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吳中區(qū)蘇苑實驗小學 周 艷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比較閱讀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廣泛地拓展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利用比較閱讀的方法,結合文本材料的內容、情感態(tài)度、表達方法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比較,品味感悟,提煉總結,形成新一輪的價值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伴隨著新課改的腳步,教師們越來越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挑戰(zhàn)的能力,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深遠的意義。在學校科研大主題的引領下,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始終秉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努力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鼓勵學生提出真問題、真想法,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實踐證明,對于細節(jié)描寫的品讀感悟是學生領悟文本內容的基礎。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適時采用散落在文本中的標點、詞語、句子等細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西門豹治鄴》一課時,筆者抓住文本中第10段到第14段描寫西門豹言行的詞句,以他懲治巫婆和官紳方法的高妙作為教學切入點開展比較閱讀。筆者請學生先關注西門豹對巫婆說的話:“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神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神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然后抓住“不漂亮”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勾連前文中的“年輕”“選”“打扮好”對比閱讀,再追問學生“這個姑娘到底漂不漂亮?”讓學生明白一個巫婆精心挑選,并且打扮好的年輕姑娘怎么會不漂亮呢?這分明是西門豹找的一個借口??紤]到四年級學生正處于思維迅速發(fā)展的階段,筆者順勢鼓勵學生:你能不能也用這種緊扣關鍵字比較閱讀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凝神思索后大膽提出了如下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西門豹在跟這些作惡多端的壞人說話時竟然用“麻煩”這樣表示客氣的語氣詞?為什么西門豹對官紳頭子和官紳們的語言由“催一催”變成了“催催”,標點由“?!弊兂伞?!”,語氣更急促,態(tài)度更強硬了呢?為什么西門豹只把巫婆和官紳頭子投進了河里,沒有把其他官紳一起投進河里?這些問題層層對比,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激烈的探討交流中,學生們一步步地感悟到西門豹運用將計就計的巧妙策略,體會到了西門豹有勇有謀的人物形象。在不斷比較探究的訓練中,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單元導讀中常凸顯一個核心詞“語文要素”,這就引導語文教師不僅要關注文本內容、情感體悟,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同時滲透寫作方法,落實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對于每一冊教材中的寫作單元要特別給予重視,因為這一類課文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指向表達的語用因素特別明朗。如果教師適時運用文段間的聯(lián)比閱讀,往往能出奇制勝地引領學生領略到文本表達的秘妙之處。
筆者在執(zhí)教寫作單元《游天都峰》的教研課時,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后,在 PPT上出示了“我”與老爺爺?shù)膬纱螌υ捄汀拔覀儭迸郎降木渥拥膬蓚€大小相同的文本框,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談談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一文段比較的視覺設計處理,讓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文本的詳略。筆者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然文章的題目是《爬天都峰》,為什么對話描寫很詳細,而爬山過程卻一筆帶過呢?通過鮮明的段落對比,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要根據(jù)寫作的目的選擇材料,能充分表達中心的就詳寫,不能充分表達中心的就略寫或不寫。對于這種寫法應用比較凸顯、適宜學生吸納的文章,教師應敏銳地切換教學切入點,把側重點放在對文本表達形式的研究上,借助比較閱讀等方法開展教學,既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又可增進言語習得。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結構組合單元教學內容。這些課文往往內容、情感、文體相似,我們可以用“異中求同”的比較閱讀,關注文本間某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把散落其中共同的語用要素串成一條項鏈。但這些課文在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上卻各具特色,特別適合“同中求異”的比較閱讀,幫助學生通過篇章的比較,深入體會文章的結構、語言的風格和表現(xiàn)的手法,在共性中發(fā)現(xiàn)個性,在個性中總結共性,這樣學生的思維也將螺旋式向上發(fā)展。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圍繞“童年美好的回憶”這一選題,編排了著名作家寫的3篇文學作品《牛和鵝》《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教學實踐中,筆者引導學生從學習方法、選材角度、表達形式等方面進行比較閱讀。
本單元的單元導讀中明確教師要落實的語文要素是引導學生用批注閱讀。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比較課文的特點和課后建議,從不同層面進行批注閱讀。例如,主體課文《牛和鵝》以旁批的方式做“示范”,批注的既有“疑問”,也有對內容的理解和寫法的領會。《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教材在這一課特別指出“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陀螺》一文,學生容易代入角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體會較深處”批注。通過學習方法的細化比較,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批注的方法。
學完本單元課文,筆者嘗試引導學生比較三篇課文之間的異同點。學生很快就能總結出三位作家都選擇了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來寫?!杜:往Z》《陀螺》的作者都在敘事后分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選擇正確的角度看待事物;人不可貌相。而《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課文結尾卻提出了自己深深的困惑,是那么無可奈何又充滿憂傷。 在學生自主比較的基礎上,筆者順勢引導點撥,這正應了冰心的這句感嘆:“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由此,啟發(fā)學生寫作時一定要選擇內心最翻騰的情感來寫,不能只寫歡樂,也可以寫痛苦、悲傷,要選擇最發(fā)自內心情感的角度,寫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達自己最鮮明的觀點,這樣才能引發(fā)讀者深切的共鳴。
三篇課文都是通過刻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不同的是《牛和鵝》采用更多的是動作描寫,運用對比手法來敘事。而《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更側重于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來描寫人物的心情。
通過對以上單元教材的比較異同,學生對描寫童年生活這一類的記敘文特點產生了敏銳的觸覺,對于選材的多角度、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化,以及閱讀方法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學生親歷了這樣的比較異同的學習過程,他們的思維從表層走向深層,更具敏銳性和深刻性。
在長期的比較閱讀訓練中,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建立起“篇章比較閱讀”的概念,為了進一步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教師必須要站在更高遠的角度來參透教材,要有發(fā)展的眼光,由課內聯(lián)系課外,按照寫作題材、主題思想、表現(xiàn)手法、語言風格等串聯(lián)起來,從多維度、多層次進行比較閱讀。這時候,學生不再是只讀一本書了,而是從多本書中汲取知識互相印證與補充,融會貫通,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拓展閱讀更加豐富的內容,極大地增強了思維的發(fā)散性。
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來自名篇名著的節(jié)選,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都選自我國古典名著,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拿著“比較”這把鑰匙,通過單篇課文的學習來點燃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熱情。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然后從知天文、曉地理、識人性三方面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后借助課后的閱讀鏈接讓學生比較閱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從故事情節(jié)、語言特色等方面比較原著與課文的異同,激發(fā)學生通讀原著的興趣。
教學中,我們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結合教學重難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選取比較要點。如可以選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行對比,了解該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六年級上冊的《草原》一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經(jīng)典散文。文中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依依不舍的話別情景,以及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都深深地感染著讀者,讓人久久回味。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的語言風格,學完課文后,筆者讓學生再次欣賞了老舍先生的《林?!贰鄂劳蝗愤@兩篇寫景美文,并談一談學習感受。學生們都被作者筆下的林海、草原、泉水等清新自然的風光深深陶醉,也由衷地感受到作家對自然的喜愛和對生命的熱愛。同時,作家親切自然的文字、鮮明適切的修辭,散文中單純明晰的句子結構,錯落搭配的長短句,富有節(jié)奏美、音韻美的特點,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過同一作家的多篇寫景散文的比較閱讀,讓我們充分地領略了老舍先生灑脫自如、自然本色的語言魅力。
學生通過這樣的閱讀,對寫景散文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對作家的語言風格也會有初步的感悟,而且伴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視野也會更開闊,思維也會更有廣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發(fā)掘內隱在文本中的本質特點,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領學生從更加廣闊的視野,認識不同文本的豐富內涵,理解不同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領略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相信只要長期堅持這樣的比較閱讀訓練,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更加深刻、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