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鎮(zhèn)王元小學 曾玉娟
語言承載的是文化,沒有了文化氛圍的語言學習是不接地氣的學習,只有把語言學習融入文化氛圍中,語言學習才是豐富多彩的,才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語言。在小學英語課堂學習中,我們要融入跨文化意識,從老師自身做起,把跨文化意識傳遞給學生,利用點滴管窺文化,再通過課外延伸、課堂交流來營造文化氛圍,讓我們的英語學習充滿文化氛圍,對文化意識施加影響,讓英語課堂更有魅力。
在孩子們心目中,老師是他們學習的典范,是他們的偶像。老師要以身作則,有意識地為自己充電,博覽群書,學習多種語言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集百家知識、多種文化于一身,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老師有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在課堂中才能夠抓住契機,隨時調(diào)用積累的文化素材將其傳授給學生,用文化素材點綴課堂英語語言學習,用博學多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例如,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Story time)一課的詞匯學習目標是掌握a cup of tea,a cup of coffee,a glass of milk,a glass of juice,a hamburger,a sandwich,noodles,rice。老師把自己了解的中西方飲食文化滲透給學生:文化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同。西方人喜歡吃bread(面包),sandwich(三明治),hamburger(漢堡包),喜歡甜食,“快餐”習以為常,他們還喜歡喝Cola(可樂)和coffee(咖啡)。而中國人則喜歡吃rice(米飯),noodles(面條),dumpling(餃子);中國人愛喝茶(tea),中國人重視食物的“色、香、味、形”,講究“口味”。老師還可以向孩子們介紹中國各地的美食,如“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蘭州的牛肉面、云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面、哈爾濱的紅腸”等。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濃厚,學生會感慨和羨慕老師懂得這么多的美食文化。
老師要高瞻遠矚,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然后再滲透給學生。老師淵博的知識對學生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中西文化老師懂得越多,就越容易把英語文化傳授給學生。
在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過程中對其施加文化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契機,利用點滴語言知識滲透語言文化,重視文化管窺。兒童年齡尚小,接受能力較強,老師是他們的偶像,是他們學習的典范,老師淵博的文化知識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把自己的博學多識傳授給學生,把語言文化知識滲透給他們,帶動和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意識。
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s(Story time)學習顏色詞 匯colour,brown,black,yellow,orange,red,green,blue。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些詞匯量比較大,學生容易學夠了,學煩了,此時老師來個小插播,利用自己積累的文化素材,向?qū)W生介紹有關(guān)顏色的一些文化常識:在中西方都有用顏色做姓氏的文化傾向,漢語里用顏色做姓氏的有“黃、藍、白、朱”等。很多孩子背過《百家姓》,對姓氏了解得頗多,最好師生互動,讓孩子們舉例說出人名,他們能夠說出“白居易、蘭祖明、朱德、黃繼光”等名人。告訴學生英語里同樣用顏色做姓氏的,如brown(棕色/布朗),green(綠色/格林),white(白色/懷特),black(黑色/布萊克)。利用詞匯學習對文化進行滲透,孩子們有活力,學得有情趣,課堂充滿魅力。
老師要對學生施加影響,課堂中管窺語言文化,批判性的接受文化,接受積極向上的文化,吸收文化的正向價值,在英語課堂中培育文化花蕾,綻放文化之美。
融入跨文化意識,對學生施加正向影響,我們的說教略顯蒼白無力,如果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把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文化氛圍中,身臨其境地體驗文化,增強文化領(lǐng)悟的深刻性。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錄制微課、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進行網(wǎng)絡(luò)鏈接,打開文化窗口,展現(xiàn)真實的文化畫面,讓孩子們?nèi)谌肫渲?,接受文化信息,接受文化熏陶?/p>
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 學生對圣誕節(jié)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看見過大街上的圣誕老人(Santa Claus),對圣誕老人的印象比較深刻,“身穿紅袍,頭戴紅帽”,也見過圣誕樹(Christmas tree),圣誕帽(Christmas hat),但是對于圣誕火雞可能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對于真實的美國人是如何過節(jié)的了解得比較少,對看到的和聽到的總感覺缺乏真實性。在課堂授課時,老師最好利用鏈接播放一段美國人過圣誕節(jié)的真實生活情況。讓孩子們?nèi)谌胛幕諊?,身臨其境地接觸圣誕元素符號:觀看美國人過圣誕平安夜(Christmas Eve),送圣誕卡片(Christmas cards),吃圣誕大餐(Christmas meal)等;讓孩子們一飽眼福,體驗過圣誕節(jié)的那種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先進了,教學資源也更豐富了,在課堂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選取合適的教學手段,利用教學資源把學生融入文化氛圍中,接受文化的洗禮。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強大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僅憑課堂滲透跨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利用好課后作業(yè)這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扣教學內(nèi)容布置與之文化相關(guān)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上圖書館、上網(wǎng)、詢問咨詢等途徑來了解更多的文化素材。發(fā)揮集體成員的智慧,把自己了解到的文化拿到課堂上和大家分享、交流,最大化地拓展相關(guān)的文化視野。
例如,六年級上冊 Unit 8 Chinese New Year(Story time),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是過節(jié),我們老師要有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節(jié)日,如Women’s Day(婦女節(jié)),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Halloween(萬圣節(jié)),April Fools’Day(愚人節(jié)),Tomb-sweeping Day(清明節(jié)),Mother’s Day(母親節(jié)),F(xiàn)ather’s Day(父親節(ji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jié)),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jié)),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陽節(jié)),等等,老師提供節(jié)日名稱讓孩子們從中至少選擇一個,了解過節(jié)的風俗習慣,能用英語的用英語和大家交流,不能用英語的用漢語和大家分享。利用課外的時間和空間,上網(wǎng)查找資料,在課堂中,孩子們把了解的相關(guān)節(jié)日內(nèi)容進行分享,大家一起長見識,了解更多的文化。
利用好課后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布置開放性作業(yè),給出“話題”,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搜集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培養(yǎng)文化意識,課堂中互相補充,拓展文化視野。
總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融入跨文化意識,用老師文化方面的博學多才影響學生,不斷追求提升文化素養(yǎng),利用課堂知識學習管窺文化,培養(yǎng)文化意識,利用教學資源和手段把學生融入真實的文化氛圍,陶冶文化情操,用課外作業(yè)延伸拓展文化視野,用文化點綴課堂,讓英語課堂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