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成,賈良麗
高安市中醫(yī)院麻醉科 (江西高安 330800)
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是臨床較為常用的麻醉方式,適用于上臂、肩部、鎖骨、前壁等部位的手術中[1]?;颊咴谛g中或術后均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應激反應,若麻醉藥物的阻滯效果不佳,則容易增加患者的應激反應,進而影響手術的進程,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2]。羅哌卡因屬于臨床上常見的麻醉誘導藥物,但該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大,且阻滯時間較短,患者在服藥后的疼痛感較強,往往不利于預后[3]。相關研究表明,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使用地佐辛等阿片類藥物輔助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誘導,能顯著延長麻醉阻滯時間,提高鎮(zhèn)痛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4]?;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懥_哌卡因與地佐辛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不同的麻醉誘導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9~66歲,平均(48.25±8.03)歲;美國麻醉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級10例,Ⅱ級20例。試驗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18~67歲,平均(47.36±7.91)歲;ASA分級:Ⅰ級有12例,Ⅱ級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符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條件;了解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嚴重心腦血管疾??;根據ASA麻醉危險度分級屬于Ⅰ~Ⅱ級。排除標準:刺穿部位有感染、炎癥;對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過敏。
兩組術前30 min均予以0.5 mg阿托品(廣東南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5273)及0.1 g苯巴比妥鈉(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0021536)肌內注射,進入手術室后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心電圖、心率等生命體征,并建立上肢靜脈通道;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雙臂放松置于身側,肩下墊置軟枕,頭部轉向一側,觸壓起點選擇患者的鎖骨中部,撐開肌間溝,進針;反復回抽無異常后,對照組予以濃度為0.361%的25 ml羅哌卡因(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78)靜脈推注;試驗組予以濃度為0.375%的25 ml羅哌卡因及0.1 mg/kg地佐辛(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混合液靜脈推注;觀察兩組的用藥情況,若有異常立即停止用藥。
(1)記錄兩組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阻滯時間。(2)分別于術后2、6、12、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疼痛程度:在游標尺兩端標注“0分”與“10分”,讓患者滑動相應的位置來表達其疼痛,越接近10分其疼痛越強。(3)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呼吸抑制等。
試驗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麻醉阻滯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起效時間及麻醉阻滯時間比較
試驗組術后2、6、12、24 h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段的VAS評分比較(分,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麻醉屬于臨床最常見的輔助治療方法,能有效幫助患者減輕術中疼痛,避免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確保手術能順利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多應用于上肢手術中,且麻醉后患者仍處于清醒狀態(tài),配合度會更高[5]。有研究表明,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易出現神經阻滯不全的現象,會引起患者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繼而影響手術的進程及效果。因此,予以患者阻滯時間較長的麻醉藥物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麻醉后,試驗組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麻醉阻滯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術后2、6、12、24 h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采用羅哌卡因聯合地佐辛麻醉,起效快且阻滯時間長,鎮(zhèn)痛效果更好。
羅哌卡因是臨床常見的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能有效阻滯神經細胞的傳導作用,抑制鈉離子,降低神經的興奮性,阻止疼痛信號的傳遞[6]。地佐辛是一類新型的強效阿片類鎮(zhèn)痛藥,具有激動、拮抗的作用,能激動患者大腦、脊髓中的κ受體,拮抗μ受體,鎮(zhèn)痛效果明顯[7]。上臂除了臂叢神經干,其周圍的神經元也參與上臂疼痛覺傳導作用,且該神經元中分布著阿片類受體[8]。因此,羅哌卡因聯合地佐辛應用至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能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延長阻滯時間,且術后鎮(zhèn)痛效果更強。此外,聯合麻醉不會增加患者呼吸抑制、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安全性較好。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后,地佐辛能促進機體快速吸收藥物,然后經肝臟代謝,從尿液中排出,藥物成癮性較小,故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采用羅哌卡因與地佐辛進行手術麻醉誘導,麻醉起效快,且阻滯時間較長,患者的疼痛較輕,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