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品恒 王雪剛 王小虎 鐘衛(wèi)國 蘭國防 季向東 俞 良 周旖炯 柯 璦 潘斌清 唐樂堯 端木銀熙 孫菊英
(1江蘇省常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15505;2江蘇省常熟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 215505)
“早香粳1號”是由江蘇省常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用“南粳46/武運粳21”雜交選育而成的中熟中粳軟香米新品種,該品種于2017—2018年參加江蘇省品種區(qū)域試驗,于2019年6月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編號:蘇審稻20190023)。該品種具有熟期早、稻米食味品質優(yōu)、抗性較強等特點,適合在太湖稻區(qū)搭配種植,其稻米可在9月底至10月初提前上市銷售。為加快推進“早香粳1號”的開發(fā)利用,提高該品種的產(chǎn)品附加值,筆者依照國家及綠色食品有關標準要求,制定了優(yōu)質食味粳稻“早香粳1號”機插綠色栽培技術規(guī)程,現(xiàn)將其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本規(guī)程適用于太湖地區(qū)特早熟水稻品種優(yōu)質食味綠色稻米的生產(chǎn),規(guī)定了在太湖地區(qū)種植的特早熟(國慶稻)優(yōu)質食味粳稻“早香粳1號”機插綠色栽培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要求、農藥使用準則、肥料使用準則、產(chǎn)量指標與產(chǎn)量結構、生育指標、栽培技術、脫粒、加工及貯藏、包裝等。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guī)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guī)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本,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本均不適用于本規(guī)程,同時,鼓勵根據(jù)本規(guī)程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guī)程。
GB 4404.1-2008 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
NY/T 419 綠色食品 大米
NY/T 391 綠色食品 產(chǎn)地環(huán)境
NY/T 39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 658-2015 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應符合NY/T 391的規(guī)定。
應符合NY/T 393的規(guī)定。
應符合NY/T 394的規(guī)定。
適時育秧、培育壯秧,提高植株抗病、抗逆能力。大田生長期,在田埂周圍種植香根草、芝麻等作物,安裝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等裝置誘殺螟蟲、飛虱成蟲,減少蟲害發(fā)生。
每667 m2產(chǎn)稻谷500 kg左右。
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21萬~23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95~110粒,結實率92%~95%,千粒重24~25 g。
機插秧秧齡15~20 d,苗高13~18 cm,葉齡3.0~4.0葉,苗挺葉綠,基部莖寬≥2 mm,扁寬有彈性,單株白根數(shù)≥10條,根系盤結牢固,秧苗提起不散、不斷裂。
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 6萬~7萬苗,高峰苗數(shù)28萬~30萬苗,成穗率75%左右。
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2008的規(guī)定,曬種后用80%乙蒜素乳油6 000~7 000倍液浸種,即1 mL 80%乙蒜素乳油兌水6~7 kg,浸稻種5 kg,以防治惡苗病等種傳病害。一般浸種48~60 h后進行常溫催芽,待露白即可進行播種。
根據(jù)前茬農作物,合理安排播期?!霸缦憔?號”作機插栽培,適宜播期在 5月10日—25日,機插秧每盤播干種130~140 g,每667 m2大田用種量3.0~3.5 kg。
采用流水線育秧方式,一般底土厚度為2.0~2.5 cm,覆土厚度為3~5 mm,以不見稻谷為宜,且要求底土噴足水。播種后立即疊盤暗化出苗,每疊20~25盤,頂部放一只有土無種盤封頂,做到垂直、整齊、盤堆大小適中。每疊頂部和四周用黑色農膜封閉,做到保溫保濕不見光,待80%芽苗露出土面1.0~1.5 cm時,結束暗化。齊苗后整齊擺放于秧板上,一般晴天擺盤應避開中午陽光強烈時段,以免曬傷芽苗;陰雨天全天均可擺盤。擺盤后蓋無紡布保護芽苗,并上跑馬水濕潤盤土。
選擇平整、排灌條件好的田塊做秧田。秧大田比例為1∶100~120。播前10~15 d選晴天做秧板,秧板寬1.4~1.5 m,秧板之間留寬20~30 cm、深20 cm的排水溝。播前2 d填平秧板裂縫、充分拍實,要求秧板沉實、不陷腳,板面平整無高低差。
秧田水漿管理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晴天確保秧溝水位與秧板面齊平,遇連續(xù)陰雨天氣應適當降低水位。移栽前4~5 d 揭開無紡布煉苗。秧苗移栽前1~2 d,打好防治螟蟲和灰飛虱的起身藥,做到秧苗帶藥下田。
待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耕翻曬垡,耕翻前施基肥,旋耕后上水耙田整地,要求田平、泥熟、無殘渣、田內高低差不超過3 cm,待泥漿沉實后機械插秧。
“早香粳1號”秧苗的適宜移栽秧齡為15~18 d,栽插時要求薄水現(xiàn)泥,淤土田要先沉實。插秧時要求插秧深度適宜,每667 m2栽1.6萬~1.8萬穴,每穴插3~4苗,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為6.0萬~7.0萬苗,且栽插后應及時查漏補苗。
“早香粳1號”一生每667 m2大田總用純氮量16~18 kg,氮磷鉀肥用量比為1∶0.2∶0.5,其中,氮肥基蘗肥與穗肥用量比為8∶2,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鉀肥分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具體氮肥運籌:基肥結合整地施總用氮量的30%;機插秧栽后5~7 d施第1次分蘗肥,占總用氮量的20%;移栽后15~18 d施第2次分蘗肥,占總用氮量的30%;移栽后40~45 d施穗肥,占總用氮量的20%。
為促進水稻早發(fā),對秸稈還田較多的田塊,在秧苗活棵后適當進行脫水露田,以后灌淺水促分蘗,以促早發(fā),適時夠苗。當田間總莖蘗數(shù)達到目標穗數(shù)的90%左右時,進行脫水分次輕擱田,以控制無效分蘗,且為提高擱田質量,要求進行開溝擱田,擱至田中不陷腳、葉色褪淡。擱田復水后,保持濕潤灌溉,干濕交替。在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收割前7~10 d斷水。值得注意的是,“早香粳1號”的抽穗期在8月上旬,易遇高溫天氣,故在抽穗期如遇高溫,要勤上水、上深水,早灌夜排,以減輕高溫熱害。
一般根據(jù)植保部門的病蟲預報,結合“早香粳1號”的生育特點,在7月主要防治稻縱卷葉螟、大螟、二化螟、水稻紋枯病等,在8月上旬抽穗前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農藥使用應符合NY/T 393的規(guī)定,推薦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一般機插秧在栽后3~5 d進行雜草防除,每667 m2用30%丙草胺乳油100 mL噴施防除,用藥時田間保持水層3~5 cm,藥后保水3~4 d。值得注意的是,用藥田要做好平水缺,以防秧苗遇深水淹心葉而產(chǎn)生藥害。水稻生長中后期,對于草害發(fā)生嚴重的田塊,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進行除草。
待水稻齊穗后,采用根外追肥,噴施含鋅葉面肥(每667 m2用含鋅0.6%的水溶肥料50 kg),以增香保香[1]。
待“早香粳1號”籽粒黃熟后即可進行收割,收獲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實行綠色食品稻谷與普通稻谷分開脫粒,脫粒后在清潔的專用綠色食品場地上自然曬干或低溫烘干。
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有防雨設施,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用專業(yè)的機械設備加工成糙米或精米,禁止使用添加劑等,以免二次污染。
應符合NY/T 658-2015的規(guī)定。
“早香粳1號”宜在避光、常溫、干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單獨貯藏,要求貯藏設施清潔、干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fā)霉、發(fā)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
綠色食品水稻生產(chǎn)的副產(chǎn)品包括秸稈等,應進行綜合開發(fā)、合理利用,提倡秸稈還田,嚴禁焚燒、胡亂堆放、丟棄等污染環(huán)境的行為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