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教育局 吳耀東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工具,滲透到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中??梢姡莆樟诵畔⒓夹g的知識與技能,就是為以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黃金時期,此時學生的記憶力最強,好奇心也最大,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些優(yōu)點,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暢享在精彩的信息技術課堂中。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痹诓僮餍员容^強的信息技術課堂上,課堂導入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充滿興趣,渴望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鉆研、探索。因此,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卻不可忽視。成功的課堂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帶動學生漸入佳境,讓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認識計算機》一課的時候,教師并沒有開門見山地直接教學新內(nèi)容,因為他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小孩子去認識計算機各個組成并且還要記住,一定會覺得非常枯燥無味。在講課之前,教師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采取了啟發(fā)式教學,利用了謎語進行課堂導入:“不會說話會計算,不會思考卻有腦,沒有電源就睡覺,沒有鼠標動不了。同學們想一想,老師說的是什么?”謎語一出來,學生幾乎是一起脫口而出:“電腦!”“那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電腦的各個部分。”雖然謎語很簡單,但是起到的作用卻很大,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效果。
可見,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一下子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增強了學習驅動力。學生不會感到學習的被動,而是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導入的作用。
學習情境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教學環(huán)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創(chuàng)設的一種教學情境,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操作性、實踐性比較強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更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特色的學習情境,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情境中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實效。
例如,在教學《整理文件》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靈活地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情境?!爸苣┑臅r候,老師去小東家家訪,到了小東家以后,真是令老師大吃一驚。同學們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俊苯又?,教師為學生展示課件,小東的臥室凌亂不堪,襪子這兒一只那兒一只,書籍到處都是,還有零食包裝丟了一地,真是腳都插不進去?!巴瑢W們,你們看到這些有什么感受?你想對小東說些什么?”“太亂了,趕緊整理一下吧!”所有學生幾乎說出了同一個想法。“那么該怎樣整理呢?”然后經(jīng)學生討論,大家總結出了一套整理方法?!皩?,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就要將物品分類,然后再擺放整齊。今天,我們也來整理一個小房間好不好?”最后,教師將學生的思維順利地引到教學活動中。
可見,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情境中精神也變得格外集中,自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情境。
操作性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大特點,無論學生掌握多少信息技術知識,最終還是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一節(jié)課當中,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但是既要讓學生端正練習的態(tài)度,又要保證練習的質(zhì)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有難度的。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驅除操作訓練中的乏味,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取得理想教學效果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鍵盤打字》一課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打字的姿勢,了解相關的指法,提高打字的速度。對于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小學生來說,開始的時候還很興奮,但是興奮勁一過,學生很快變得萎靡不振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將金山打字通里的游戲引入到了課堂中,看誰的擊中率高,得的分數(shù)多,誰就是獲勝者。別看學
生對指法訓練不感興趣,可是對游戲卻是“來者不拒”啊,一聽要玩游戲,要比賽,他們的熱情重新被點燃,又投入到了新的“戰(zhàn)斗中”。學生在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當然,在游戲的驅動下,學生取得的成績也是可喜的。
可見,有了游戲的課堂,再簡單的知識學生也會認真聽,再枯燥的訓練學生也會專心做。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游戲與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體驗游戲樂趣的同時掌握信息技能。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而任務驅動法旨在設計和下達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的學習質(zhì)量,因此,實施任務驅動的教育模式就具有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任務教學法也是貫穿于課堂始終的,為此,教師應當合理地提出任務,并有效地介入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實踐操作中,強化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加深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印象,提升信息技術學科的教育實效。
例如,在《下載網(wǎng)上信息》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任務教學法的設定來體現(xiàn)學生的價值,讓學生在進行任務的操作中,逐步提高網(wǎng)上信息下載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網(wǎng)頁中圖片、文字下載的方法,為學生實施任務奠定基礎。隨后,結合本節(jié)課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向學生設定“運用下載到的信息進行Word文檔的制作”的任務,讓學生結合自身所學進行這一任務的操作。在學生進行任務的自主操作中,教師也應當認識到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局限性,從而主動地參與到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查看學生是否有問題,是否對網(wǎng)上信息下載的內(nèi)容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以便及時結合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操作任務中,進一步學會網(wǎng)上保存、處理和交流等方法。
可見,任務的設定能夠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變得更有方向,讓教師和學生處于課堂中的平等地位,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教師輔助下提高實踐操作的效果,逐步提取任務中的基本內(nèi)容,提高對網(wǎng)上下載信息內(nèi)容的學習質(zhì)量。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的歷程,道路遙遠,過程艱辛。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摸索,讓動手操作能力越來越強,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讓信息技術課堂越來越高效、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