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實驗小學 鐘麗娜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事件、人物故事、思想觀點等,對學生思想觀念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然而,在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需要將大量的課堂時間用于知識的講解,學生主動思考的空間較小,開展其他活動的時間不足。通過構(gòu)建預學導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對要學習的理論知識產(chǎn)生初步的了解,課堂學習的效率會更高,并且可以留出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師生討論、情景表演、隨堂練習等,鞏固、深化學習效果,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實現(xiàn)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
觀察記錄法指的是讓學生對課本中涉及的生活事物進行觀察的方法,學生需要觀察事物的特點、變化過程以及結(jié)果狀態(tài),并對觀察的過程進行記錄。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觀察生活、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推理、判斷的邏輯能力,促進其思維層面的發(fā)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是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觀察記錄法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比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對家中一個月內(nèi)衣食住行的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哪些行為造成了碳排放,可以用哪些舉措來減少碳排放量。
在預學導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內(nèi)容設計一些主題或問題,讓學生對相關人員進行調(diào)查訪談,通過實際交流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與數(shù)據(jù),在實際的情境當中形成直觀的體驗,進而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了解。比如,在“健康看電視”一課中,教師可讓學生對同學、家人、鄰居展開調(diào)查,分析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長,讓學生了解人們看電視的實際情況,從而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在預學導學中運用材料搜集法,讓學生圍繞本課的主題來搜集相關的材料。材料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搜集一些相關的書籍、文章或名言,也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圖片、視頻,或者從生活中搜集實物材料,通過課內(nèi)外資源的結(jié)合,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教學主題的理解,使其形成全面化、多角度的認知,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在預學導學的教學模式中,預學單的設計是首要任務,影響著學生預習的方向和目標。在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雖然也會做出一些預習的要求,但由于缺乏明確的依據(jù),學生在預習時容易抓不住重點,沒有清晰的學習方向,導致預習效果不夠理想。設計預習單的方式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預習單中標明預學的目標、重點和任務,能夠讓學生的預習有跡可循,確保預學規(guī)范有效地開展。
例如,在教學“網(wǎng)絡新世界”一課時,教師要從多個方面設計預學單。(1)預習目標:認識到網(wǎng)絡是一個神奇的虛擬世界,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奇的事物;認識到網(wǎng)絡的利與弊,學會合理使用網(wǎng)絡。(2)預習重點:網(wǎng)絡對人們生活的積極意義;學會識別網(wǎng)絡陷阱,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3)預習方法:自主瀏覽閱讀、圈點勾畫閱讀。(4)預學資源:課本內(nèi)容;自主搜集多媒體材料。(5)預學中的問題整理。在課前,教師將預習單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按照預習單的要求開展預學,自主達成預習目標,把握課本重點內(nèi)容,將自己的疑惑整理下來,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預習單中,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詳細的問題,如:“你怎樣看待網(wǎng)絡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網(wǎng)絡對你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網(wǎng)絡對于人際關系有何影響?怎樣應對網(wǎng)絡上的謠言和陷阱?”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可以讓學生的預學過程具有更強的針對性與方向性,引領學生有重點、有目的地展開預學。
課堂上的展示與分享是預學導學模式的重要程序,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預學成果呈現(xiàn)出來,與同學進行分享、對比與借鑒,這不僅能讓學生的預學成果得到展示與認可,使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還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和認知。
例如,在教學“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課的預習成果展示階段,有的學生分享了自己在預學中遇到的問題,有的學生播放了一段網(wǎng)絡上下載的公共秩序宣傳片,有的學生展示了一些公共秩序的標志。分享展示不僅讓學生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增強了他們預學的動力,還有效地豐富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內(nèi)容,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在展示完成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一些重點問題,組織合作探討活動,與學生一起解開這些問題的答案,彌補他們在認知上的漏洞,完善知識體系。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征集不同的觀點,對其進行論證、分析,從而使學生對問題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
例如,在教學“自主選擇課余生活”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學階段反思自己的課余生活,整理自己經(jīng)常參與的活動,在課堂上互相分享。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課余活動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如學習類、娛樂類、運動類、實踐活動等,然后提出問題:“不同類型的活動對我們的成長分別有哪些影響?我們應當怎樣安排自己的課余活動?”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有的學生認為課余時間是屬于自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學生則認為,應當協(xié)調(diào)好不同類型活動之間的比重,制訂合理的課余生活計劃,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時間。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學生的觀點未必完全是正確的,教師要耐心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地分析問題,養(yǎng)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預學導學模式中,為了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應當適時地組織測驗評價活動,指導學生進行練習,以此來了解他們在預學過程中的誤區(qū)或紕漏,調(diào)整教學計劃,讓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學情。
隨堂測驗的題目數(shù)量不宜過多,而是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選擇典型問題。一般來說,教師可以采用選擇題、判斷題、探究題等不同的形式,題目總數(shù)控制在5—7 道,要求學生在10 分鐘內(nèi)完成。然后公布答案,讓學生通過自我檢查、交換檢查、小組互評等方式,分析答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錯誤及其原因,從而使學生糾正自己在學習中的錯誤,鞏固預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合理消費”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設計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判斷對錯。(1)對于我們想要買的東西,如果父母不同意,我就不理他們;(2)小茜看中了一個昂貴的書包,但是媽媽不同意買,所以她很生氣;(3)我們應該選擇喜歡并且需要的東西購買;(4)合理消費有利于健康生活,我們應當避免沖動消費。此外,還可以設計開放性的探究題,如:假如你特別喜歡一個玩具,但這個玩具的價格很高,你打算怎么做?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說出不同的見解。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做好結(jié)課反思,改變過去教師總結(jié)的方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學習中的收獲,構(gòu)建“預學—展示—反思”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看法或意見。教師要讓學生重點說一說:預學單中整理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是否達成了預學單上的學習目標?對于課本中的基本知識是否存在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這種反思總結(jié)的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反思的好習慣,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增強學生自我提升的意識。
綜上所述,預學導學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助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主動、個性化的認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提高對預學導學模式的重視程度,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預學單,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預學成果,探究預學過程中的問題,同時還要組織隨堂測驗,讓學生進行反思總結(jié),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鞏固預學導學的效果,更加高效地達成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目標,落實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