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會疑惑,在現(xiàn)代的忙碌生活中,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們的房貸、醫(yī)藥費、孩子的學費,還有每個人的工作現(xiàn)實、生活夢想,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真的愿意相信詩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們也許就真的可以過得詩意盎然。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們要準備好一顆中國人的“詩心”來迎接它。
漢代的人曾經(jīng)說過:“詩者,天地之心?!睗h代人眼中的“詩”主要是指《詩經(jīng)》。天地如此壯闊,長天大地之間,生長著萬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變,萬物草木的生長,人的命運變遷和人生的細微動靜,共同合力,凝聚成詩。在天地和時間之中,唯獨人是“有靈”的,陸機在《文賦》中說“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壯觀的天地和遼遠的時間,一起涌進人的心靈,此刻,我們的那種感動就是詩意,把它表達出來就是詩歌:“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p>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王國維先生特別推崇這個“真”字。這里的“真”,是一種性情,用林語堂先生的話說就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我們的眼睛看見風景,我們的心靈產(chǎn)生波動,我們將心靈的感動和天地萬物的活動融為一體,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喚醒自己,抵達最真實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誠、天真,詩歌使我們觸摸到內(nèi)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尋訪“詩心”,這只是一次開始。帶著這么多缺憾,我們還是要上路,因為那些曾令古人沉醉的意象,實際上從未遠離我們,它們生生不息,在歲月中深情等待。
如果,我們愿意把自己交付給詩歌,也許可以循著美麗詩思,一路尋訪到自己的心靈。
(作者于丹,選自《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