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要 ? ?本文總結了廈門地區(qū)大棚辣椒目前常見的辣椒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白粉病、煙粉虱、薊馬、茶黃螨等7種病蟲害的危害特點和發(fā)生規(guī)律,并提出了綠色防控措施,以期為解決當?shù)卮笈锢苯飞a正確選擇和使用化學農藥的關鍵問題及促進廈門地區(qū)大棚辣椒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大棚辣椒;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綠色防控措施;福建廈門
中圖分類號 ? ?S436.41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098-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辣椒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茄果類蔬菜在廈門以越冬大棚種植為主,2018年茄果類蔬菜總產量占全市蔬菜總產量的22.8%,在廈門市設施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大棚辣椒因其溫室種植環(huán)境適宜多種病蟲害發(fā)生,同時因大棚辣椒具有連續(xù)結果、多次采摘的特性,對農藥使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綠色食品的認證過程中,規(guī)范農藥使用是確保產品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重要部分。因此,根據(jù)廈門地區(qū)大棚辣椒近年來常見病蟲害發(fā)生情況,總結符合綠色食品認證的植保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推薦使用的農業(yè)投入品均符合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農藥和其他植保產品清單。
1 ? ?辣椒灰霉病
1.1 ? ?發(fā)生規(guī)律
在廈門地區(qū)灰霉病常于2—4月發(fā)生,低溫、高濕、多雨、光照不足的早春季節(jié)容易導致灰霉病的發(fā)生及蔓延。廈門大棚辣椒一般于10月初定植,12月中旬至翌年6月連續(xù)采收,早春季節(jié)辣椒植株已成熟?;颐共〔≡瓕儆谡婢械钠咸焰呔?,為弱寄生菌,多數(shù)情況是先從花器開始侵染,花器染病則花瓣出現(xiàn)褐色小斑點,花蕊附著灰色霉狀物,殘花落至下層葉片上易導致葉片發(fā)病和進一步蔓延。
1.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濕度對辣椒灰霉病的發(fā)生影響較大[1],應采用高畦覆膜栽培方式,同時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棚膜采用無滴膜[2]。在早上應等待棚內溫度達到28~30 ℃后開始放風,降低濕度,將棚溫保持在23~28 ℃之間、相對濕度在75%以下。當傍晚溫度達到18~20 ℃時,及時關閉通風口,提高夜間棚溫[3]。灰霉病病菌產生的孢子體積小、數(shù)量多、易傳播,應做好棚內清潔工作,在生長期間應及時對病花、病葉等進行清理,在辣椒坐果后將下部側枝全部打掉,及時摘除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4]。這些病葉、側枝都需帶出燒毀或深埋,不可隨意亂扔。注意整枝打杈不應在低溫、高濕的氣候下進行,避免傷口遭到病菌侵害。在夏季休耕期,可進行高溫悶棚,在強光照射下使土壤溫度升至60~70 ℃,殺滅土壤中殘留的病菌,減少下一次種植季節(jié)的各種土傳病害初侵染來源[5]。二是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若遇到持續(xù)陰雨天,不應使用噴霧,可在傍晚使用10%腐霉利煙劑點燃放煙,夜間封棚。其他可用的藥劑還有異菌脲、啶酰菌胺、咯菌腈及以上幾種藥劑的混配劑。在配好的藥液中,加入0.1%的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后,再進行蘸花或涂抹花梗,能有效防止花期灰霉病的發(fā)生[6]。同時,應嚴格控制每季最多的施藥次數(shù)和安全間隔期。
2 ? ?辣椒青枯病
2.1 ? ?發(fā)生規(guī)律
辣椒青枯病是土傳細菌性病害,為青枯假單胞桿菌屬細菌。苗期不顯病癥,在廈門地區(qū)常于11月開花坐果后開始發(fā)生,最初病株在中午因蒸騰作用強而萎蔫,傍晚后可以恢復;遇到持續(xù)的高溫和干旱,則整株枯萎且不可恢復而死亡,病株仍保持綠色。切開莖部可見維管束變褐,將莖部泡在清水中30 min可見白色菌膿溢出。高溫高濕、土壤酸性、連作帶菌等是辣椒青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病菌通過灌溉、地下害蟲等從根部傷口侵入。
2.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選用高抗青枯病品種;對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可結合整地,撒施適量生石灰或草木灰,一般施生石灰750~1 500 kg/hm2,使土壤pH值呈微堿性,抑制病菌生長[7]。在農事操作,如追肥等過程中避免損傷根部造成傷口,切忌大水漫灌,發(fā)現(xiàn)病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燒毀,并在穴內撒施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二是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可使用3%中生菌素、熒光假單胞桿菌進行灌根。針對細菌性病害,也可以使用噻森銅、波爾多液、氫氧化銅等銅制劑進行灌根殺菌,但應注意遵守綠色食品每年銅使用量不能超過6 kg/hm2的標準。若病菌已入侵到維管束造成維管束變褐,則難以治愈,建議及時拔除,并進行土壤消毒,防止健康植株被侵染。
3 ? ?辣椒病毒病
3.1 ? ?發(fā)生規(guī)律
辣椒病毒病在定植后的幼苗期即可造成危害,高溫干旱天氣有利于大棚內以煙粉虱為主的刺吸式傳毒害蟲繁殖,造成辣椒病毒病的傳播。受害植株矮化,葉片凹凸不平,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黃綠相間的花葉斑駁,結果畸形、偏小。2019年,廈門冬季連續(xù)3個月無有效降雨,大棚煙粉虱發(fā)生嚴重,導致辣椒病毒病蔓延。
3.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辣椒病毒病無特效化學農藥防治,應以農業(yè)綜合防治及物理防治為主,預防為首要措施。發(fā)現(xiàn)病株應及時鏟除,并帶到大棚外進行掩埋或燒毀。大棚通風口使用孔徑為60目的防蟲網進行物理隔離[8],大棚內利用蚜蟲、粉虱的趨黃性在植株頂部懸掛黃色粘蟲板。二是藥劑防治?;瘜W防治僅可在發(fā)病前和發(fā)病初期進行病毒的抑制與誘導植株抗性。綠色食品辣椒可用的病毒抑制劑有寧南霉素,增抗劑有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
4 ? ?辣椒白粉病
4.1 ? ?發(fā)生規(guī)律
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在發(fā)病初期造成葉片正面褪綠小黃點,背面出現(xiàn)白色粉狀物。后期葉片正面形成不規(guī)則褐色壞死病斑,背面布滿白色粉狀物,造成葉片干枯早落。白粉病在10~25 ℃均可發(fā)生,較高的濕度有利于孢子萌發(fā)和侵入。高溫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擴展[9]。2019年冬季廈門地區(qū)出現(xiàn)干燥氣候,白粉病成為過度密植通風不良的大棚內發(fā)生的主要病害,一旦發(fā)生幾乎100%感病。
4.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因地制宜選擇抗(耐)病品種,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嚴格遵守《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13)中規(guī)定的“無機氮素用量不得高于當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如果偏施氮肥,植株徒長,抗病性下降。二是藥劑防治。白粉病病菌屬于胞內寄生菌,孢子萌發(fā)后即鉆入葉組織內,在葉片內擴展,直至產生繁殖體才在葉背面顯示病癥,所以白色粉狀物出現(xiàn)就已經是受害的晚期[10]。一旦發(fā)現(xiàn),應及時用藥,確保病害不擴展,新葉不再發(fā)病,可輪換使用多菌靈、異菌脲、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三唑酮。王改改等[11]研究表明,單質硫熏蒸對日光溫室辣椒白粉病有明顯防效,防效為60.80%~82.48%。硫黃是綠色食品允許使用的植保產品,在生產中用于殺菌、殺螨。
5 ? ?煙粉虱
5.1 ? ?發(fā)生規(guī)律
煙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寄主范圍廣泛,在福建可以露地越冬[12],周年發(fā)生。以成蟲及若蟲積聚在葉片背面刺吸汁液,造成葉面褪綠變黃,植株衰弱,危害嚴重時分泌的蜜露造成煤污病。同時,在刺吸過程中傳播病毒病。煙粉虱溫室中世代重疊,卵、若蟲、擬蛹、成蟲等各蟲態(tài)在同一時間同一植株上均存在。目前缺少對各蟲態(tài)皆理想的單一藥劑,因而在施藥后往往造成殺死的成蟲落滿葉面。然而,不久后孵化的若蟲和羽化的成蟲又將大量出現(xiàn)。大棚辣椒連續(xù)結果、多次采摘的特性使綠色防治煙粉虱成為必須重視的問題。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2019年冬天廈門地區(qū)長時間的暖冬干旱天氣使煙粉虱危害嚴重,符合煙粉虱在高溫條件下發(fā)育歷期縮短以及產卵率、存活率提高的特性[13]。
5.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防蟲網應全程覆蓋,在定植后應在通風口及四面圍裙覆蓋60目防蟲網,張秀霞等[8]研究指出,60目防蟲網具有較好的阻隔效果,同時兼顧設施蔬菜降溫、通風和光照的要求。羽化后的成蟲具有趨植株上部嫩綠組織習性和趨黃習性,可在大棚內設置3~5塊黃板檢測蟲口密度。當蟲口密度增加時,在植株頂端上方20 cm處懸掛黃色粘蟲板。李青超等[14]研究認為,黃色粘蟲板對麗蚜小蜂具有防效高、投入產出比高等優(yōu)點。摘除下部老葉、黃葉,由于煙粉虱趨嫩綠組織的習性,孵化后的1齡若蟲只能短距離行動,2齡后即固定刺吸直至羽化,故在植株垂直方向上分布的煙粉虱從上到下蟲齡依次增大。老葉、黃葉上的卵、老齡若蟲(包含擬蛹)等較多,可適時在擬蛹羽化為成蟲前摘除。二是藥劑防治。在苗期或定植初期蟲量達到3~5頭/株時,應及時進行藥物防治,可用內吸性較強的新煙堿類殺蟲劑噻蟲嗪、吡蟲啉等控制初侵染來源。生物源農藥可使用苦參堿、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等。此外,可配合使用對卵及若蟲有效的噻嗪酮、吡蚜酮、螺蟲乙酯等藥劑[15],也可使用保幼激素類殺蟲殺卵劑吡丙醚或使用具有物理殺蟲機理的礦物油。煙粉虱繁殖能力強,易產生抗藥性,應注意輪換使用不同殺蟲機理的藥劑,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此外,也可單獨投放目前已經商品化的天敵昆蟲麗蚜小蜂,同時在放蜂期間避免使用黃板和殺蟲劑。
6 ? ?薊馬
6.1 ? ?發(fā)生規(guī)律
大棚辣椒薊馬1月即可開始發(fā)生,以成蟲、若蟲銼吸生長點、花器、果等,造成葉片扭曲皺縮、落花及果實瘡疤。與煙粉虱的刺吸式口器不同,薊馬的銼吸式口器會在花器、葉、果上形成褐色條狀斑,后期果實上的疤痕會隨著生長而擴大、木栓化,影響商品性。薊馬蟲體小,怕強光,晝伏夜出,喜歡隱蔽在花器中?;紙鏊嘣谕寥懒芽p中,也可在花器中。薊馬在干燥溫暖的環(huán)境下危害嚴重,在陰天多雨、濕度達到100%、溫度達到31 ℃時,會造成若蟲死亡[16]。
6.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利用薊馬對藍色的趨性,可在植株生長點附近懸掛藍色誘蟲板。地膜覆蓋地面可以阻擋薊馬若蟲進入土中化蛹,降低蟲口率。薊馬寄主范圍廣泛,為害蔥、黃瓜等多種露地蔬菜,可用60目防蟲網隔絕外來蟲源。二是藥劑防治。薊馬蟲體小,世代重疊,發(fā)生和危害期可以貫穿整個大棚辣椒種植季,容易產生抗藥性,應輪換使用不同機理的殺蟲劑。根據(jù)薊馬晝伏夜出的習性,應在傍晚施藥??墒褂脽焿A類殺蟲劑,如吡蟲啉、噻蟲嗪、噻蟲啉、啶蟲脒等;其他殺蟲機理的綠色食品可用殺蟲劑還有高效氟氯氰菊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螺蟲乙酯(季酮酸類殺蟲劑)、吡蚜酮(吡啶類殺蟲劑)、氟啶蟲酰胺(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類殺蟲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抗生素類殺蟲劑)等;也可使用生物源殺蟲劑,如多殺霉素、乙基多殺菌素、苦參堿等。
7 ? ?茶黃螨
7.1 ? ?防治方法
茶黃螨與煙粉虱、薊馬等同屬于個體微小、繁殖能力強、寄主范圍廣、抗性發(fā)展快的小型害蟲,是大棚環(huán)境內發(fā)生的主要蟲害。茶黃螨以成蟲及幼蟲刺吸植株新葉、幼果等幼嫩部位,導致葉片變小、皺縮、褪綠黃化,葉片背面粗糙而有油質光澤。果實受害則會導致表皮變粗糙,形成灰褐色的木栓化組織,影響商品性。大量繁殖后會在新葉之間結網。茶黃螨危害易與病毒病混淆,耽誤防治時機。應注意的是茶黃螨危害時,葉片背面呈油性光澤、粗糙,病毒病則無此癥狀。通過顯微鏡或放大鏡可以檢查葉背面是否存在茶黃螨。茶黃螨在溫室大棚中周年發(fā)生,高溫環(huán)境下危害嚴重。
7.2 ?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綜合防治。應清除大棚周邊雜草,摘除老葉、病葉,集中燒毀,減少蟲源。可通過及時澆灌,適度提高濕度可以抑制茶黃螨等螨類的繁殖速度。二是藥劑防治??墒褂靡呀洺墒飚a業(yè)化的捕食螨作為天敵昆蟲,在茶黃螨發(fā)生初期達到以蟲治蟲的效果。化學藥劑可使用唑螨酯、螺螨酯、聯(lián)苯肼酯等,藥劑必須噴到植株中、上部葉片背面,要求重點噴施幼嫩的葉背、嫩莖、花蕾及幼果等,對于田間發(fā)病中心要適當加大噴藥量和噴藥次數(shù)[17]。
8 ? ?參考文獻
[1] 李明遠,魏世義,李固本,等.北京郊區(qū)春季蔬菜灰霉病發(fā)生調查[J].植物保護,1980(5):4-6.
[2] 彭曉飛.鄆城縣大棚青椒常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7(15):74-75.
[3] 程道雙,趙英.大棚早春辣椒灰霉病的發(fā)病特點與防控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2):65.
[4] 孫紅梅.日光溫室辣椒越冬茬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8(15):18-20.
[5] 胡俏強,李英,盧國強,等.高溫悶棚技術對設施辣椒連作障礙防治效果的研究[J].辣椒雜志,2015,13(1):23-25.
[6] 肖建強,徐克蘭,蔡勤,等.辣椒灰霉病的顯微鏡檢識別與綜合防治[J].植物醫(yī)生,2019,32(2):52-55.
[7] 吳麗華,康倩.辣椒青枯病發(fā)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西北園藝(蔬菜),2016(6):34-35.
[8] 張秀霞,周仙紅,毛曉紅,等.不同孔徑防蟲網對設施蔬菜害蟲隔離效果的影響[J].吉林農業(yè),2018(9):57.
[9] 朱峰,秦小慶,陳艷麗,等.辣椒白粉病的綜合防治[J].西北園藝(蔬菜),2016(6):32-33.
[10] 李明遠.李明遠斷病手跡(五十四)診斷甜椒、辣椒白粉病[J].農業(yè)工程技術,2015(4):66-67.
[11] 王改改,賈潤成,周軍,等.單質硫熏蒸對日光溫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效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9(21):114-115.
[12] 姚鳳鑾,鄭宇,丁雪玲,等.福建省露地及設施蔬菜煙粉虱越冬種群密度及耐寒性研究[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9,27(6):825-835.
[13] 楊益芬,閆芳芳,張瑞平,等.煙粉虱的生物學特性、測報及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增刊1):101-103.
[14] 李青超,王立達,武琳琳,等.設施蔬菜溫室白粉虱的綠色防治集成技術研究[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9(5):67-70.
[15] 王少麗.煙粉虱抗性強 ?科學用藥來預防[J].農藥市場信息,2019(10):62.
[16] 張健.保護地辣椒薊馬防治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果菜,2019,39(6):65-66.
[17] 賀桂英,羅楨彬,喬智軍.日光溫室辣椒病毒病和茶黃螨區(qū)分與防治[J].西北園藝,2019(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