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琛
胃癌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尤其在年齡>50 歲人群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早期胃癌通常采取根治性術進行治療,但由于胃部具有不同種淋巴引流途徑,導致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發(fā)展成中期、晚期,手術后極易有腹腔淋巴結轉移情況[1]。因手術后患者腹腔淋巴結轉移瘤位置較深,而且分布較為隱蔽,在采取二次手術治療時,存在明顯難度,因此通常實施化療、放療等方法進行治療[2]。放療、化療為術后常用的治療方案,但關于放化療的具體應用方法,臨床仍無明確定論。近些年來臨床多采用放化療聯(lián)用方案,可提高敏感性,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對于腫瘤控制具有促進作用[3]。本研究選取98 例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瘤患者,探討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的應用效果。如下所示。
選取2017 年4 月—2019 年2 月的98 例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瘤患者,按照數(shù)字隨機抽取,分成觀察組(n=49)和對照組(n=49)。觀察組男30 例,女19 例;年齡45 ~72 歲,平均(55.69±1.59)歲;腺癌32 例,非腺癌17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19 例;年齡45 ~73 歲,平均(55.71±1.61)歲;腺癌31 例,非腺癌18 例。兩組基礎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中研究對象知情同意,而且研究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觀察組采取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療法,患者均采取CT 定位,通過TPS 確定放化療區(qū)域。采取直線加速器外照射,實施常規(guī)分割,每天1 次,每次2 Gy,放療使用劑量46 ~54 Gy,每周5 d:脊髓受量需少于45 Gy;對患者實施序貫化療時,采用FOLFOX6方案。第1 d 使用5-Fu 氟尿嘧啶(山西太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2106,規(guī)格10 mL:0.25 g),使用400 mg/m2,靜脈點滴;靜脈滴注2 400 ~3 000 mg/m2,持續(xù)46 h;奧沙利鉑(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58,規(guī)格50 mg)80 ~100 mg/m2,緩慢靜脈;第1 d 使用200 mg/m2亞葉酸鈣(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90,規(guī)格25 mg),靜脈點滴;鹽酸多柔比星注射液(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318,5 mL:10 mg),每日使用20 mg/m2,持續(xù)3 d,停用2 ~3 周再重復使用;每周作為1 個周期。在患者實施放療時,同時口服40 mg/次替吉奧膠囊(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35,規(guī)格20 mg),每天2 次,持續(xù)3 周,停止使用1 周,再重復3 周治療。
對照組患者單純實施放療,方法同觀察組。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白細胞減少、消化道反應、肝腎功能受損、血小板減少)。
按照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4]評估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完全緩解(CR):癌灶完全消失,最大徑之和縮減>30%;部分緩解(PR):癌灶最大徑之和縮減20%~30%;穩(wěn)定(SD):癌灶趨于穩(wěn)定,最大徑之和縮減<20%,增大<20%;進展(PD):病灶增大≥20%;總有效率(ORR)=(CR+PR)/總例數(shù)×100%[5]。
數(shù)據(jù)均采取SPSS 20.0 系統(tǒng)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若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例(%)]
觀察組白細胞減少1 例,消化道反應1 例,肝腎功能受損1 例,血小板減少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6%,對照組白細胞減少2例,消化道反應2 例,肝腎功能受損4 例,血小板減少4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9%,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對胃癌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采取根治術進行治療,以便切除病灶,而且為了能夠有效預防癌變復發(fā),還會將切除范圍合理擴大[5-6]。因胃部淋巴存在引流特點,導致術后有的患者會出現(xiàn)復發(fā)情況,尤其是腹腔淋巴結轉移瘤具有較高發(fā)病率[7-8]。近些年來,隨著放療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在對病灶區(qū)域實施放療時,具有較高的精確度,而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具有較高的臨床效果。單純采取放療治療時,可有效控制DNA 復制期(S 期)、合成后期和細胞裂期(G2/M 期)腫瘤細胞,但對敏感性低、體積大的腫瘤來講,其效果并不理想。近些年來,采取放化療治療得到廣泛應用,可有效控制腫瘤細胞,預防其進一步生長、增殖,對于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9]。
經(jīng)研究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知,觀察組采取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具有明顯效果,而且能夠有效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在對患者實施化療時,一些常規(guī)藥物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而且一些患者可能難以耐受,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10]。在采取替吉奧膠囊進行治療時,其主要成分為替加氟、吉美嘧啶、奧替拉西鉀,是一種復方制劑[11]。替加氟為氟尿嘧啶的一種衍生物,可經(jīng)肝臟活化,然后緩慢形成氟尿嘧啶,由此可達到抗腫瘤的臨床目的。替加氟在到達人體后,會由肝臟轉變成氟尿嘧啶,充分發(fā)揮抗惡性腫瘤作用,而且此藥物具有較高的化療指數(shù),且毒性較小,不良反應較少,對于病情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控制作用,可增加生存期[12]。吉美嘧啶在發(fā)揮作用時,可使氟尿嘧啶活化物的降解受到阻止,對于臨床抗癌具有作用。奧替拉西鉀可有效保護胃腸黏膜,對于消化道反應具有改善作用[13-14]。
總之,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在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瘤治療中的效果顯著,可預防不良反應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