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靜,孫淮慶,劉小俊,沈 霖,柏 鳳,陳 艷,耿寶花,嵇春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可致患者行走受限與終身殘疾。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完全可以預防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及進展,這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體水平不高[1],居家治療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低。隨訪管理對于提高門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值得肯定,微信隨訪能突破傳統(tǒng)隨訪形式受制于時間、空間、人力等條件,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滿足不同群體對隨訪管理的細分要求[2]。本研究探討傷口造口門診微信隨訪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傷口造口門診就診的糖尿病足患者108例,入選標準:(1)均符合2015年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糖尿病足感染的診斷和處理指南》相關診斷標準;(2)溝通能力正常;(3)能熟練使用微信;(4)患者或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或認知障礙者;(2)伴糖尿病足以外下肢外傷者;(3)生活不能自理者;(4)隨訪依從性較差者。根據(jù)就診時間分為觀察組(2018年1-12月)56例、對照組(2017年1-12月)52例。觀察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56.74±7.12)歲,范圍43~68歲;糖尿病病程(8.45±1.12)年,范圍5~11年;糖尿病足病程(2.45±0.56)年,范圍0.5~4.5年;Wagner分級:0級2例,1級14例,2級20例,3級18例,4級2例。對照組:男35例,女17例;年齡(55.21±7.16)歲,范圍42~67歲;糖尿病病程(8.21±1.20)年,范圍5~11年;糖尿病足病程(2.34±0.52)年,范圍0.5~4年;Wagner分級:0級3例,1級16例,2級17例,3級15例,4級1例。2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定期到傷口造口門診接受復查及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隨訪管理,參照相關文獻[3]編制《糖尿病足患者隨訪管理手冊》,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調(diào)護、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及自我監(jiān)測等。隨訪方式主要包括門診復查(≥1次/月)、電話隨訪(1次/周)、家庭訪視(1次/3月)。觀察組聯(lián)合應用微信隨訪:(1)組建微信隨訪小組:包括主治醫(yī)師1名、護士長1名、造口治療師1名、專科護士6名,組織學習《糖尿病足患者隨訪管理手冊》及微信平臺使用知識,查閱國內(nèi)外文獻資料,制定傷口造口門診對糖尿病足患者微信隨訪管理方案。(2)評估:患者初次就診時,采用《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調(diào)查問卷》測評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析患者對隨訪管理內(nèi)容及方式的需求,指導患者及家屬學習網(wǎng)絡及微信使用。(3)多元化微信隨訪管理:①微信群隨訪:組建微信群,邀請所有患者及家屬入群,護士長任群主,傷口造口師任管理員。將《糖尿病足患者隨訪管理手冊》內(nèi)容分次發(fā)送至微信群中,每次只發(fā)送1~2個知識點,篇幅精練,每周發(fā)送1次。組織護理人員拍攝糖尿病足患者運動方法等小視頻發(fā)送至群中,供患者更直觀地學習;定期采編糖尿病足護理相關小知識發(fā)送至群中:每周挑選1~2個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采用微信提醒、電話提醒、適度獎勵(如微信互動活躍患者給予免費測血糖)等形式加強群中管理?;颊呒凹覍儆袉栴}可隨時在微信群中咨詢,由??谱o士負責解答問題或提供咨詢服務,每周定時集中解答2次。微信提醒患者按期到傷口造口門診復查、換藥,嚴禁患者在家自行處理傷口。②建立微信公眾號:申請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設糖尿病足患者康復專區(qū),及時更新糖尿病足自我管理知識。組織小組成員開展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視頻講座(1次/周,10~15 min/次),設置留言窗口,由??谱o士回復患者咨詢。③同伴支持教育:選拔邀請2~3名同伴支持者(學歷不低于高中、自我管理和組織能力較強且傷口恢復較好),將自身求醫(yī)經(jīng)歷、康復過程及心得體會通過微信群以語音或文字形式講述給其他患者,鼓勵其他患者加強自我管理能力,積極配合治療。也可在??谱o士的主導下,通過微信群,組織地域、年齡、文化背景相近的同病種患者借門診復查機會進行現(xiàn)實聚會,交流彼此求醫(yī)經(jīng)歷及體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④門診復查時健康指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頻率同對照組。2組均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后,參照相關文獻資料[4]編制《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調(diào)查問卷》進行調(diào)查,包括心理調(diào)護(3條目)、用藥管理(4條目)、飲食管理(4條目)、運動管理(4條目)、自我監(jiān)測(6條目)、定期復查(4條目)6維度,每條目評分1~4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0.865。(2)血糖控制指標:干預前后檢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3)糖尿病足再發(fā)病率:隨訪周期內(nèi)糖尿病足治愈后又重新發(fā)病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組內(nèi)比較分別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
2.1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 隨訪6個月,2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同組出院時(P<0.05或0.01);觀察組糖尿病足患者心理調(diào)護、用藥管理、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自我監(jiān)測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或0.01)。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x±s)
2.2 血糖控制指標比較 隨訪6個月,2組血糖指標明顯低于同組出院時(P<0.05或0.01),觀察組FPG、2hPG、HbAlc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糖尿病足再發(fā)病率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糖尿病足再發(fā)病分別為2例、8例,觀察組糖尿病足再發(fā)病率3.57%,低于對照組15.38%(χ2=4.478,P<0.05)。
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體水平偏低,也是導致糖尿病潰瘍頻發(fā)、截肢致死的主要原因[5]。門診隨訪、電話隨訪、家庭訪視是進行階段性評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舉措。但因受我國護理資源饋乏的限制,難以保證護理干預的持續(xù)性,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延續(xù)護理效果并不理想。微信隨訪管理以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為出發(fā)點,通過整合線上、線下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方式,形成一個立體化干預網(wǎng)絡,能保證干預內(nèi)容、對象及過程的全覆蓋[6]。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心理調(diào)護、用藥管理、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自我監(jiān)測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傷口造口門診微信隨訪管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微信具有廣域性、即時性的特點,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隨訪管理中,可給予患者持續(xù)有效的視覺沖擊,不斷強化用藥管理、自我監(jiān)測等知識與技能[7]。同伴支持因疾病相似性、目標共同性、文化適宜性等特點,能喚醒患者情感共鳴,通過榜樣效應,能激發(fā)患者產(chǎn)生模仿行為[8]。這種多元化微信隨訪管理模式能發(fā)揮集成效應,有助于改善患者結(jié)局。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FPG、2 hPG、HbAlc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傷口造口門診微信隨訪管理有助于控制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這也是觀察組糖尿病足再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傷口造口門診微信隨訪管理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有助于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養(yǎng)成,對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足再發(fā)病率,有積極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