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莉
(甘肅省玉門市水務局,甘肅玉門735211)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基礎的農業(yè)灌溉保障工程,其建設技術不斷成熟。但是在后期運行管理方面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那將會成為制約水利事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西北地區(qū)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蠶豆和高粱,經濟作物以藥材、蔬菜和煙葉為主,農林牧共存。西北地區(qū)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也分為好幾類,主要包括自流灌溉水渠、電力提灌站等,其中自流灌溉水渠為主體,其他為輔助。臨河取水、大水漫灌是基本灌溉模式。
由于沒有明確權利和職責,導致廣大農民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tài),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高。部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加之缺乏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質量始終得不到保障。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相應的管理制度,很難有效應用于具體的管理環(huán)節(jié),導致管理工作的開展十分被動,無法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低,運營不夠合理。新時期雖然國家和企業(yè)提高了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視程度,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時效性不足。此外,部分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效果。
“兩工”取消后,水利工程建設中農民投勞銳減,加之隨著物價的上漲,人工費用更是居高不下。雖然政府部門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進行了一定的資金補助,但是不能滿足所需要的配套資金,實際建設過程中存在資金不到位的現象,嚴重影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
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但西北地區(q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部分管理者,思想觀念相對落后,管理模式陳舊死板,綜合管理水平不高,同時對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利于水利工程的進一步發(fā)展[1,2]。
結合地區(qū)實際,進一步明確管理權責,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例如工程竣工后,將實際管理權、所有權交給地方政府,進一步強化直接管理者的責任意識,授權權利主體對整體項目進行維護管理[3]。
工程運營投入需要進一步加大,整體的管理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管理單位需要多方面籌集資金,及時維修或更換老舊設備。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狀況,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向不同用戶集資,促進管理資金的有效累積[4]。
重視人才培養(yǎng),定期開展培訓,使管理者學習優(yōu)秀管理理念,掌握先進的管理技術,能滿足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fā)展的需求。鼓勵管理者利用零碎時間接受在職教育,做好惠民政策宣傳工作,減少設備閑置率和損耗率。
農業(yè)生產者對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一系列情況應具有知情權,政府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引導能力強的農戶參與工程管理工作,保障最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充分發(fā)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