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晟
1
中午瀏覽新聞時,先是看到了喬任梁去世四周年,他媽媽曬的舊照發(fā)的微博,然后就蹦出來了“小鬼”黃鴻升的死訊。
我不是追星族,但作為媒體人,我也算了解他們一些。
瞬間,這兩條消息成為熱搜。
有人說正在聽黃鴻升的歌,就看到了噩耗;更多人感慨2020怎么了?我一個朋友甚至發(fā)了一條動態(tài),標題是:“人也太容易死了?!?/p>
我深以為然。
如果是在年輕時,我斷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人到中年,身邊發(fā)生過太多的突然離去,你就會慢慢地有這樣的意識。
就在昨晚,表弟還給我發(fā)信息說他發(fā)小的父親突發(fā)心梗而走,我還專門視頻問了下爸媽,媽媽的第一感覺是:“不會吧,我前幾天還碰到他,還和他說話來著,看著他好好的。”
可就是這樣,明天和意外,有時你根本不知道哪個先來,也許昨晚還在暢談,今早就再也無法見面。
面對死亡,見得越多,就越會覺得人生的脆弱和生命的無常。
2
一天晚上臨睡前,我曾在朋友圈看過這樣一句話:感恩今天過完了,我也安然活過去了。
我當時還覺得是深夜的矯情話,可當聽到身邊有朋友“睡著了再也沒醒過來”的事情,確實應該感恩,感恩我又愉快地過完了一天的時光。
人都是這樣吧,沒有親身經歷過生離死別,就很難體會到活著的幸運和美好。
小時候,我們總是被課本上那些身殘志堅的故事鼓勵著,然后被告訴著要珍惜每一天,被教育著要活得陽光而勇敢,可那真的只是別人的事跡。如果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和事,你聽再多,都只是空洞的故事而已。
就如我們太多人知道要好好活著,但依舊堅持著浪費著每一分每一秒。
那時,我們很小,父母年輕,家人安康,我們想得最多的是玩樂,苦惱最多的是學習,最介意的是誰對自己好或不好。生死大事,根本無法深刻理解,即便某個人突然“失蹤”了,也不會有傷筋動骨痛徹心扉的感受。
很多事情,書本里學不到,而生活,會逐漸教會你。
慢慢地,當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消失”,特別是最親最近的人一天天邁向衰老,面臨死亡,你才能感覺到死亡的寒意。
也許,最初的遇見是恐慌,逐漸看得多了,也許就會是淡然。
因為我們總會明白,很多事情無法改變,就如人總要長大,老去,一步步走向死亡。
只是這生與死的中間,更怕的事猝不及防的意外和變故。
不給你打招呼,不容你做準備,就直接找上門。
3
死,真的很容易。
有時候,一個想法,一個念頭,就會要了命。可真的照面過死,才會發(fā)現(xiàn)活下去的價值。
我曾聽一個朋友說,他很小就想到過死,因為父母總吵架,他想報復他們。他那時的小腦袋瓜里天天想著如何死才能不疼,結果一場大病襲來,與死神擦肩而過后,他再也沒想到過死。
年輕時,我們都不太尊重死,可能僅僅因為某個人的愛與不愛,或者生活中面臨的公不公平,就有一死了之的沖動。
可又慌什么呢?
人這一輩子可能會遇不到很多人和事,但無一例外,都一定會遭遇到死。
只是,早晚而已。
所以,不必那么早早收場,更不要潦草地結尾,這中間還有很多好玩的事,好玩的人,一定要滿心期待,好好重逢。
我認識的一個人,他說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低落遭遇不公時,他喜歡看一些戰(zhàn)爭和科幻片,看電影里那些因為天災人禍而烏泱泱死去的人,他就會覺得自己好幸運,雖然人生無常,生活偶爾失序,但還好他還活著。
活著,就還能充分感受,看世間百態(tài),聽人語鳥鳴,吃人間美味,享喜怒哀樂。
相比于永遠地沉寂靜默,在無常的人生中,僥幸躲過一場場意外,能堅持活著,好好活著,無疑,這活著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人,是真的很容易死,但也請堅定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