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姣 深圳大學附屬坂田學校
目前在小學體育階段的教學中確實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課堂上,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其主要的表現(xiàn)是,體能素質好的學生在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時,他們覺得任務過于簡單,輕而易舉就能完成,容易產(chǎn)生自滿,練習時就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體能素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在接受老師的任務時,感覺任務、標準過高,很難完成,他們容易受到打擊,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怎樣去調動不同差異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能讓學生由 “要我練” 轉變成為 “我要練”,確實是我們每一位體育老師需要去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主要選取下李朗小學水平二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人數(shù)160;80 人實驗班,80 人對照班。
試驗前進行摸底測試,實驗組按測試成績分層四組,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教學比進行分組。實驗組每次上課是根據(jù)成績排名來進行站隊的,比如:有跳繩隊形、跑步隊形、仰臥起坐隊形等;而對照組是傳統(tǒng)的四列橫隊。對照組和實驗組上課內容一樣,練習組數(shù)一樣,但是實驗組的練習要求不一樣。實驗組是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水平,提出練習要求,對照組則是一刀切的教學。一個學期后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
表1 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形態(tài)
在開展教學前,首先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身體形態(tài)指標分析。從表1 可以看出,身高與體重測試結果如下,身高P=0.922>0.05;體重P=0.724>0.05。其次,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身體素質指標進行分析,從表2 可以看出,肺活量P=0.859>0.05;50 米跑P=0.866>0.05;坐位體前屈P=0.09>0.05;仰臥起坐P=0.088>0.05;一分鐘跳繩P=0.708>0.05。因為,實驗前身體形態(tài)的兩項指標的P 值都大于0.05(P>0.05);實驗前5 項身體素質指標的P 值都大于0.05(P>0.05),所以,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無顯著性差異,可以做實驗。換句話說,就是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素質指標在同一個水平上。
表3 可以看出,經(jīng)過一學期的分層分組教學,身體素質的五項指標的P 值都小于0.01,所以實驗前后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肺活量從1507.69 提高到2598.69,提高了72.40%;50 米跑從10.38 提高到8.91,提高了14.16%;坐位體前屈從6.30 提高到9.34,提高了48.25%;一分鐘仰臥起坐從22.13 提高到33.51,提高了51.42%;一分鐘跳繩從81.50 提高到157.09,提高了92.75%。從以上的具體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分層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體能潛力,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表2 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數(shù)據(jù)分析
表3 實驗班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數(shù)據(jù)分析
表4 對照班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數(shù)據(jù)分析
表5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形態(tài)
表6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數(shù)據(jù)分析
從表4 可以看出,對照班雖然是常規(guī)體育教學,身體素質的五項指標的P 值都小于0.01,所以實驗前后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肺活量從4124 提高到1839,提高了29.160%;50 米跑從10.12 提高到9.32,提高了7.91%;坐位體前屈從7.19 提高到11.03,提高了53.41%;一分鐘仰臥起坐從24.21 提高到29.74,提高了22.84%;一分鐘跳繩從84.79 提高到116.76,提高了37.70%。
首先,從表5 可以看出,反映身體形態(tài)的身高與體重指標,因為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后身高P=0.675>0.05,體重P=0.399>0.05,所以,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身體形態(tài)無顯著性差異。其次,從表6 可以看出,反應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反應爆發(fā)力的50 米跑、反應腰背力量的一分鐘仰臥起坐、反應有氧運動的一分鐘跳繩,這四項指標的P 值都小于0.01,所以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則說明分層教學的開展對于身體素質的提高更有效。
1. 分層分組能有效的解決學生之因個體差異而導致的 “吃不飽” 和 “吃不了” 的現(xiàn)象,能能極大的提高學生課堂上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2. 通過一學期的實驗研究,實驗班的身體素質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班,肺活量、50 米跑、一分鐘仰臥起坐、一分鐘跳繩的P 值都小于0.01,則說明合理的分層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縮小學生間的差異有顯著效果。
1. 在進行分層分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2. 分層分組教學時,每次的教學任務布置教師都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盡量讓每位學生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