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鋒 郭宏強 張燕平 徐海元
肺癌屬于1種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日益提升?,F階段,臨床普遍認為,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對肺癌的發(fā)展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1]。流式細胞術能夠對淋巴細胞亞群分類進行直接檢測,從而對機體免疫狀態(tài)進行分析,將有效依據提供給臨床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及療效的評估,因此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2]。本研究對4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了多西他賽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前后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對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均接受多西他賽化療治療至少4個周期;排除標準:將接受過抗腫瘤治療、有心理障礙、精神疾患、缺乏清晰的意識等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婦女排除在外。男性患者26例,女性14例,年齡38~74歲,平均(53.4±8.4)歲。病理類型:28例為腺癌,12例為鱗狀細胞癌;臨床療效:32例疾病控制(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8例疾病進展。將這些患者作為肺癌組,另選取我院同期接收的40例健康體檢人員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9~74歲,平均(54.2±8.3)歲。2組人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標本采集 肺癌組于化療前2 d、化療后20 d采集患者2 ml外周靜脈血,肝素抗凝。對照組于入院時采集2 ml靜脈血,肝素抗凝,當天送檢。
1.2.2 標本處理 將100 μl肝素抗凝外周血取出來,將20 μl CD3+/CD16+56+FITC/PE雙色標記、CD4+/CD8+/CD3+FITC/PE/PC5三色標記抗體加入其中,室溫下進行15 min的避光和10 min的裂解,裂解過程中將Immunoprep Reagent System 細胞裂解液充分利用起來。
1.2.3 2組T細胞亞群檢測 采用Epics-XL流式細胞儀,應用Beckman Coulter 原裝試劑盒,運用直接免疫熒光標記全血溶血法對2組人員的T淋巴細胞總體(CD3+)、輔助/誘導T細胞(CD4+)、抑制/殺傷T細胞(CD8+)、NK細胞(CD3+/CD16+56+)等淋巴細胞及其亞群進行檢測,將各陽性細胞分別計算出來。
肺癌組患者化療前、化療后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人員的CD3+CD8+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肺癌組化療后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高于化療前(P<0.05),見表1、2。
表1 肺癌組患者化療前與對照組人員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表2 肺癌組患者化療后與對照組人員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肺癌組疾病控制患者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高于高于疾病進展組(P<0.05),疾病進展患者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疾病控制患者與對照組人員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2組人員的CD3+CD8+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3、4。
表3 肺癌組疾病進展患者與對照組人員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表4 肺癌組疾病控制患者與對照組人員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fā)病率日益提升,現階段,臨床普遍認為,多因素、多階段參與了肺癌的發(fā)生過程[3]。近年來,臨床通過不斷深入研究腫瘤免疫學,發(fā)現在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機體免疫功能在T細胞亞群比例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會紊亂[4]。目前,化療仍然是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雖然化療能夠將腫瘤細胞殺傷,但是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害,從而引發(fā)嚴重毒副作用[5]。
在抗腫瘤免疫中,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近年來,臨床日益重視了腫瘤與其比例失調的關系[6]。機體免疫功能隨著CD3+T淋巴細胞的降低而降低,其將總T細胞水平反映了出來[7-9];免疫反應誘導及效應隨著CD4+T淋巴細胞(T輔助細胞Th)的降低而降低,進而降低特異抗腫瘤效應[10-12];CD4+細胞及B細胞功能受到CD8+T淋巴細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Tc)的抑制,進而對細胞免疫反應及抗體形成進行抑制[13-15];為了對穩(wěn)定的機體細胞免疫功能進行維持,應該對CD4+/CD8+的動態(tài)平衡進行保持,機體T細胞亞群在其降低的情況下失衡,進而降低機體免疫功能,能夠將有效依據提供給臨床診斷、治療疾病及評估疾病預后的工作[16]。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能夠將一些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直接殺傷,機體免疫功能隨著其數量的減少而降低[17]。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變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變化。本研究結果表明,肺癌組患者化療前、化療后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化療后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高于化療前(P<0.05);肺癌組疾病控制患者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高于高于疾病進展組(P<0.05),疾病進展患者的CD3+、CD3+CD4+、CD4+/CD8+、NK cells均顯著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和相關醫(yī)學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多西他賽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前后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能夠對其療效進行有效評估,值得臨床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