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杰 王洪利
學習力是最好的競爭力。哈佛商學院教授柯比(Kirby 2005)指出: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2018)指出:把“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力”作為英語課程坐標軸的原點,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具備英語自主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發(fā)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特別強調培養(yǎng)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教育部 2012)。
然而,當下國內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力堪憂,很多學生存在機械記憶單詞,學習效率低下;閱讀起步晚,文化意識不足;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等問題。
“拼·讀融合”是指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有效融合。自然拼讀是指通過引導學生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則,幫助學生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fā)音的感知,達到見詞會讀、聽音能寫的效果(蘇春花 2016)。繪本閱讀是一種以繪本作為素材的閱讀活動,不僅是中小學生形成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王薔、敖娜仁圖雅,等 2017)。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真正習得第二語言(Arends 2000)。為此,教師應通過構建融合式“拼·讀融合”基礎課程、銜接式“拼·讀融合”專題課程、個性化“拼·讀融合”可視課程、體驗式“拼·讀融合”活動課程,以及拾級而上的“拼·讀融合”分級閱讀課程,將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與主教材學習有機融合、銜接,形成相互銜接、關聯協同、課內外融合的課程生態(tài)圈,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力。
融合式“拼·讀融合”基礎課程是以現行主教材為依托,無痕融合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的課程,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主教材(Textbook)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具備系統(tǒng)化、科學化、合理化等優(yōu)勢(廖榮蓮 2016)。然而限于版面,教材中的語音學習往往存在起步晚、戰(zhàn)線長,內容單薄且脫離語境等問題,為此,努力探尋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與主教材的融合之路很有必要。
三年級起始階段,著重結合主教材的學習,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意識。如在學習cat時,邊板書 c 邊讀 /k/,板書 a 讀 /?/,指著 t讀 /t/,讓學生體會英語是可以拼出來的,培養(yǎng)直覺音感。隨著學生詞匯量的積累,開始結合教材內容,有計劃地進行拼讀規(guī)律的教學,讓語音學習的順序盡量做到與主教材學習高度融合,每個語音都搭配相應的拼讀故事進行鞏固,從而讓學生在故事中鞏固語音的同時逐步走向自主閱讀。如在教學魯科版《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Countries時,從單詞 from,France,friend,Britain 入手,第一課拓展學習 fr,gr,br,cr四個含有r的輔音連綴,拓展閱讀故事Gran is Cross(選自《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第三級)。教學Unit 2 Housework時,由單元關鍵詞clean引出字母組合ea,閱讀語音故事A Pea in the Sea(選自《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神奇字母組合》)。盡量采用以舊引新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fā)音規(guī)律。如教學clean 時,由已學單詞 teacher,read,speak,season 引出 sea,tea,eat,meat,mean,lean,逐步引出要學習的單詞 clean,并鼓勵學生讀出 pea,peak,weak,cheap,beach,each,flea,meal等新單詞。
同時,秉承話題匹配原則、知識點對接原則,將主題一致、難度相當的繪本故事作為拓展閱讀,補充進主教材的教學體系中,達到課程間互補、關聯和融合的效果,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力。仍以魯科版《英語》四年級(下)為例,Unit 1 Countries內容是世界各國小朋友交流國籍。根據單元內容與主題,拓展閱讀了Snail’s Adventure(選自《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下)。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既鞏固了課本內容,又拓寬了視野,且從小蝸牛的執(zhí)著(蝸牛雖小,且行動緩慢,但因志向遠大、執(zhí)著追求而先后到 France,Britain,USA,Canada,Japan,China等國旅行)意識到:Everything is possible if you want it enough,德育水到渠成。Unit 2的單元主題是Housework,拓展閱讀繪本故事Housework—A Present for Mom。該繪本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兒母親節(jié)送給媽媽一個特殊的禮物——幫助媽媽做家務,媽媽因此而非常開心的故事。故事閱讀不僅鞏固、拓展了常見家務如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desk,make the bed,take out the trash,wash the dishes的相關知識,而且“I love Mum’s smile.I will help Mom do housework every day.”直抵本單元的德育目標,學科德育潤物無聲。
如果找不到現成的繪本故事,便結合主題自主創(chuàng)編。如在學習魯科版《英語》四年級(上)Unit 5 Weather第四課時Again,please!時,將其與Unit 4 Seasons內容有效整合,先觀看教材中有關新疆天氣“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視頻,學生驚訝于新疆“一天有四季”的迥異氣候;而后讓學生閱讀創(chuàng)編的四季如春的昆明繪本故事并猜測“What city is it?”。描述氣候迥異的兩個繪本故事打開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在感嘆祖國地大物博、氣候多變的同時,不覺觸發(fā)家國情懷。
銜接式“拼·讀融合”專題課程,顧名思義,就是與教材難度相銜接、相對獨立的“拼·讀”專題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目前的課程設置,每周開設了一堂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專題課,并在參考國內外各版本自然拼讀教材、繪本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引入、改編、拓展、創(chuàng)編等方式編寫了“Phonics and Reading(《拼·讀融合》)”校本教材,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他們的拼讀能力。以三年級(上)《拼·讀融合》校本教材第一課為例,為了做到與主教材銜接,校本教材中的人物依然是魯科版《英語》中學生熟悉的李明(Li Ming)、珍妮(Jenny)、丹尼(Danny)。校本教材每課分五部分,以第一課學習A、B、C三個字母的字母音和拼讀音為例:
第一部分:Look and Learn(見圖1)。主情景圖中,李明、珍妮和丹尼去農家果園采摘,與農家小男孩兒逗寵物貓、玩捉迷藏。圖中既有含有A、B、C的單詞 apple,ant,hat,web,bear,banana,cap,cat,candy,car,又有藏在蜘蛛網中的字母A、藏在Jenny衣服上的B和藏在車頭上的字母C。
圖1
第二部分:Act and say(見圖2)。學生跟著珍妮邊做字母操邊說“A is for apple,a,a,apple.B is for banana,b,b,banana.C is for cat,c,c,cat.”學生說字母名稱音時,模仿珍妮用肢體語言表示字母的形狀;說拼讀音時,用手勢表示發(fā)音口型和單詞意思。如說a時,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嘴前表示a的發(fā)音口型;說apple時,兩食指在胸前畫apple的形狀;說banana時,做剝香蕉的動作;說cat時,五指叉開,放在臉兩邊模仿貓胡須。
圖2
第三部分:Listen and chant(見圖3)。學生在有趣的律動A fat cat sat on a mat中鞏固操練短音a。
圖3
第四部分:Story Time(見圖4)。學生在幽默、風趣的繪本故事Top cat中進一步鞏固短音a,在藍貓因吹牛說自己是天下第一貓而重重摔落在地的結局中感悟“腳踏實地才能行穩(wěn)致遠”的道理。
圖4
第五部分:Ticking Time(見圖 5)。當堂檢測,通過不同形式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查漏補缺。
圖5
計劃讓學生在三、四年級學完常見的拼讀規(guī)則,五年級在進行主題閱讀的同時歸納復習語音規(guī)則,學習在朗讀過程中準確運用連讀、弱讀、爆破、升降調等朗讀技巧,增強朗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專題課程的學習計劃如下(見下頁圖6):
圖6
學習自然拼讀不僅僅是為了拼讀單詞,更是為了學會閱讀,實現通過閱讀學習各種知識的目的(劉寶胤 2015)。所以,每一課都采用“以文帶文”的方式,即精讀一篇繪本故事,再推薦閱讀一篇。例如,學習oa發(fā)音時閱讀故事My Goat,拓展閱讀繪本故事Toad Makes a Road;學習ou發(fā)音時閱讀故事A RoundHouse,拓展閱讀繪本故事MouseMovesHouse;從繪本故事No Book,Just Cook中梳理短音oo,拓展閱讀故事Usman’s Books;從繪本故事Hello,Moon!中學習長音oo,再推薦閱讀故事Goose on the Loose等。這樣,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內化了語音規(guī)律,發(fā)展了語用能力,促進了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個體,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造成個體間的智力差異,也就是學習能力的差異。立足差異,錄制自然“拼·讀”微課并上傳至班級群,讓學生課后結合課堂內容,根據自身情況觀看?!皩W困生”可以反復觀看,并將模仿朗讀的故事錄音傳給教師。之后,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從而打通課內外的壁壘,實現不讓任何學生掉隊的保底目標。
閱讀活躍思維、啟迪心靈?!度耖喿x“十三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應進行“少兒階梯閱讀推廣”并“大力促進少年兒童閱讀,建立符合中國兒童特點的階梯閱讀體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7)。分級閱讀就是按照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根據語言學習規(guī)律而編寫的階梯式系列讀物,以促進少年兒童閱讀能力、思維品格、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使他們在閱讀中體驗樂趣,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王薔、敖娜仁圖雅,等 2017)。
從《多維閱讀》、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麗聲經典故事屋》《麗聲我的第一套拼讀英文繪本》《大貓自然拼讀》等系列分級讀物中精選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閱讀故事,分成12級,每級10—16本故事推薦給學生。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利用課后時間閱讀并進行打卡。學生每完成一級閱讀,就能得到該級相應的貼畫,12級全部完成會得到“English Reading Star(閱讀小達人)”的大貼畫,English Reading Star與12個分級貼畫共同拼成一個完整的英語等級證書(見圖7)。
圖7
同時,學生可以選取最喜歡的故事,用簡潔、鮮明的關鍵詞制作讀書摘要,并在組內分享,如以書名、作者、人物、最喜歡的語段、推薦原因等為關鍵詞。小組分享閱讀打卡活動,構建了兒童閱讀的分享圈。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與他人對話、交流,生成帶有自我印記的閱讀感受,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與探索者(黃偉慧 2017)。
活動體驗是實現“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的一種有效途徑。學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如光彩閱讀社團 RR Club(Radient Reading Club)、文化實踐CCProject(CultureCommunicationProject)、經典表演 EE Show(Enjoyable Experience Show)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在中西方節(jié)日來臨之際,不僅讓學生閱讀這些節(jié)日的來歷及風俗故事,而且開展相應的活動,如經典歌曲歌謠表演、故事大王比賽、趣味游園、制作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在自編自演的過程中,在視聽與體驗共建的過程中獲得文化體驗,汲取文化精華,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的有效融合,幫助學生構建了高質量的英語學習模式,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英語學習力。
“拼·讀融合”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把學生從死記硬背單詞的重擔中解脫出來,提高了他們記憶單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2019年7月,對三年級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一年的“拼·讀融合”學習,100%的學生愛上了自然拼讀和繪本閱讀,94%的學生不再是機械地記憶單詞,100%的學生認為“拼·讀融合”課程極大地減輕了現行主教材學習的難度,覺得利用拼讀規(guī)律學習主教材內容非常簡單。2019年12月,對四年級學生的拼讀能力進行了檢測,驚喜地發(fā)現93%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85%的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故事,且準確度、流利度在85%以上。
自然拼讀為自主閱讀搭建了“橋梁”,繪本閱讀為自然拼讀提供了載體和語境,使學生在輕松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形成了良好的語感,閱讀素養(yǎng)呈螺旋式上升。有的學生不僅完成學校推薦的拓展閱讀故事和分級閱讀繪本,而且開始自主進行其他繪本閱讀。目前實驗中的四年級學生,有些會自發(fā)閱讀《牛津閱讀樹》《海尼曼》等分級讀物200多本。豐富多彩的繪本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他們開始以開放、包容、多元的思維方式看待和理解世界。
多元互動、融合互補的“拼·讀融合”課程體系的構建,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學習途徑,幫助他們找到了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其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英語。有的學生課外主動進行英語趣配音,純正、地道的發(fā)音令人欣慰;有的學生運用道具表演所學故事,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人嘆服;有的學生主動當起父母的英語小老師,一板一眼地耐心講解……
當然,還有許多尚需努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校本教材中拼讀故事的選擇尚需進一步斟酌。如何既關注自然拼讀和分級閱讀與主教材的融合、讀寫融合,又關注均衡閱讀、跨學科多元閱讀,是需繼續(xù)思考和研究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