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興雪
摘要:遠藤周作的《深河》講述了磯邊、沼田、木口、美津子四人,懷揣著各自心中隱藏的秘密,作為旅客前往印度旅行的故事。先行研究一般認為,此部作品的人物成功地踏上了洗刷罪孽、自我解脫之路,標志著作品人物各自找到了精神解脫和靈魂安寧的主題。然而經(jīng)過文本細讀可以發(fā)現(xiàn),這仍然是一部人物解脫尚未成功的小說,作品在美津子詢問大津的病情中落下了帷幕,結尾顯得倉促而突兀。本文將從“河”這一意象切入,結合人物經(jīng)歷,剖析小說中解脫狀態(tài)的實態(tài)。
關鍵詞:遠藤周作;深河;解脫狀態(tài);河;人物經(jīng)歷
《深河》(1993)是遠藤周作獲獎的重要作品之一。講述了四個目標一致的人——磯邊、沼田、木口、美津子前往印度尋求各自心靈解脫的故事。磯邊的妻子因癌癥去世,磯邊前往印度是為尋找妻子的轉(zhuǎn)世。沼田認為在手術中他的心臟有數(shù)秒停止跳動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是因為八哥代他而死,沼田決定前往印度購買一只八哥將其放生。木口的戰(zhàn)友塚田為了救他違心地吃了人肉,木口去往印度則是為了給塚田和其他戰(zhàn)友做法事。美津子認為自己做任何善事都在偽裝,她前往印度是為尋找大學時代的大津。大津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一名基督徒,具有泛神信仰的他對基督教的一神信仰不能認同,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堅定信仰而四處奔走、不懈努力。
先行研究一般認為《深河》具有宗教多元主義思想,作品中的人物直面內(nèi)心深層的恐懼,對自我進行重新審視,在恒河邊各自找到了精神的救贖與解脫。英國宗教學者約翰·??颂岢隽俗诮潭嘣髁x理論,他認為:“宗教多元主義,即世界各大宗教都是人類對超越的同一終極實在的不同反應。實在者既超越了我們?nèi)祟惖母拍钕到y(tǒng),又是我們存在的普遍根基。在與我們?nèi)祟愖诮瘫拘缘慕缓现?,產(chǎn)生了作為崇拜的信仰對象——─諸神和作為默觀對象的非位格的絕對者,它們都存在于實在者與人類心靈的交會處。因此,可以把各大宗教傳統(tǒng)看作可供選擇的救贖論的‘空間或‘道路,在這些‘空間里或沿著這些‘道路,人人能獲得拯救或解脫或覺悟或圓滿1。”
普遍認為,《深河》是遠藤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鮮明的宗教多元主義思想的特征,遠藤晚年的宗教思想深受??硕嘣髁x理論的影響,也就是說,《深河》中的人物成功地獲得了精神的解脫與救贖。而實際上,它從根本上來說仍然是一部試圖解脫而始終未能如愿的小說。前往印度旅行的每一個人,各自懷揣憂慮,欲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求心靈的救贖,那也只是一種“實現(xiàn)解脫狀態(tài)”的嘗試,成不了“實現(xiàn)解脫狀態(tài)”的保證。
為了證明以上觀點,本文將選取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河”作為切入點,結合人物經(jīng)歷,對《深河》中解脫狀態(tài)的實態(tài)展開剖析。之所以選擇“河”這一切入點,是因為它在《深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整篇作品的關鍵詞之一。如果在《深河》中,“河”確實承擔著“解脫狀態(tài)”的部分意指,而且這種狀態(tài)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xiàn),那么作品人物實現(xiàn)解脫的愿望就仍未完成。
1?河的隱喻
首先要理清楚“河”在小說中的隱喻。一行人乘坐空調(diào)車準備前往母親河恒河。他們對印度這一神奇的母親河充滿期待。
他們經(jīng)過那里時,河流突然出現(xiàn)。
廣闊的河流反射著午后的陽光,劃出平緩曲線。水面渾濁,呈灰色,水量豐沛不見河床。石階上有行人和小販。從漂浮在河面上的灰色浮游物移動的情形可以看出河流的速度。起初以為是小小的浮游物,但當它逐漸接近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腫脹的灰狗尸體。然而,沒有人注意它。不只是人,這條圣河,它還包容、搬運所有的生物。
這是恒河第一次在作品中出現(xiàn)的場景描述,此段描寫也為后續(xù)情節(jié)的展開埋下伏筆。廣闊的河流反射著午后的陽光,劃出平緩的曲線,河流的曲折流動象征著人物尋求自我解脫過程的曲折,而不是一帆風順的。清澈的河水能凈化內(nèi)心的罪惡,洗去原罪,迎接新生,然而水面不是清澈,而是渾濁,渾濁的河水則意味著人物內(nèi)心的罪惡尚未獲得洗滌。因此,從河的形態(tài)和樣態(tài)這一角度可以看出,作品中人物尋求解脫的過程,是曲折而艱難的,而且描寫河流彎曲、緩緩流動的情節(jié),全篇作品里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可見解脫過程的困難與艱辛,這樣一個過程,一直持續(xù)到文章末尾,突兀性的結局,也未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過程艱辛,卻也未果,因此,不能說作品中的人物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解脫。
河流依舊默默地流著。
(中略)
“或許是因為恒河的關系吧這條河流讓我們感覺到它包容了人間的一切?!?/p>
(中略)
等候室里有電視,這里更是亂成一團,正播放從今天下午開始的英迪拉·甘地總理葬禮的實況直播。在許多鮮花裝飾下的遺體,由炮車運送,正要往亞穆納河畔的火葬場出發(fā),沿途各要處有許多士兵警戒,聚在路邊的群眾里有人揮舞國旗,也有女人用紗麗的袖子擦拭眼淚。
“她努力過了”。
江波朝著小小的畫面,輕聲說。沼田聽到了。
“她怎么會被殺了呢?是因為錫克教徒的宗教憎恨嗎?”
“直接的原因是這樣的,不過最主要是七億居住在語言和宗教都不統(tǒng)一的世界中而引發(fā)的矛盾,還有各位親眼目睹的貧窮以及種姓制度。她希望能夠調(diào)和,結果還是失敗了?!?/p>
河流的意象,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生命的象征,純潔而美好。沈從文的《邊城》有這樣的描述:“河中漲了春水,到水腳逐漸進街后,便各用長長的梯子,一端搭在自家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墻上,人人皆罵著嚷著,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去,等待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以水為鄰的茶峒人用清澈透明的山泉水滋養(yǎng)著他們不息的生命。生命的自在從容,人類與河水和諧相處,水進我退,水退我進,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順其自然的安排,是人類與河流互為調(diào)和的結果2?!渡詈印分姓劶暗氖澜缱诮讨g不可調(diào)和且日漸激化的宗教民族矛盾,與神圣的母親河恒河包容世間萬物、調(diào)和生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磯邊、沼田、木口、美津子四人對各自心靈解脫的渴求,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甘地對世界宗教民族矛盾調(diào)和渴求的映射,世界宗教之間的矛盾難以調(diào)和,會長期處于矛盾之中。從這一層面看,與之相應的,作品里的人物尋求心靈的解脫也尚未實現(xiàn),并將長期處于實現(xiàn)解脫的嘗試之中。
2?尋求解脫的經(jīng)歷
恢復清醒的磯邊向沉默著的兩個人道歉,聲音半似哭泣。他還握著還剩三分之一左右的威士忌瓶子站起來。“祈求根本不存在的轉(zhuǎn)世,我真失敗”.......磯邊注視著對方的臉,算命師臉頰上淡淡的狡猾微笑像蒸汽般消失了。那一瞬間,磯邊明白了,憤怒的同時他也死心了!算命師緊接著說:“一百盧比”......他對自己說:這樣就可以死心了,這樣就可以死心了!
很明顯,從這一部分可以看出,磯邊去印度尋妻的轉(zhuǎn)世,自然也就相信了生命的輪回,可他卻對自己的做法心存懷疑,甚至認為自己很失敗,故事最終也是尋妻未果。如果說付錢讓算命師算出妻子的下落,卻被算命師騙財,通過自己甘愿被騙這樣一種方式,就是所謂的解脫,未免太過草率。真正的解脫是要擺脫煩惱,得身心自在。不難看出,磯邊的這一做法并不能讓他擺脫掉煩惱,這一做法至多能算作是心靈的慰藉,或者說,為了了卻自己的一個心愿,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解脫。
他用手指輕敲鳥籠外側(cè)。八哥理所當然地跑了出來——在草叢里跑,跳,拍拍翅膀,又跳了幾下,很快地跑走了。沼田看著它滑稽的背影......突然,感到自己好愚蠢?,F(xiàn)在,他覺得自己在人的世界中毫無用處,盡管早已明白,自己仍執(zhí)迷不悟,這是多么愚蠢。
沼田認為在進行大手術的過程中自己的心臟停止跳動數(shù)秒?yún)s奇跡般的活了下來,是因為八哥代他而死。決定踏上印度之旅購買一只八哥將其放生是他尋求心靈解脫的方式,然而,放生結束之后,他卻覺得自己愚蠢。如若真正獲得了心靈的解脫與救贖,又怎會有突覺自己愚蠢的煩惱。最大程度上,也只能說是完成了一個內(nèi)在的心愿,心中多了些許寬慰罷了。因此,小說人物沼田也并未實現(xiàn)自己的解脫,解脫狀態(tài)仍未實現(xiàn)。
“那么,”木口或許是累了,在碼頭的石階上坐下,望著微暗的風景說,“這次印度之旅對我來說就是游行期之旅。什么時候年紀大了,再去一次緬甸或者印度悼念死去的伙伴是我能夠繼續(xù)活下去的愿望。成瀨小姐,我一直忙于工作,這件事到了去年才算找到時間。沒想到,來到印度卻生了病......”
不難看出,由于在印度生了病,木口不能在恒河實現(xiàn)為戰(zhàn)友做法事的心愿,后文最終寫到木口在恒河邊為戰(zhàn)友誦經(jīng),但這不足以構成木口實現(xiàn)心靈解脫的證據(jù),至多可以視為短暫性的心靈慰藉?;蛟S正如引文所說,要等到第二次去緬甸或者印度的時候,他的心靈才能實現(xiàn)解脫。因此,人物木口其實也未能實現(xiàn)自身的解脫。
美津子轉(zhuǎn)向水流的方向。
“我不是真心祈禱,只是模仿?!彼约河X得不好意思,在心中辯解,“跟模仿愛一樣,我在做模仿的祈禱?!币暰€的前方,河流緩緩彎曲,那兒波光粼粼,就像永恒的東西。“我知道存在人間之河。我還不清楚那條河的前方有什么,可歷經(jīng)過去許多過錯,我稍微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保ㄖ新裕┭笫[老早就死了,但是,他轉(zhuǎn)生到他人內(nèi)部。將近兩千年之后,轉(zhuǎn)世到眼前的修女之間,轉(zhuǎn)生到大津體內(nèi)。像他被擔架抬到醫(yī)院那樣,這些修女也會消失在人間之河。
“江波先生。”
美津子跑到江波身旁求他。
“能幫我聯(lián)絡一下瓦拉納西的大學附屬醫(yī)院的那個醫(yī)生嗎?”
(中略)
“受傷的日本人是你的朋友嗎?”
他吞了一下唾液,說:“聽說他目前陷于危篤,大約一小時之前病情發(fā)生了急劇變化?!?/p>
美津子前往印度,為了找尋大學時代的大津,但她找到大津之后,卻仍處于迷茫矛盾的情緒中,未能替自己的心靈找尋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在恒河邊的祈禱,她認為不是出于真心的祈禱,而是模仿,如同模仿愛一般的模仿。如前文所說,美津子不知道愛為何物,她甚至覺得自己做的任何善事都是在偽裝,面對大津和修女們無私地救助瀕死的老人們,她在感到震撼的同時又萌生了一種“滑稽感”。與她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津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模仿,他模仿的是耶穌,但他的模仿沒有絲毫虛偽的成分。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美津子其實并未實現(xiàn)自己的心靈救贖,她那所謂愛的模仿披有偽裝的外衣,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自然也就談不上心靈的解脫了。
作品在美津子得知大津病危的消息之后便沒有了下文,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r正純認為美津子的靈魂已經(jīng)得到拯救,她將會留下來成為大津的轉(zhuǎn)世3。宮野光男認為大津的死意味著他會在美津子的靈魂之中重生,美津子的形象與相信耶穌復活的抹大拉的馬利亞重疊4。眾所周知,《深河》是遠藤深受榮格集體無意識學說影響所寫的作品,在《深河創(chuàng)作日記》中,遠藤談及他對宗教的理解:“個體并不是通過理解教義進入宗教,而是在生長的環(huán)境中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入信仰世界,因此這才是真正的信仰?!痹谒磥?,信仰是靈魂的渴求,最終與靈魂相呼應5。然而,美津子卻并非如此,引文中可以看出,她只是突然發(fā)現(xiàn)并理解到洋蔥到底意味著什么,它可能轉(zhuǎn)世為某一人、某一物,并附著在其體內(nèi),通過作用于人或事的形式予以示現(xiàn),有信仰或無信仰的狀態(tài),都能對此予以理解,因此,美津子是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入信仰世界,無從得知。美津子有無進入到信仰世界,尚且未知,也就不能上升到靈魂的層面,更不能說信仰與靈魂相呼應了。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美津子一直在矛盾的情緒中掙扎,直到小說最后,她也未能實現(xiàn)自身的心靈解脫。
參考文獻
[1]約翰·???宗教多元主義[M].間瀨啟充,譯.東京:法藏館,1985.
[2]笠井秋生.遠藤周作的文學世界[M].東京:國研出版,1997:70.
[3]遠藤周作.深河創(chuàng)作日記[M].林永福,譯.立緒,1997.
[4]吳桐.論《深河》的核心思想——宗教多元主義思想[J].教育教學論壇,2018(23):72-73.
[5]吳桐.管窺天主教文學作品《深河》中的泛神思想[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86.
[6]曹秀蘭.解讀《邊城》中的水意象[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24(02):52-56.
[7]史軍. 沖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