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楠 代海濤 陳敏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8)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 [1]是由哈佛大學于 20 世紀初創(chuàng)造,是指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圍繞臨床真實經典案例,通過對案例的研究、思考、分析、討論、決斷,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將知識融會貫通,并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2]。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從小學沿用到大學的經典教學模式,將理論學習期間的知識按模塊進行歸納整合,有利于學生鞏固理論基礎,但卻疏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缺乏對問題的延伸思維,綜合評價的能力。
牙體牙髓病學是口腔醫(yī)學的應用型科學,是口腔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科學。牙體牙髓病學內容較多,較為分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概念。目前醫(yī)學教育資源推陳出新,醫(yī)學教育方法也在不斷變革,臨床技能培養(yǎng)模式也應發(fā)生轉變。本研究將CBL 教學應用到牙體牙髓病學教學中,以臨床病例為基礎,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查閱資料、發(fā)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
將石河子大學臨床口腔班2016 級本科學生36 人,隨機分為實驗組(PBL+CBL)和對照組(LBL)各18 人,其中實驗組再隨機劃分為3 小組,每小組6 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平均年齡上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兩組學生由同一授課教師按照相同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材帶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依據 《牙體牙髓》教材,由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口腔教研室的同一名老師擔任,教學時間均為8 學時。
1.實驗組教學 CBL 教學法,授課教師先在課前在組內以PPT 形式展示臨床病例,告知學生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一般檢查,患者圖片及輔助檢查資料。教師就主要知識點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文獻,預習相關知識。要求:(1)3 個小組同學在課堂上學生將自己查閱的資料在規(guī)定的30 分鐘內互相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意見,包括對病史的擴充詢問、影像檢查與實驗室檢查的判讀、病因的總結、機制的論述,形成診療方案,整理書寫;(2)分別由各小組內一名同學上臺展示匯報,限時各6 分鐘;(3)授課教師針對各小組討論內容進行點評,并對病例進行講解。
2.對照組 LBL 傳統(tǒng)教學法,授課教師選取臨床病例以PPT 形式展現患者的信息,系統(tǒng)地介紹相關理論知識,做出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并在講授結束后帶領學生進行分析,總結。學生將疑問與困惑提出,學生討論,教師答疑。
在學習結束時對所有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三部分:1.牙體牙髓專業(yè)基礎理論考試(30分) ;2.臨床接診(總分40)其中對標準化病人病史采集(10分)、體格檢查(10分)、病歷書寫(10分)、輔助檢查判讀(10分);3.臨床思維考試:臨床病例分析能力(30分),共計100 分。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率比較采用χ 2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專業(yè)學科綜合考試 依據牙體牙髓病學教材、同一教師采用相同的教學時間,采用兩種教學方法施教,經考核后發(fā)現實驗組教學成績在理論考試、操作技能、臨床思維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如表1。
表1 專業(yè)學科綜合考試對比
LBL 教學方法在各種年齡段,各種群體中皆適用,是一種經典教學方式,比如能夠充分節(jié)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直接獲取教學精華;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不高,學生十幾年來一直遵從此種教學模式,易于接受。但是,在現代大學生這個思想活躍,精神飽滿的年紀中采用,不能發(fā)揮出學生的能動性,也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但是,此種教學方法也有很多弊端,如教學質量的高低非常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態(tài)度,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直接渲染著學生的學習興致[4];學生參與度不強,被動接收知識,知識發(fā)散思維不能有效地調動;老師難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收獲,僅僅通過考試難以評估學生掌握專業(yè)綜合素質。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海量知識鋪天蓋地,信息多元化傳播,醫(yī)學教育也要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