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玲玉
(婺源縣大鄣山希望小學,江西上饒 333200)
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背誦,還要求讓學生認識到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內心思想等。古詩詞是一種與現代語言具有極大差別的文學作品體裁,因此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有一定的困難。而通過吟誦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領略到古詩詞之美,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古詩詞的內容。為確保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更加有效地掌握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的古詩詞內容,讓學生正確理解古詩詞,繼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古詩詞吟誦教學方法,將這種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中,提高課堂古詩詞教學效率。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及審美能力
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是在悠久歷史中傳承下來的名作,是中華文明的文化瑰寶,古詩詞不僅蘊含諸多傳統(tǒng)文化,而且蘊含著細膩的情感。教師帶領學生吟誦古詩詞,一方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追求美、感受美的熱情;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很多小學古詩詞都傳達一些“思念故鄉(xiāng)”“忠君愛國”等情懷,這些都是詩人的情感經歷,能讓學生在吟誦時產生共鳴,感受其中的情感美。此外,古詩詞中蘊含了我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比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佛教主張的眾生平等,道家追求的自然、隨心。在吟誦古詩詞時,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通過學習古詩詞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普遍蘊含深刻的意義及意境,為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絲靈動感,使得教學氛圍更加活躍。但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古詩詞卻變成了讓學生昏昏欲睡的催眠劑,學生對古詩詞學習感受到的只有乏味、枯燥。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古典文化素養(yǎng)不高。很多語文老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依舊保持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以群體朗讀或者個人朗讀的方式,并不是以吟誦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古詩詞吟誦技巧不足,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古典文化素養(yǎng)較低,未能開展科學指導,導致在整個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依舊無法真正領悟古詩詞傳播的意境,無法體會詩人或者詞人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古詩詞興致不高。這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的應試觀念導致的,因此許多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始終不高,再加上還要背誦和默寫,以致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更談不上積極主動學習了。另外,現在的小學生基本都是“00后”或“10后”,他們更愿意將大量的課余時間花在上網、看視頻、打游戲等活動上。對古詩詞這種年代久遠、晦澀難懂的文學藝術作品,難以提起興趣去學習。再加上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處于安逸生活的他們已經難以理解作品當時的情境,如身處和平年代的學生則無法深刻理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難度。
在古詩詞當中,“韻”是一種特色,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對“押韻”往往十分講究,只有具備“押韻”特點的古詩詞,吟誦起來才會給人一種悅耳之感,一般情況下,體現在四聲聲調高低起伏、平仄長短的變化,能讓人感受到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因此教師進行古詩詞吟誦教學時,不僅要帶領學生品味語言所具備的節(jié)奏美感,還需要引導他們隨著詩詞語言的節(jié)奏變化,不斷感受詩人或詞人的情感變化。不僅如此,在漢字當中還需要注重疊詞、重音及合理停頓,學習一些修辭手法如排比、對仗及反復等,這都是漢語的特色之處,這也正是古詩詞吟誦起來給人一種和諧悅耳之感的主要原因。關于古詩詞平仄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字音的緩急與升降、高低與長短。漢語的語言系統(tǒng)在古時候就已經確立了平、上、去、入聲調,而其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調,教師必須重視其發(fā)音短促的特點。古詩詞的語句結構和吟誦的節(jié)奏是有很大聯(lián)系的,古人在作詩寫詞時一般來說以兩個音節(jié)為一個單位,比如五字句就是二二一式。此外,詩歌語言是一種詩化的語言,作者采用精練的形式來表達他對人生的感悟。而且詩歌的語言具有多義性,這是因為詩歌表現主觀情感世界時往往會運用一些具備多義性、模糊性的詞語,而讀者的文化底蘊不同、社會閱歷不同、個人經歷不同,往往導致閱讀的體驗也不同,而通過吟誦則能夠幫助不同背景的學生盡可能感受或理解古詩詞的意義。
觀念轉變就是讓學生重新認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變以往錯誤的觀念,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轉變觀念,主要是改變學校管理層及教師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會對學生造成直接影響,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推行素質教育就會舉步維艱,吟誦教學也難以推廣開來。為此,學校管理者應轉變應試教育觀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同時還要加強教師關于吟誦知識的培訓,或者組織語文教師開展多元化吟誦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氛圍,而且能夠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互相交流經驗與互相學習的平臺,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有助于深化改革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作為吟誦教學實踐者,教學觀念的深刻改革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詩詞教學當中,往往是教師帶領學生朗讀詩詞,并糾正學生的字音,教會他們理解字義,最后生硬地將詩詞翻譯成漢語,再講解詩人或者詞人所傳達的情感,這種單一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這樣做很難收到效果。教師轉變觀念從吟誦教學著手,全方位關注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審美能力等,以此為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美而又富有音韻美的意境。鼓勵學生在背誦古詩詞的同時練習吟誦,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吟誦教學的應用。
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知識直接關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同時對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應用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多學習與吟誦相關知識及古詩詞本身有關聯(lián)的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但目前,只有極少部分的語文教師精通吟誦理論與詩詞的格律,這導致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吟誦教學難以全面開展,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研讀一些與吟誦教學相關的理論著作來提升自身的能力,除此以外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詩詞相關知識與傳統(tǒng)文化,如養(yǎng)成良好的詩詞鑒賞及閱讀習慣,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及感知力,不僅如此,還要不斷學習吟誦技巧,提高自身水平。只有通過專業(yè)的訓練才能獲得一些專業(yè)的技巧,所以教師可以參與一些古詩詞吟誦的培訓,或者聽聽古詩詞吟誦大師演講,通過各種學習提高自己的吟誦技巧及水平,以便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