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軻,張 瑜,陳若才,殷 樂
(1.安徽省濉溪縣醫(yī)院,淮北 235100;2.無錫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兒科,無錫 214000)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是一種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好發(fā)于兒童和青少年,全年可發(fā)病的急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表現(xiàn)多不典型,可出現(xiàn)咳嗽、咽痛、發(fā)熱和全身不適,其主要特點為陣發(fā)性刺激性嗆咳。支原體肺炎患者大多數(shù)缺乏特異性胸部體征,病情多較輕,但支原體感染導致的難治支原體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RMPP)病情重、預后差,常出現(xiàn)肺外臟器損害,遺留后遺癥,甚至導致死亡[1][2][3]。因此,對RMPP 進行早期診斷及干預,在支原體肺炎的預后中起著關鍵作用。
目前臨床上支原體肺炎診斷的金標準為支原體培養(yǎng),但由于培養(yǎng)技術要求高、時間較長,難以用于早期診斷,因此尋求診斷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及影像學表現(xiàn),對早期診斷MPP 有著重要意義[4][5]。因支原體感染常累及血液系統(tǒng),可導致血液成分的改變,而炎癥刺激可導致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改變,故本研究探討血小板參數(shù)、CRP、LDH 聯(lián)合影像學表現(xiàn)在RMPP 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RMPP 的早期診斷和改善預后提供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 年3 月~2018 年3 月在我院兒科就診的160 例,其中男性86 例,女性74 例,年齡3~12 歲,平均年齡(7.13±2.26)歲。所有患兒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6]制定的MPP 診斷標準,根據(jù)病情程度,分為難治組(n=80)和普通組(n=80)。其中,難治組男性43 例,女性37 例,平均年齡(7.61±2.93)歲;普通組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平均年齡(8.12±2.02)歲。另外,選取同時期我院健康體檢兒童80 例作為對照組,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年齡1~10 歲,平均年齡(8.06±2.78)歲。三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MPP 診斷標準:①、有發(fā)熱和咳嗽等癥狀,聽診肺部可聞及中小濕啰音;②、胸片結果提示有斑片影等肺炎表現(xiàn);③、肺炎支原體IgM 抗體陽性或IgG 抗體效價升高≧4 倍。RMPP 診斷標準:①、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規(guī)范使用治療1 周后仍然高熱;②、咳嗽等臨床癥狀進一步加重,肺部體征明顯;③、出現(xiàn)2 個或2 個以上肺外系統(tǒng)并發(fā)癥;④、胸片結果提示大片高密度實變陰影和(或)伴有胸腔積液。排除標準:①、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疾病者;②、有其他系統(tǒng)感染者;③、有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史者;④、近期有使用過影響血小板結果藥物治療史者。
根據(jù)患兒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時間、臨床表現(xiàn)和體征,在病程7~14 天內(nèi)來院就診定義為急性期;經(jīng)治療7~14 天后,咳嗽、發(fā)熱等臨床癥狀緩解,肺部體征和胸片結果提示好轉(zhuǎn)定義為恢復期。
1.2 研究方法分別采集患兒外周血2mL 置于肝素抗凝管和EDTA-K2抗凝管中。將肝素抗凝管中外周血3000r/min 離心10min 后,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DXC800 及其配套試劑進行CRP 和LDH的檢測;將EDTA-K2抗凝管中的外周血顛倒混勻后,置于貝克曼LH-750 血球分析儀,使用貝克曼配套試劑進行血小板參數(shù)PLT、MPV 和PDW 的檢測。采用飛利浦DR 數(shù)字化X 射線攝影系統(tǒng)進行胸部X 片檢查。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和儀器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比較使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較使用χ2檢驗,P 值<0.05 認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難治組、普通組和對照組急性期和恢復期血小板參數(shù)水平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在急性期,在急性期,難治組PLT 值低于普通組和對照組,普通組高于對照組,三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難治組MPV 和PDW 值較普通組和對照組稍低,但無統(tǒng)計學差(P>0.05)。在恢復期,難治組PLT 值較急性期升高,而普通組PLT 值較急性期有所降低,難治組PLT 與急性期、普通組和對照組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難治組MPV 值和PDW 值較急性期下降,與急性期和對照組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普通組MPV 值和PDW 值較急性期和對照組,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難治組、普通組和對照組急性期和恢復期CRP、LDH 水平的比較從表2 結果中可看出,在急性期,難治組CRP 和LDH 值較恢復期、普通組和對照組明顯升高,普通組CRP 和LDH 值較對照組也明顯升高,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恢復期,難治組CRP 和LDH 值較急性期下降,與急性期和對照組相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別(P<0.05);普通組CRP 值較急性期下降,與急性期和對照組相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別(P<0.05);而普通組LDH 值與急性期相比較雖有所下降,但組間比較和與對照組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難治組和普通組急性期和恢復期血小板參數(shù)水平的比較
表2 難治組和普通組急性期和恢復期CRP、LDH水平的比較
2.3 難治組、普通組和對照組急性期和恢復期胸片結果的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難治組病變部位多發(fā)生于左側(cè)和右側(cè),普通組多發(fā)生于雙側(cè),對照組病變部位不明顯;難治組病變類型多為大片實變影、肺不張、胸腔積液和胸膜增厚,普通組和對照組多為斑片或云絮狀影,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恢復期,難治組和普通組病變部位占比比急性期有所好轉(zhuǎn),但差異尚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難治組的大片實變影、肺不張、胸腔積液和胸膜增厚病變類型,普通組的斑片或云絮狀影病變類型,均較急性期有所好轉(zhuǎn),難治組和普通組相比較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支原體肺炎(MPP)是兒童常見呼吸道急性炎癥,病程早期臨床癥狀和體征不明顯,診斷有一定的困難。MPP 患兒除了肺部感染病灶外,常常伴發(fā)其他多系統(tǒng)肺外損害。近年來的MPP 發(fā)病率逐年升高,難治支原體肺炎(RMPP)和耐藥率也隨之升高,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臨床重視[7][8]。RMPP 患兒臨床癥狀較重,病情進展快,病情易遷徙,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常伴隨有大面積肺部病變、肺不張和胸腔積液等表現(xiàn),因此對RMPP 進行早期診斷和判斷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目前對于RMPP 的診斷和評估預后尚缺乏有效的快速檢測途徑。
表3 難治組、普通組和對照組急性期和恢復期胸片結果的比較 [n(%)]
當支原體感染累及血液系統(tǒng)時,??蓪е卵“鍏?shù)的改變,但目前關于支原體感染所致血小板參數(shù)改變的報道結果多樣,觀點各不相同。蔡忠忠[9]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支原體感染可致血小板參數(shù)顯著降低,而李慶富[10]等人報道支原體肺炎患者血小板水平升高。本文通過統(tǒng)計我院80 例難治支原體肺炎和80 例普通支原體肺炎急性期和恢復期血小板參數(shù)的變化,發(fā)現(xiàn)難治組急性期PLT 水平降低,而普通組急性期PLT水平升高。經(jīng)過治療后,難治組PLT 水平升高,MPV 和PDW 水平降,與楊雪[11]等人的結果一致,而與蒲秀紅等[12]人的結果有所差異,這或許有患者的地域性分布和(或)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有關。我們認為血小板參數(shù)在支原體肺炎中涉及的機制可能有:①、感染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多;②、感染導致細胞因子產(chǎn)生增多;③、肺炎時機體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和巨噬細胞釋放血小板激活因子。
C-反應蛋白(CRP)為一種可反應機體免疫防御作用的急性時相蛋白,常用于疾病的診斷和病情的動態(tài)觀察,對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治療效果的觀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有研究表明[13],CRP 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部分,屬于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在發(fā)生細菌感染期間會顯著增高,發(fā)熱持續(xù)10 天,CRP 水平超過40mg/L 可作為診斷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指標。乳酸脫氫酶(LDH)為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細胞胞漿中的糖酵解酶類,當細菌感染造成組織細胞破壞后,LDH 則從胞漿中釋放進入血液,從而引起血液LDH 水平的升高,已成為臨床上判斷和評估病情的可靠指標之一[14]。本研究結果表明,難治組和普通組在急性期CRP、LDH 水平均升高明顯,且難治組較普通組升高更加顯著。當病程進入恢復期后,兩組患兒CRP、LDH 水平均下降,難治組CRP 和LDH 水平仍稍高,較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這表明隨著病情的好轉(zhuǎn),CRP 和LDH 水平逐漸下降,可用于RMPP的早期診斷、病情的評估和動態(tài)觀察。
支原體肺炎的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多樣,缺乏特征性,故容易誤診為病毒性肺炎而導致治療方案選擇的錯誤,從而導致RMPP 的發(fā)生。本研究顯示,難治組肺部大片實變陰影、肺不張、胸腔積液、胸膜增厚等病變類型比例明顯高于普通組和對照組,這說明患者的病變類型與病情的炎癥程度密切相關,在臨床診治中需要特別注意,避免殘留后遺癥。
綜上所述,RMPP 因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和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而診斷金標準—支原體培養(yǎng)又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培養(yǎng)周期長的缺點,因此,尋找可有效診斷RMPP 和判斷病情程度的參考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RMPP 患兒血小板參數(shù)、CRP、LDH和胸部影像學檢查等輔助檢查手段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此4 項指標可用于RMPP 的早期診斷、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和動態(tài)觀察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有利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降低,改善預后,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