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輝
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作為傳統(tǒng)學科的語文作文教學,也應(yīng)把創(chuàng)新性的培養(yǎng)目標放在首位。近幾年,我反復研究三年級作文入門教學,將一線教學和課題研究、多學科課程有機整合,在課堂設(shè)計、作文過程、評價機制等方面均做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一、情境強化體驗驅(qū)動作文
在學生剛接觸到作文時,我只要求他們寫身邊看到、聽到、發(fā)生過的人和事。學生自擬題目,內(nèi)容五彩繽紛,這樣能夠克服他們對作文的畏難情緒。
我在教學中,時常會設(shè)計一些新奇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如寫《向你介紹我》這篇作文時,我要求學生們帶一面鏡子來到學校。一開始,他們充滿了疑惑,作文課為什么需要帶鏡子?課上,我讓學生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外貌特征,通過點名的方式,讓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特點。同時,我鼓勵他們找一找同學外貌、性格上的特征,互相評議,先說后寫。在鏡子的幫助下,他們寫出了一篇篇生動的作文。
在教學課文《七色花》后,我以《我的七色花》為題布置了一篇作文。首先,我讓學生們拿出水彩筆在畫紙上畫出一朵七色花,涂上七種顏色,然后寫上自己的七個愿望。學生們一聽,紛紛拿出水彩筆,一邊畫一邊討論誰的愿望最新奇、最容易實現(xiàn)。畫好七色花,寫好七個愿望,再將自己的愿望一一記錄下來,這就成了有意思的作文。完成后,學生們欣喜地告訴我:“這樣就是寫作文嗎?太有趣了!”
就這樣,我把作文課由一堂單純練寫、練說的課堂變成了集藝術(shù)、實踐、思維、語言綜合訓練于一體的交叉學科課堂,既吻合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又毫不費力地牽引著他們來到了一個多彩有趣的學習殿堂。
作為岳麓區(qū)郝家坪小學市級立項課題“基于科學探究的小學習作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我抓住習作教學與科學課的整合研究契機,陪著三年級的學生們種了一個學期的鳳仙花,養(yǎng)了兩個季節(jié)的蠶寶寶。其間,學生們在實驗中興奮地觀察討論,不放過任何細微的變化,在此起彼伏的驚訝、歡呼、雀躍聲中,他們寫出了幾十篇圖文并茂的觀察日記。
二、優(yōu)化寫講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
作文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師均要指導寫作。我在教學中一般采取“邊寫邊講,邊講邊寫”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布置作文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后,著手去寫。當然,寫作內(nèi)容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事情。這樣就比將好詞好句板書在黑板上進行填鴨式教學好得多。
學生寫完一兩段乃至全文后,教師可以讀一些學生的習作,哪怕只有一兩點可取之處,如學生觀察視角獨特,或?qū)δ骋痪拔锩鑼懙梅浅P蜗?、逼真,或某些句子體現(xiàn)了作者真情實感等,也要現(xiàn)場點評,肯定文章的優(yōu)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學生處于良性競爭的態(tài)勢中,促使他們都想從不同角度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構(gòu)建新型積極的評價機制
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方面,我保留了眉批、尾批等傳統(tǒng)做法,同時,引入新型的評價機制。
一是只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不進行橫向比較。小學生年齡雖小,但都有自我實現(xiàn)、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的需要。所以,在進行作文評價時,我都使用階梯性評語,像“你有進步”“你進步很大”等,這樣就能使全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感覺到自己在進步,增強自信心,從而以獲得他人認可為動力不斷努力。
二是評語從不使用抽象、批判性語言。過于抽象的評語讓學生難以理解,寫上去也是枉然,批判性語言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寫作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也是不宜使用的。
三是采取談心式評語。這種評語語言親切生動,流露出真情實意,口語性較強,既有面批的功效,又有鼓勵的火種、殷切的希望,學生更容易接受。
四是適時評價。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就著重體現(xiàn)這一點。
作文指導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不斷評價、不斷肯定的過程。正因為有了激勵性評價機制,且使其無處不在,才使學生樂寫作文,并越寫越好,越寫越想寫。對作文剛?cè)腴T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充滿樂趣的作文課,可以讓學生越寫越想寫。讓課堂成為每個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舞臺,是學生走進作文天地的強大動力,也是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