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城廂鎮(zhèn)夏黃小學 韋 健
數學學習不僅僅是算式的計算、求解,還包括許多文字敘述的練習題,如應用題、證明題等,因此,學會正確解讀題意十分關鍵,學生是否具備審題能力直接影響其學習的效果。小學教師應注重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審題是解題的基礎,也是提升做題正確率的有力保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采取一些卓有成效的策略來培養(yǎng)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審題能力,從而促進其數學審題能力和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小學生升入中年級后,數學知識面擴大,難度也同時上升,許多學生由于審題有誤而影響解題的正確率,普遍存在審題能力薄弱的現狀,極大地影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教學過程中往往發(fā)現,一些學生見到題目后還未認真仔細閱讀,便憑著對題意的模糊理解開始解題,如忽視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隱藏條件,對一些變量關系未深入思考,造成解題錯誤。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學生未形成審題意識,解題時只是簡單粗略地看一遍題目便著手做題,腦子里想的只是如何解答習題,根本就未考慮到要想保證解題正確首先就要仔細審題,沒有產生審題的意識。二是未養(yǎng)成審題的良好習慣,由于沒有形成審題意識,學生心里覺得只要解答了教師布置的習題和作業(yè)就算完成了任務,反復審題既浪費時間,又沒什么必要,也就沒有養(yǎng)成審題的好習慣。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還較為薄弱,一旦看到貌似復雜、文字表述較多的習題時,還未仔細研讀題意,自身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畏難和恐懼感,思維隨之混亂。與小學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既涉及內容和數量較多的計算,又包含一些文字部分的表述需要學生去理解,加之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點,當題目和題型稍微變化或邏輯思維稍微復雜一點,學生就會望而生畏,無從下筆,無法形成清晰明了的思路,以致不能理解題意,掌握解題的要點。
數學學習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具備較強的審題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要想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首先在解題前就要認真讀題,要形成審題意識。教學實踐中,教師進行例題講解時,不用急于講解,而是采取讓學生先讀題思考的方式,讓他們弄懂題意,要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思考時間。如在講解新知識前,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舊知識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并不斷啟發(fā)引導學生,將他們的思路引向正確的方向,長此以往,學生的審題意識便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中逐步形成,審題習慣也得以養(yǎng)成。此外,在引導學生審題時,要教會學生審題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審題時不能偏移題目設定的范圍,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想象來添加或刪減信息。小學數學習題中,有些題目會設置一些具有干擾性實則對解題沒什么用處的詞語來迷惑學生,因此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進行識別和辨別,反復仔細地閱讀題目中的每句話,找到關鍵詞,確定正確清晰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正確后再來解題就較為容易了。
數學具有邏輯性、思維性強等特點,小學中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也能通順地朗讀題目,但并不代表他們讀題時能夠正確理解題意,并能應用自己的思維來進行思考,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生成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于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可適當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解答,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自主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適當加深難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交流,明確小組活動的具體要求,給予一定的交流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相互交流,小組所有成員均可發(fā)表自己觀點,而學生發(fā)言前勢必要進行一番思考活動,思維得以活躍,小組交流討論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讀問題、深入思考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學生審題時由于數學概念模糊不清而出現審題錯誤,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傳授新知識的過程中未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探索新知識,學生對于新知識中的一些數學概念產生錯誤的理解。因此,在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時間,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生成能力。
學生由于審題錯誤而導致解題錯誤,為避免同樣的錯誤重復發(fā)生,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錯題的收集整理,將其匯總成錯題冊,分析錯題原因,糾正錯題。要求學生定期復習和鞏固,以加深記憶,防止再犯類似錯誤。同時,教師還應從學生的錯題中選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講解,讓學生反思。錯題講解不僅可使學生吸取以往審題過程中由于未注重細節(jié)把握而導致錯誤的教訓,還能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審題習慣,以使學生在讀題審題時弄懂題目真正的含義,學會科學審題,從而強化學生對審題的正確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小學數學習題教學中,要想提高解題正確率,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讀題審題十分關鍵。而學生審題也是再次鞏固數學知識和記憶的過程,只有挖掘題目中各種已知條件的內在聯系,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進行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