼雨遍空山。

        地迥衣裳冷,天高澄霽還。

        出門迷所適,月色滿林關。

        其二

        空山看雨罷,微步喜新涼。

        月出澄馀景,川明發(fā)素光。

        星河方耿耿,云樹轉蒼蒼。

        晤語逢清夜,茲懷殊未央。

        這二首詩皆為朱熹任同安簿第三年秋天所作,盡管吏事不堪,但并沒有影響朱熹登山臨水、玩月弄月的心情。從題可知,二詩為同僚集會,玩月賦詩。其中梵天寺為同安名剎,位于大輪山阿。首詩意境優(yōu)美,“層云”“涼雨”“天霽”“地迥”與“月滿林關”,連起來構成了一幅層次分明的秋景圖,讓人如臨其境,內心光風霽月。次詩承上而來,實寫東橋玩月,“澄馀景”是川,因月出而明讓川景愈發(fā)澄亮,“發(fā)素光”是月,因川景澄亮映射出月亮的素光;頷聯(lián)交相輝映,各自生趣;尾聯(lián)呼應詩題,結出同僚小集。全詩以月為景,層次分明,感情真摯,情緒飽滿。又如《知郡傅丈載酒幞被過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劇飲二首》[12]119:

        其一

        扁舟轉空闊,煙水浩將平。

        月色中流滿,秋聲兩岸生。

        杯深同醉極,嘯罷獨魂驚。

        歸去空山黑,西南河漢傾。

        其二

        誰知方外客,亦愛酒中仙。

        共踏空林月,來尋野渡船。

        醉醒非各趣,心跡兩忘緣。

        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鬢邊。

        此詩作于紹興二十六年(1156),傅丈,即傅自得,稱知郡者,為朱熹好友。時朱熹同安主簿任滿,奉命出差外州,因得共游。首詩即景,扁舟、煙水、月色、秋聲,猶如一幅絕佳的水墨畫,放眼望去景狀遼闊,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月色倒映江中,鋪滿江面;兩岸的風聲,落葉聲相映成趣;在如此怡人的景色里酒亦可助興,而杯深酒醉后孤寂的心境尤為明顯。首詩境句皆美,月滿江面,令人陶醉。次詩以酒開篇,道出文人詩酒風流的傳統(tǒng)。知郡稱為方外客,主簿自稱酒中仙,二人共踏行走在月色滿間的空林中去尋找船只,醉醒心跡渾然,尾聯(lián)點出時令的變遷,全詩敘情,“踏”字凸顯出詩人與朋友徜徉在月色高掛的空林中,尋船醉酒,道盡了詩人胸中的豪邁與瀟灑。

        值得注意的是,歷來理學家大都排斥為文作詩,很多學者對理學家的詩作也是作道學家語錄的評價。朱熹集南宋理學大成,但這并不影響其成為著名的詩人,“胡澹庵上章薦詩人十人,朱文公與焉”[15]112,“道學先生惟朱子詩最工”[16]479。作為理學家的朱熹雖不像二程那樣認為作文害道,為文玩物喪志,但也不否認作詩費工夫,不宜多作,言“近世諸公作詩費工夫,要何用?元佑時有無限事合理會,諸公卻盡日唱和而已。今言詩不必作,且道恐分了為學工夫。然到了極處,當自知作詩果無益”[13]3333。但是面對山水勝景,朱熹全然忘記自己的詩論主張,還是會情不自禁地吟詩唱酬,并解釋道“江山景物之奇,陰晴朝暮之變,幽深杰異,千狀萬態(tài),則雖所謂三百篇猶有所不能形容其仿佛,此故不得而記云”[17]478。所以當朱熹看見夕陽西沉、山間清輝萬里時,往往會詩情大增,詩興大發(fā),以作詩記其所以。如作于淳煕二年(1175)的《云谷雜詩十二首》[12]608-609:

        其一

        夕陽翳東峰,微月下西嶺。

        不辭青鞋穿,陟此巖路永。

        巖路永且躋,中情何耿耿。

        其三

        風起云氣昏,風定天宇肅。

        遙遙萬里暉,炯炯穿我屋。

        良友共徘徊,山中詎幽獨。

        淳煕二年(1175),云谷荘舍成。朱熹作組詩記述在云谷的山中生活。首詩言登山所感,夕陽微微落下,新月如眉,微月緩緩而出,而詩人不懼巖路的高陡,內心澎湃,一片赤誠?!跋﹃枴薄拔⒃隆秉c出時間的交替,詩人絲毫未受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毅然登山自在自得。次詩為詩人獨處之詩,“良友”指山月,與月徘徊,與月為友,即便身處山中亦不會幽獨。組詩記述了詩人在云谷的悠閑生活,詩人筆下的月景,往往與自然山水相結合。因此,他筆下的月有山月、林月、峰頭月,月光高掛,月滿林間,都向朱熹展示了一個明亮的世界。面對自然月色,朱熹內心的“眷眷山水心”[12]669得以釋放,常三五好友結伴同游,他的情性受到了自然的熏陶,有了山水般自然舒暢的氣宇。

        二、以月排遣,述孤寂迷惘之感

        南宋一朝,時局動蕩,戰(zhàn)事頻仍,外憂內患?!端问贰份d:“今天下大勢,如人有重病,內自心腹,外達四支,無一毛一發(fā)不受病者?!盵18]12758南宋以來,世人處于動蕩不安的時局下,往往安全感缺失,情緒波動跌宕,產生一種孤寂迷茫的內在心境。另外,常年羈旅在外的游子也會滋生這種情感。與常人不同的是,詩人會出于詩家本性把這種孤寞迷惘的感受寫入詩中。此時,舉目可見的物象常引起詩人對生命深層次的思考與感嘆。

        葉燮言:“古人之詩,必有古人之品量其詩百代者,品量亦百代,而古人之品量,見之古人之居心?!盵19]14而月亮,時圓時缺,時升時落,尤其能感發(fā)詩人脆弱而敏感的神經(jīng),詩人往往借月抒懷,寄此“居心”,所以傅道彬《晚唐鐘聲——中國文化的精神原型》載:“中國士大夫失意仿徨無可奈何之際,總是引月為知己,借以自慰,由此月亮也構成了士大夫孤獨的心象?!盵19]47-48生于南宋的朱熹亦有此孤寂迷惘之感,作為詩人的一面也借月述此感懷,以作排遣。如作于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的《川上見月歸示同行者》[12]50:

        川上偶攜手,皓月起林端。

        一舒臨流望,玄露已先漙。

        歸掩荒園扉,更怯裳衣單。

        清夜可晤言,獨處誰為歡。

        此詩表達了詩人孤寂的心情。這種情緒需要釋放與寄托,故而詩人“寄愁心與明月”[9]661,以作排遣。明月高懸、川上攜手、曠野無垠與水波清露,均展示了一幅詩人川上見月的畫面;頸聯(lián)忽轉,歸掩荒園,衣裳單薄,寒冷的清夜無人言語,無人歡樂?!梆┰隆薄靶丁薄扒逡埂薄皢我隆薄盎膱@”與“獨處”,即點出時間、地點與人物狀態(tài),營造了一種孤寂清冷的環(huán)境氛圍。時間無聲流逝,獨處的詩人內心怎能不孤寂凄迷?所謂的哀景襯哀情。其羈旅的哀淡、歸家的荒蕪與獨處的孤寂諸多愁緒紛至沓來,而這些感受,則寄托于皓月,月也孤零零地懸掛于天上,與詩人有其相似之感。相似之作還有作于紹興二十四年(1154)的《宿傳舍見月》[12]104:

        空堂寒夜月華清,獨宿凄涼夢不成。

        欲向階前舞凌亂,手持杯酒為誰傾。

        題中的傳舍即古代供來往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由題可知此詩為朱熹夜宿傳舍見月所感而發(fā)。前兩句字字巧妙,“空堂”“寒夜”“獨宿”均凄涼意味,構成孤寂凄迷的意境,荒蕪的寒夜一輪月亮高懸于空,詩人獨自夜宿客舍,凄凄涼涼,悲悲戚戚。在如此寥落慘淡的夜晚,唯有月光與詩人為伴,何不凄涼!后兩句顯得愈發(fā)滄桑孤寂,舞影凌亂、手持杯酒,化用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盵9]1062而詩人卻比李白更為惆悵,“欲”字表明只是一種想法,想要在月光下舞影凌亂,但是手持尊酒卻為誰傾呢?點出了詩人踽踽涼涼之感。

        宋代詩人喜歡望月抒懷,對月嗟嘆,抒發(fā)因個人際遇、生平遭際而引起的人生惆悵,朱熹在“淳熙九年歸武夷后,在反道學氛圍中,七年畏讒遠謗不敢出,三家相黨紛爭中,兩年十六次上辭免之章不赴任”[20]842。面對這些遭遇,詩人亦述之于詩,如《游密庵得空字》[12]740:

        欲覓仙洲路,須乘萬里風。

        飲泉云出岫,臥嶺月流空。

        永夜渾無寐,悲歌莫與同。

        起來殘樹影,清絕小樓東。

        此詩作于淳煕九年(1182),為詩人自浙東任上歸來與友人同游情景。月夜間,詩人尋找登往仙洲的道路,但須借助“萬里風”乘風而來,氣勢豪邁;次聯(lián)言在密庵泉潭飲水時,云層出岫,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云無心以出岫”[21]159有異曲同工之妙。緊接著描寫在山嶺時,月光灑滿流漾于空中,人的活動與景物相融,烘云托月,一舉一動,交相輝映,精煉含蓄。后四句,詩人永夜無寐,通過永夜、無寐、悲歌、殘影、小樓一系列具象營造了一個悲涼凄切的情調,全詩借游密庵、云出岫、月留空、永夜無寐、悲歌與同的意境展示了作者月夜山寺的悲涼與孤寂。相似之作又如淳煕十年(1183)的《次林擇之涼峰韻》[12]757:

        解轡林間寺,歸鴉晚欲盤。

        望中嵐翠合,愁外夕陽殘。

        尊酒何妨盡,羈心且自寬。

        無端滿窗月,遙夜不勝寒。

        此詩寫夜宿山寺的惆悵與孤寂之情。首聯(lián)交代地點,呼應詩題;次聯(lián)景物的渲染使得詩歌增添了些許哀愁,蒼翠色的山霧與殘缺的夕陽一映一襯,構成夜宿山寺的寥落意境;后四句尊酒舒懷,羈旅之心暫且放寬,而滿窗的月光,讓漫漫長夜不會太過于寒冷,“尊酒”“羈心”“窗月”與“遙夜”均凄迷意味,情寓景中,仿佛通過那窗月窺見詩人在羈旅之中,殘缺的夕陽下,山寺解轡,尊酒相伴,體現(xiàn)了詩人夜宿林間的恬澹與凄迷落寞的心情。詩人不僅借月抒發(fā)自我情緒,還通過月意象表達對于家人及朋友的思念。

        三、月之圓缺,表思家懷友之意

        我國幾千年的文學發(fā)展歷程中,月亮經(jīng)過歷代文人雅士的反復吟詠,成為古典詩詞中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意象。月之陰晴圓缺有其規(guī)律性,這些規(guī)律也成了世人心中獨特的象征。月圓之時,象征著團圓與思念之意,故人們常借月圓時表達對身邊人的思念,這種思念情結貫穿中國古今,成為人們最質樸的感情流露。如李白《靜夜思》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9]346杜甫《月夜憶舍弟》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盵22]589足見月是詩人們表達懷人思親的情感載體。及至南宋詩人朱熹亦表達到同樣的主題,如“憶昨中秋夕,寒盟約重尋”[12]239,“要攜邀月酒,同棹釣溪船”[12]871,以及“幾曲清溪足相送,一天明月豈曾離”[12]517。中秋月圓佳節(jié),正是望月懷人之時,詩人內心的思念需要通過一定的情感載體進行投射,這時月就與詩人的心境相契合,成為詩人表達情思的感情長河。如作于紹興二十三年(1153)的《八月十七夜月》[12]75:

        忽忽秋逾半,清輝萬里同。

        遙知竹林夜,共賞碧云空。

        寂寞盈尊酒,凄涼滿院風。

        寒塘空自綠,不似小園東。

        此詩通過他鄉(xiāng)的景與詩人家鄉(xiāng)的景作對比,由此而生出思鄉(xiāng)之情。詩題點出時令,系秋季詩人赴官同安,孤身南下。首聯(lián)呼應詩題而生發(fā),中秋已過,明月清輝,萬里同月,頷聯(lián)從對方思故出發(fā),遙想對方在夜晚的竹林里,與我共賞碧云遼闊的天空。頸聯(lián)寫寂寞凄涼之景,寂寞一人,獨自飲酒,深夜的秋風吹入院落,孤寂而凄迷。尾聯(lián)又似與對方告知己況,言寒塘邊已碧綠,但不知故園東邊的是否這樣。思念故人,一來一往,這種相思的情愫在萬里同空的月光下令人凄婉而著迷。又如《對月思故山夜景》[12]136:

        沉沉新秋夜,涼月滿荊扉。

        露泫凝馀彩,川明澄素暉。

        中林竹樹映,疏星河漢稀。

        此夕情無限,故園何日歸。

        此詩作于紹興二十五年(1155),為朱熹任同安簿第三年秋天所作。首聯(lián)點出時令,初秋的夜晚,月光灑滿了柴門,足見月色的清澈明亮。頷聯(lián)“馀彩”指月光,言露珠在月光的映射下露光盈滿,晶瑩剔透,川景在月色里也反射出澄亮的光輝。頸聯(lián)亦言景,整個林野都在月光的照射下,而天上的星宿卻很稀疏。尾聯(lián)結語,與詩題相呼應,同時點明詩人對月思鄉(xiāng)的主題。詩人孤寂落寞時,思鄉(xiāng)懷友的情緒猶如洪水般泛濫,一發(fā)不可收拾。如作于紹興三十一年(1161)的《次知府府判二丈韻三首(其二)》[12]239:

        憶昨中秋夕,寒盟約重尋。

        幔亭歡舉酒,江閣快論心。

        月墮俱忘起,罍空始罷斟。

        只今千嶺隔,悵望一何深。

        郭齊在其箋注里注為:“武夷之游,張王二丈、元履、子厚及熹與焉?!盵12]239皆為朱熹摯友,遂此詩為追敘友情。首聯(lián)交代時令,中秋佳節(jié),月圓之時,“寒盟”指久已淡忘的盟約,寒盟重尋,為頷聯(lián)的發(fā)展埋下了可幻想的伏筆,果不其然,頷聯(lián)幔亭舉杯,酒酣暢飲、高談闊論、詩者風范。頸聯(lián)繼續(xù)言詩人及朋友之間的酒酣暢快全然已忘時間,連月亮都已墮下,此時酒杯一空才停下了斟飲。尾聯(lián)回歸現(xiàn)實,現(xiàn)如今相隔甚遠,只得悵望解愁。全詩情景融合,結構清晰,感情豐盈,借月追敘友情的情景令人難忘。再如作于乾道三年(1167)的《次韻別林擇之》[12]517:

        暫時相別不須悲,楚調凄涼政爾為。

        幾曲清溪足相送,一天明月豈曾離。

        上堂嘉慶多為問,緣道風光少賦詩。

        更謝同袍二三子,夜來幽夢滿春池。

        林擇之,為朱熹弟子,此詩亦追敘友情。開篇起二句言不必以別為悲,也不必為楚調。因為楚調多悲切凄涼,常用于送別。頷聯(lián)呼應詩題,幾曲清溪,一天明月,你我二人雖相隔甚遠但在同一片明月下,不必以暫別為悲。頷尾聯(lián)皆呼應詩題,明月高掛,共享一片天空,二人雖隔而神自通,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離別的闊達,體現(xiàn)了詩人借月“托意”與“懷人”的主題。

        四、以月寄寓,欲陳歸隱心志

        中國古代歸隱之風的盛行,催生并延續(xù)了隱士文化的發(fā)展,“宋代以前,中國的隱士文化發(fā)展大概經(jīng)歷了老子的道隱、莊子的心隱、魏晉南北朝的林隱和中唐白居易的中隱幾個階段,到了宋代,出現(xiàn)了以蘇軾為代表的仕隱,從而使中國的隱士文化達到了極致”[23]。錢穆先生在評價宋代的政府組織時指出“宋代制度之缺點,在散,在弱,不在專與暴”[24]80。綜宋一代,大批士人面對朝廷內憂外患、黨禁及黨爭時選擇歸隱山林。

        朱熹一生仕途坎坷,常常產生歸隱之心,但并非消極遁世,而是不想浪費時間在繁瑣的吏事上以及同相關人物同流合污,而是希望將精力放在著書立說發(fā)揚理學上,以期達到正君心、敦民俗,能夠遏制當時橫行的物欲人流,從內部解決日傾的宋廷。如作于紹興二十二年(1152)的《秋夕懷子厚二首》[12]47其一:

        雨歇林氣爽,月華湛遙暉。

        齋居玩物變,廓落滄洲期。

        焚香散碧虛,撫節(jié)陳清詩。

        抗志屬云端,非君諒誰知。

        全詩開篇營造了一幅干凈明亮的景色,秋雨初歇,下過雨的林間甚為清爽,而此時月亮高掛,月光綻放出明亮的光輝;詩人齋居在家,體味著事物變化的同時,浩蕩的思緒已然飛向滄州,滄州即濱水的地方,古代稱隱士的居處。頸尾聯(lián)詩人焚香、撫節(jié)、陳詩,其高尚的心志在于歸隱,但是又有誰體諒知曉呢。此詩作于詩人赴官在即,而齋居獨宿、雨氣初歇、月色迷人的環(huán)境自然引發(fā)其歸隱心志。又如《和彭蠡月夜汎舟落星湖》[12]718:

        長占煙波弄明月,此心久矣從誰說。

        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兩奇絕。

        回頭忽見西郭門,尚喜蘇仙有遺烈。

        問予何事卻回船,塵土涴君頭上雪。

        此詩作于淳煕八年(1181),前四句勾勒出月夜鄱陽湖風光之美、泛舟之樂、明月高懸,“弄”突出煙波在明月的映襯下熠熠生輝,泛舟中流,月色與湖色相映成趣,景色奇絕;后四句言及史事,回頭一望,遺跡尚在,而己乃為塵中之人,滿身污垢,恐玷污高潔之士的故居。全詩情景交融,由景入情,水天一色,以月寄寓,陳歸隱心志,抒發(fā)了詩人對高潔隱逸生活的向往及對俗世的官宦生活的厭倦。

        如果說以上二詩僅僅表達出朱熹欲歸隱的想法外,那么作于乾道三年(1167)的《十五日再登祝融用臺字韻》[12]460則表達了這種歸隱是出于積極的思想,而不是消極避世。選擇歸隱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來篤力理學,光大理學,詩云:

        江流圍玉界,天影抱瓊臺。

        拄杖煙霄外,中巖日月回。

        箕山藏遁許,吳市隱仙梅。

        一笑今何在,相期再舉杯。

        詩歌前四句寫景,“江流”“玉界”“天影”“瓊臺”皆氣勢磅礴,體勢雄渾,次聯(lián)詩人拄杖云霄之上,日月宛若中巖回轉;后四句議論史事,運用典故,箕山藏著逃遁的許由,吳市有梅福,尾聯(lián)言許由,梅福如今不知在何處,詩人相約與張栻他日再到此舉杯盡飲。全詩“中巖日月回”,刻畫了祝融峰之高,轉而議論史事,詩人一生鄙視權貴,在仕途之間難進易退,通過用典表明心志,表達了他不贊成逃避現(xiàn)實、消極遁世的心理。

        五、結語

        朱熹作為南宋理學集大成者,但其詩歌成就在南宋文壇上亦是聲名一震。然而其詩歌成就并未受到學界的關注,仍是一片待挖掘的肥沃土壤。如其詩中關涉意象眾多,風格多樣,涉及花、月、梅、禽鳥等。而在中國的詩歌里,月意象進入文學視野,凝聚著中國詩人的情感寄托與審美意味,人望月抒懷,月浸透人生,通過月意象來觀照詩人的生活方式、仕途人生以及詩人的人生處境,這都是一種極佳的了解方式。而朱熹詩中的月意象,既有感性的情感流露,又有理性的人生思考,首先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玩月弄月的熱愛之情;其次亦有自我情緒的感發(fā)排遣;再有望月興嘆,表達對于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以月寄寓,陳歸隱心志。詩人情緒泛濫,闊達、愁悶、細膩及柔和,集多種情感于一生,將之訴諸于詩,高秀絕倫,不可攀躋。

        誠如潘知常所言:“中國人那根極輕妙、極高雅而又極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溫潤晶瑩流光迷離的月色輕輕撥響。一切的煩惱郁悶,一切的歡欣愉快,一切的人世憂患,一切的生死別離,仿佛往往是被月亮無端地招惹出來的,而人們種種飄渺幽約的心境,不但能夠假月相證,而且能夠在溫婉宜人的月世界中有響斯應。”[25]267月光清澈澄亮,一切的塵世煩惱都會在那輪月色中被消失殆盡。謝冕在《論中國新詩》一文中言:“在文化領域,在文學和詩歌中,有些東西會在歷史的演進中被改變和淘汰,有更多的東西則是長久的,甚至是永恒的,簡單的進化的觀點,在這里經(jīng)常會受到質疑。有時人們難免納悶,一千年過去了,那懸掛在長安城頭和峨眉山顛的李白的月亮,為什么還是那樣的皎潔明麗?”[26]月亮的特質,使其成為宇宙萬空里永恒的存在,更成為中國古典詩詞里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

        猜你喜歡
        朱熹意象詩人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曬娃還要看詩人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與朱熹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14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一群黑人大战亚裔女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久久婷婷国产五月综合色| 日本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色诱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熟妇大蝴蝶20p|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女同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免费看一级a女人自慰免费|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色戒| 极品 在线 视频 大陆 国产| 久久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AⅤ片无码富二代| 亚洲女同同性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丰满少妇xxxx性| 又大又粗又爽的少妇免费视频| 免费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亚洲两性视频一三区| 一本到亚洲av日韩av在线天堂|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