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羅溪中心小學 賴惜治
【關鍵字】小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體育品德;教學實踐
《體育健康新標準》中指出: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其中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應當嚴格遵守一切行為規(guī)范和形成系統(tǒng)性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研究發(fā)現(xiàn),農村學校的體育活動更加返璞歸真,因為沒有強大的經(jīng)濟基礎,造成各方面的體育設施并不完備,因此就需要教師盡可能地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在實際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巧的同時具備一定的體育品德,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建立完善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以便在后續(xù)的學習中獲得系統(tǒng)性的能力提升。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他們更渴望獲得運動技巧上的提升,由于教師資源和體育設備無法與城市中的學校相比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加善于捕捉學生的學習心理,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已有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課堂情境,讓學生能夠愉快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開展相關的體育運動,鍛煉身體的同時提升體育品德培養(yǎng)。
在開展實際教學時,教師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小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其自身各個部位相比于成年人較為脆弱,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學生的身體強度設計相適應的課堂活動。比如,將整節(jié)課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預備階段、實踐階段、拉伸階段。在預備階段,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設一段適合小學生的運動體操,在歡快的音樂帶領下開展相關的身體預熱。教師在隊伍前面進行姿勢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愉快地進行身體預熱。第一遍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相關實踐,第二遍讓學生自己跟著音樂做動作,教師可以在旁邊對不標準的動作進行指導。有了第一階段的運動實踐,學生的運動熱情被烘托起來。接下來進行第二階段的實踐教學。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簡單的前后軀體拉伸、手腕腳踝基礎運動,在教授的過程中向學生講解這些動作的學習是為了以后更加強健的身體素質做準備,要想成為一名素質上乘的運動健將,一定要嚴格遵守教師的課堂教學。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組,互相面對著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兩邊的學生可以互相監(jiān)督,對于動作不嚴謹?shù)膶W生提出一定的批評。接著開始第三階段的拉伸學習。小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經(jīng)過一節(jié)課的體育技能的學習對體力具有一定的消耗,所以在課堂的后期應該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拉伸動作,比如肩胛伸展、上背部伸展、闊背肌伸展等。整節(jié)課45分鐘,學生可能堅持不下來,此時就需要教師向學生灌輸體育精神中的堅持不懈,只有經(jīng)歷不斷的錘煉,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新時代人才。
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在體育課堂之中,體育教師還可以向學校申請舉辦一些趣味的合作運動會,設置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在競爭中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有了團隊的努力會更加充滿干勁??紤]到農村教學條件和操場的設施情況,教師在設計合作比賽時盡可能開展一些符合相關情況的、學生喜歡的競賽活動。
例如,學校和體育部教師進行協(xié)商,討論學校的競賽項目,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舉辦相關的趣味合作運動會,并讓其成為學校的傳統(tǒng)賽事,引導一代代學生傳承團隊合作的校園文化。趣味合作運動會的項目可以有“三人四足”“兩人三足”“拔河比賽”“滾車輪”等需要團隊合作的競賽,這些形式的競賽活動完全符合農村體育設施的發(fā)展,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三人四足”就需要三個人之間非常默契的配合,如果配合不好的話就會出現(xiàn)摔倒的現(xiàn)象。該運動的開展就考驗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需要學生通過訓練逐漸掌握一些技巧。比方說在一起跑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彈性比較大、比較粗的繩子,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繩子勒著腿的現(xiàn)象;可以在跑的過程中可以讓其中一個學生喊口號,其他學生只要跟著這位學生的節(jié)奏跑就可以了;相挨著的兩個人在跑的過程中可以讓手臂相互挽著,這樣也可以避免摔倒。拔河同樣需要整個班級的配合,可以讓班級中聲音洪亮的學生吶喊,整個班級的學生一起使勁,這樣就能夠增加贏的概率。有些學生由于身體等原因無法參與到拔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為自己的班級吶喊助威,這樣也能為參與其中的選手增加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知道團隊比賽中每一個學生對于集體的重要性,離開了哪個人都不可能順利進行。學校與體育組要對每一場比賽都盡心盡力,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對學生及時進行教育,讓學生知道比賽的真正意義在于和同伴們一起感受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難過。
俗話說:“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當代小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家里的寵兒,很少經(jīng)歷大的挫折,這樣對學生抗挫能力的形成影響極大。為了讓學生學習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就需要教師在學校相關設施的輔助下,通過相關活動的開展不斷錘煉學生的不屈品質,讓學生在校園體育的實踐中理解和掌握適應社會的可貴精神。
例如,農村學校的操場和主要通道一般是用土鋪成的,對于學生的身體傷害較低。教師可以每隔一個月在體育課上開展一次“課堂馬拉松”比賽,提前對學校的相關通道進行詳細考察,找出一條既能鍛煉學生耐力又不影響學生安全的跑道,并在路上設置相關的箭頭指示。在上課前,教師將需要注意的地方向學生說明,比如每個人都要盡可能堅持到底,將這項成績作為期末考試的綜合指標。接下來讓男生跑全程,女生跑2/3跑道,同時指出獲得第一名的學生期末考試可以適當加分,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競技精神。在跑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跟隨學生一起跑,并指導一些呼吸方式,對跑步姿勢不正確的學生進行糾正,同時不時地給學生進行加油打氣。學生開始跑的時候是相當興奮的,每個人都擁有使不完的力氣,但到后程時會出現(xiàn)體力不支的情況。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觀察,對于能堅持的學生不斷打氣,對身體不舒服的學生讓其可以走完剩下的路程,但所有學生都要堅持完成任務。等所有學生完成后,教師首先組織全體學生給自己鼓掌,讓學生明白通過自己不懈的堅持完成了一開始可能完不成的任務。此時,每個學生都會產(chǎn)生一種驕傲自豪的情感,在后期不斷的活動中,學生的體質獲得極大的提高,并且頑強的體育精神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體育教學已經(jīng)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強健體魄,更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相互合作的體育品質。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圍繞新時代的教學標準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迎合學生的心理標準,使其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逐漸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