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山東菏澤市牡丹區(qū)百花園,鳥叫蟲鳴,一株株掛滿果莢的牡丹在微風(fēng)中搖曳。
習(xí)慣早起的孫文海來到百花園,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不時看看果莢,拿起鐵锨除除草,在與牡丹“交流”時,神情專注,一頭白發(fā)格外顯眼。
這位64歲的老人,35年來,在這個園子里一天天來去,辛勤耕耘,靜等花開。
1985年,孫文海進入百花園當(dāng)了一名普通的技術(shù)員,當(dāng)時百花園工資低,工作單調(diào)、苦累,很多年輕人不愿意來,這也讓孫文海打了退堂鼓?!拔暮?,牡丹是個寶,咱不能丟。”靠著父親孫景玉的諄諄教導(dǎo),孫文海才安心在牡丹園工作,這一干就是35年。
初到牡丹園,由于沒有任何種植技術(shù),孫文海從零學(xué)起。為了識別牡丹品種,了解牡丹的生長習(xí)性,他從春天觀察一株株牡丹嫩芽開始萌動、花蕾生長,到夏天了解牡丹結(jié)籽狀況和葉片顏色,到秋天記錄牡丹花芽分化情況,再到冬天研究牡丹根系的發(fā)育形態(tài)。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孫文海守著牡丹一年又一年,靠著這份勤奮和堅韌,孫文海不僅學(xué)會了識別牡丹的品種,記住了不同品種牡丹的名稱和形狀,而且掌握了牡丹四季栽培技術(shù)。
35年來,以孫文海為主培育的牡丹新品種達到300多個,僅2017年就申報了90多個新品種。中國花卉協(xié)會牡丹芍藥分會為了表彰孫文海為中國牡丹產(chǎn)業(yè)作出的貢獻,以“文?!泵艘粋€他培育的牡丹新品種。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文海”牡丹以花大色艷征服了評委,獲得銀獎。
為了較快培育出新品種,孫文海摸索進行定向雜交。現(xiàn)在百花園有30多個定向雜交組合,出苗的有20多個,每個組合都浸潤著孫文海的心血和汗水。
35年如一日地照看著園子里的每一株牡丹,孫文海對牡丹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按照他的話來說:“牡丹更像我的孩子,一時不見怪想念?!碧焯煲娒?,日日管理,每一株牡丹的生長情況他都了如指掌。春天施肥修剪,夏天打藥驅(qū)蟲,秋天分栽播種,冬天清理養(yǎng)護,一年四季的精心侍弄,百花園的老牡丹枝繁葉茂,新栽牡丹茁壯成長。
2020年5月15日,首屆“中國牡丹之都”(菏澤)卓越貢獻獎頒獎典禮在菏澤市舉行,孫文海獲得卓越貢獻獎。發(fā)表獲獎感言時他說:“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花農(nóng),我父親培育了許多牡丹花新品種,我也決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將繼續(xù)培育牡丹花品種,讓更多的人了解菏澤牡丹,認識菏澤牡丹?!?/p>
孫文海祖孫三代都與牡丹結(jié)緣。有空時,孫文海常常翻起祖輩留下來的牡丹譜。這本手寫的牡丹譜,從曹州百花園建園開始,記錄了每個牡丹新品種生長的信息。“爺爺和父親都是牡丹種植的老把式,對牡丹都有深厚的感情,如今的我,要把這份牡丹情傳下去?!保ㄕ浴洞蟊娙請蟆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