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暉
(濟南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超聲科 山東 濟南 271199)
膽囊息肉為臨床常見膽囊疾病,主要指局部膽囊壁向膽囊腔內隆起樣、非結石樣病變,大多數膽囊息肉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主要是通過常規(guī)體檢時發(fā)現,少數患者存在上腹飽脹、右上腹疼痛等癥狀,極少數膽囊炎患者存在發(fā)熱、反復發(fā)作性膽絞痛等臨床表現。膽囊病變疾病依據病理可分為良性與惡性病變,其中良性占比較多,一般情況下病變息肉直徑>15mm則具有較高惡性病變的可能性[1-2]。病變息肉可向膽囊腔內逐漸生長,故而臨床對于膽囊息肉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且不同膽囊息肉病變類型其臨床治療方案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及時給予準確的診斷尤為重要[3-4]。本研究旨在觀察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對膽囊息肉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12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5例膽囊息肉患者,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齡36~62歲,平均年齡(48.75±6.58)歲;體重指數19~26kg/m2,平均體重指數(22.57±1.16)kg/m2;膽囊壁增厚2.1~6.9mm,平均膽囊壁增厚(4.32±1.86)mm;病灶直徑5~31mm,平均病灶直徑(11.92±2.31)mm。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于我院接受膽囊疾病篩查;②接受手術治療;③知情研究內容,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疾病;②合并精神疾??;③配合依從性差。
所有入選者均接受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檢查,儀器選擇飛利浦公司生產的型號為IU22型或EPIQ 5型高端智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常規(guī)探頭頻率:3~4.5MHz,高頻探頭頻率:8~11MHz。所有受檢者檢查前24h禁止食用影響膽囊收縮及高脂肪的食物,8h禁食。依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平臥位或左側臥位,必要時可采取胸膝位、坐位、站位,采用多個切面掃描患者肋緣下、右肋間、劍突下等位置,詳細觀察膽囊及周圍組織情況,一旦發(fā)現可疑病灶則對其放大觀察、重點分析。詳細記錄膽囊病變大小、位置、邊界、形態(tài)、回聲、病變內部及周圍組織血流信號等情況,注意觀察血流阻力指數。選取樣本容積規(guī)格:1mm×1mm×1mm,聲速與血流的夾角需<60°。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檢驗,Kappa>0.75表明一致性極好,0.40~0.75表明一致性較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顯示,65例患者中膽囊膽固醇息肉36例(55.38%),膽囊炎性息肉17例(26.15%),膽囊腺肌癥8例(12.31%),腺瘤2例(3.08%),腺癌2例(3.08%)。
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具有極好一致性(Kappa=0.850)。見表1。
經高頻超聲及腹部彩超檢查顯示,65例患者中病灶呈乳頭狀、團狀、桑葚狀46例(70.77%);病灶基底較寬15例(23.08%),病灶基底較窄50例(76.92%);單發(fā)38例(58.46%),伴發(fā)2枚15例(23.08%),2枚以上12例(18.46%);膽囊壁增厚39例(60.00%),膽囊壁正常26例(40.00%);高回聲40例(66.67%),較高回聲12例(18.46%),等回聲6例(9.23%),低回聲7例(10.77%)。48例(73.85%)患者病灶內未見血流信號,17例(26.15%)患者病灶內可見血流信號,其中7例(10.77%)血流信號呈條狀,10例血流信號呈點狀,阻力指數在0.45~0.7之間,平均阻力指數為0.57。
膽囊息肉病變臨床中較為常見,包括膽囊膽固醇性息肉、膽囊炎性息肉、膽囊腺肌癥、膽囊腺瘤等良性病變及膽囊腺癌或膽囊癌等惡性病變,其發(fā)病可能與高膽固醇飲食、酗酒等不良飲食習慣、電離輻射等因素有關。由于膽囊息肉病變早期大都無明顯癥狀,患者極易忽視,隨疾病進展,息肉不斷生長易增加惡性病變的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檢查方式盡早檢出疾病對早期采取治療措施、改善預后效果、維護患者健康意義重大。
腹部彩超是臨床常用影像學檢查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無創(chuàng)、可重復觀察等優(yōu)勢,在全身臟器檢查中均具有較高適用性[5]。腹部彩超通過彩色多普勒技術可清晰顯示患者臟器圖像,掃描范圍不受限制,適用于各種體型患者;該檢查技術還可清晰顯示患者病灶內部及周圍組織血流情況,為疾病診斷提供更多有效信息[6]。而高頻超聲檢查可對近場效應進行有效消除,利于直觀、全面觀察病變范圍、數量、周圍組織情況等,且可放大病變部位,便于醫(yī)師對膽囊基底部、膽囊前壁等部位進行詳細觀察,有助于減少誤診、漏診現象,提高診斷準確性[7-8]。本研究經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顯示,65例患者中膽囊膽固醇息肉36例(55.38%),膽囊炎性息肉17例(26.15%),膽囊腺肌癥8例(12.31%),腺瘤2例(3.08%),腺癌2例(3.08%);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具有極好一致性(Kappa=0.850),提示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在膽囊息肉中具有較高診斷價值。究其原因在于高頻超聲與腹部彩超聯合診斷可形成互補,充分發(fā)揮二者聯合診斷效果。例如在相似病變檢查中腹部彩超診斷特異性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診斷準確度,而高頻超聲中的造影技術可增強微血管血流信號,便于更佳清晰觀察血流情況,有效彌補腹部彩超的不足,增加診斷準確度。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聯合腹部彩超在膽囊息肉中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可清晰顯示病灶形態(tài)及血流信息,為病變類型判斷提供有效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