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1.想著,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里揉團著,揉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樣的小東西。
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家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并且一開口就喊:
“媽媽!”
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示他獲得生命的歡樂。
女媧看著她親手創(chuàng)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
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作“人”。
2.她工作著,工作著,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滿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頭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剛微明,她又趕緊起來繼續(xù)工作。
她一心要把這些靈敏的小生物布滿大地。但是,大地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許久,還沒有達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經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chuàng)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里,攪混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上這么一揮灑,泥點兒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小小的叫著跳著的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一般無二?!皨寢尅薄皨寢尅钡暮奥?,震響在周圍。
3.后來她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為男女,讓男人和女人配合起來,叫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后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綿延下來,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技法導入】
詳略是文章中心確定以后謀篇布局中最重要的一步。一篇文章,只有詳略得當,才能中心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寫出來的內容就像流水賬,無法很好地表達中心。
所謂詳寫,是指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放開筆墨,進行具體的敘述和描寫,從而最大限度地突出主旨。
所謂略寫,即對雖對表現中心不可或缺但不是最有力地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進行概括式的敘述。
一般地說,詳寫經常用來表現“點”的情況,力求寫生動,寫活躍,以反映人或事物的深度;略寫,則往往概括“面”的情況,力求寫得簡略、概括,以反映事物的廣度,點面結合,全面、深入地表現中心。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有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淡妝濃抹”就好比寫作中的“詳略得當”。換句話說,想寫好一篇作文,就要做到濃淡相宜,疏密有致。
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對月光下的荷塘就用了詳筆:寫“荷葉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生動具體;寫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形態(tài)各異;寫荷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若有若無;寫荷波“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作者用細致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具體、細膩且生動地表現了荷花、荷葉、荷香、荷波的優(yōu)美迷人,從各個角度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無限魅力。
具體寫作時,同學們可從以下角度入手,合理安排文章詳略:
1.從題目入手。認真審讀題目,找出題眼或限制性詞語,明確寫作重點,重點處詳寫,非重點處略寫或不寫。
2.從文體入手。敘事文,一般要略寫事件的發(fā)生和結果,而詳寫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尤其要詳寫最具體、最感人的細節(jié)部分。
以寫人為主的習作,要詳寫主要人物,尤其是那些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品質等方面的材料。而其他事情則適合概括敘述,次要人物更要略寫。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習作,要詳寫景物特點,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借助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各個角度展現景物的特點。
3.從結構入手。習作的正文部分要詳寫。開頭、結尾,過渡、照應部分要略寫,做到敘事完整,鋪排有序。
4.從中心入手。與中心有緊密關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節(jié)要詳寫,其他部分略寫,交代清楚即可。但略寫內容也要與中心有關,如果無關,就不要寫。
5.從表達方法入手。為了把記敘文寫得更好,常采用夾敘夾議、描寫抒情相結合等方法。但是,“記敘”“描寫”必須詳寫,“議論”“抒情”則可略寫。若有些文章采用總敘、分敘點面結合的方法,那么總敘應詳寫,其他方面就應略寫。處理得當,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寫我秀】
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覃迪卓群
去年登長城,我步伐輕快,率先登頂,而隨后登頂的,是氣喘吁吁的你。
小的時候,你最常叮囑我的,就是讓我不要離你太遠,要時?;仡^看一看你還在不在我身后,不在的話就要在原地大聲叫你,你一準會出現。
我常常不以為然,一個人在前面走著、跑著,被周圍新奇的事物看迷了眼。偶爾,獨自身處熙攘的人群中,被推推搡搡,望著周圍陌生的面孔,心中便自然地生出一種極大的恐懼來。記起你的話語后,忙回頭看看,哦!你就在不遠處,或把玩著街邊商販的小物件或對著景物拍照,我的心這才安定下來,轉過頭來,又撒瘋似的玩起來。如此下來十余年,我竟無一次走失的經歷。
你與我之間,好似有一根無形的絲線連接著彼此,堅韌不斷。(詳寫旅途中母親對“我”的叮囑與關切。)
細細想想,對于我的生活起居如此照顧,你似乎一直事無巨細。而你關切的話語,也一直是我心中最有力的聲音。(過渡段,承上啟下。)
可不是嗎?兒時,因為受網絡、書籍等的影響,我對鬼怪盜賊等總愛胡思亂想?;氐郊液?,依舊無法安心,總是疑神疑鬼,聽到一點動靜就會驚嚇許久。更甚時,如果家中黑暗,我就一直不敢邁入家門,仿佛里面有什么可怕的東西在等待著我。而你的聲音、你的笑顏,總是呵護著我當時膽小而脆弱的心靈。有了你,我這顆浮萍才有了蔭蔽下的安寧。如果說那時的我是一株嫩芽,那么你便是我賴以生存的有機土壤。(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于“我”的重要性。)
我的生活離不開你。多少個日夜,你的聲音早已在我的心中串成音符,你的容貌早已在我的腦中匯聚成畫。餐前餐后的問候,每次出行前的叮囑,每次考前的鼓勵,每次犯錯后的勸導……多年來,從未停歇,又何曾停歇?(略寫日常生活中母親關切“我”的一幕幕,運用排比和反問修辭,不僅豐富了畫面感,更加強了“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兒時,我總以能脫離你的管控為喜,但如今,那些不能見你一面的時日,卻顯得無比煎熬,原來我的生活早已與你緊密相依。
母親啊,你也是歌手,對嗎?在我的人生篇章中,演奏著安詳溫馨的樂章。(結尾點題,把母親比作歌手,母親的關切之音便是動聽的樂章,升華主題,情真意切。)
(湖北宜昌市第十九中學)
教師點評
在小作者看來,母親的一聲聲關懷與嘮叨便是那鐫刻于心的歌謠,溫暖心房,給予力量。全文緊扣主題展開敘事,詳略得當,脈絡清晰。詳寫鏡頭有二:旅途中母親的叮囑帶給小作者莫大的安全感,一句應答便是前行的動力;母親的關懷驅散了小作者內心對“鬼怪盜賊”的恐懼,一個微笑,便勝過千言萬語。之后略寫了日常生活中母親對“我”的種種關懷,主次分明。結尾點題,傾訴心聲,表達了小作者對母愛的深情謳歌。
(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