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木涕 攝影/段玉成
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個種和園藝品種的通稱。除了多變的花色、碩大的花朵以及多種花瓣形態(tài)之外,其花期獨特,為秋冬到次年春季,還特別長,能從10月底開到第二年5月初,大概有半年之久。雖然梅花也是冬季和早春開放,但花期要短很多。所以,茶花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嚴冬之花。
筆者曾經一直有個疑問,茶花的葉子應該叫茶葉,那它是不是咱們泡茶的茶葉呢?養(yǎng)過茶花的中老年朋友都知道,茶花的葉子和咱們喝的茶葉完全不一樣。那么,茶花和茶葉有什么關系嗎?
事實上,茶花和茶葉都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但屬于不同的種。觀賞茶花一般葉片油綠革質,并且很厚;喝的茶為灌木或小喬木,也開花,但花很小,白色,而且為了讓茶葉長得更好,花經常會被掐掉。
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蜀漢時期。雖然三國時期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皇親國戚們栽種的仍是野生原始種茶花,花單瓣紅色,很單調。之后的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茶花育種者層出不窮,品種也日趨豐富。這四個朝代分別培育出茶花15 種、2 種、27 種和87 種。據了解,目前世界范圍內培育出的茶花品種有2 萬多個,中國起步晚了點,現在有800 多個品種。
從分類學角度看,茶花主要分為三大類:單瓣類、復瓣類和重瓣類。
單瓣類花瓣1~2 輪,5~7 片,基部連生,多呈筒狀。其下只有1 個型,即單瓣型。品種有“大花金心”“紫花金心”“美人茶”等。
復瓣類花瓣3~5 輪,20 片左右,多者近50 片。其下分為4 個型,即復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品種有“紅牡丹”“松子”“東方亮”等。
重瓣類大部分是雄蕊瓣化,花瓣數量自然增加,能達到50 片以上。其下分為7個型,包括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繡球型、放射型、薔薇型。筆者覺得這類茶花最漂亮,變化也多。品種有“白寶珠”“花牡丹”“心愿”“凱夫人”等。
茶花雖美,但卻有個很可怕的名字——“斷頭花”。為什么呢?因為茶花凋謝的情況與普通花卉不同,普通花卉是花瓣一片一片凋落,而茶花則是在開到最燦爛的時候整朵花落下來,就像是古時候砍頭一樣。
說起茶花的花語,非常多也非常有意思。紅色茶花的花語是天生麗質;粉紅色的花語是克服困難;粉白色的最有趣,因為很時尚,所以花語是流行,同時也是浪費,送粉白色茶花就是告誡對方不要浪費錢財,這個送給男女朋友或是相親對象可是禁忌;白色茶花的花語是純真無邪。
由于茶花是喜陽光的花卉,所以室內擺放不太好,有院子的朋友最好放在門口,有陽臺的可以放在陽臺上。茶花非常耐寒,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露天越冬問題不大。
最早出現于青藏高原的茶花,抗寒能力不錯。懼風喜陽是其特性,最適合生長在氣候涼爽、空氣溫暖濕潤的地方,生長溫度需要控制在18℃~25℃之間。因為茶花習慣了寒冷的天氣,所以大部分茶花品種在-8℃時也能繼續(xù)生長,但是一旦氣溫過高就會停止生長,到35℃時葉子還會出現發(fā)焦的情況。
茶花雖然喜光,但屬于半陰性花卉。在炎熱的夏季,種植茶花的中老年朋友要記得給茶花遮光,控制溫度。立秋后氣溫下降,茶花進入花芽分化期,可逐漸使全株受到充足的光照。冬季應置于陽光充足處,若室內光線太弱,茶花則會生長不良,且易得病蟲害。一般來說,只要措施得當,春節(jié)前后即可開花。
茶花對肥水要求較高,中性和堿性土壤均不利于其生長。北方尤其要注意將堿性水經過酸化處理后才可澆花,具體辦法是將自來水貯放兩天,使水中的氯氣揮發(fā)掉,再加入適量硫酸亞鐵(占水0.5%左右)。澆水量不可過大,否則易爛根。盆土也不能干,否則根因失水而萎縮,以保持盆土和周圍環(huán)境濕潤為宜?;ㄆ谖饑娝R话愣臼覂容^干燥,可以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形成濕潤的小氣候,但陰雨天忌噴水。
澆水時不要把水噴在花朵上,否則會引起花朵霉爛,縮短花期。冬季澆水要視室內溫度而定,一般三四天一次,保持盆土濕潤。
茶花喜肥,一般在上盆或換盆時在盆底施足基肥。秋冬季因花芽發(fā)育快,還可每周澆一次淡液肥,并追施1~2 次磷、鉀肥。氮肥過多易使花蕾焦枯,開花后可少施或不施肥。施肥以稀薄礬肥水為好。
一般春季萌芽后,每三周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鉀肥,初秋可停肥1 個月左右,花前再施礬肥水。開花時施用速效磷、鉀肥,使花大色艷、花期延長。
修剪方面,栽在院子里的茶花主要剪去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過密枝和明顯影響樹形的枝條,以及疏去多余的花蕾。盆栽茶花除以上工作外,還可以根據中老年朋友的喜好進行整形修剪,但不宜重剪,因其生長勢不強。
茶花最常見的繁殖方式,就是扦插繁殖。想要扦插繁殖茶花,就需要挑選季節(jié),一般選在春季或秋季最合適,因為茶花最怕夏季的高溫。
在合適的季節(jié),挑選生長良好的半木質化枝條,去除基部葉片。將枝條下部切成斜口,放進營養(yǎng)液中浸泡5~10分鐘。接著晾干傷口處,以免水分太足而爛掉。
晾干之后,插入土中等待生根。因為茶花生長速度慢,所以在扦插過程中,傷口要等到一個月之后才會愈合,兩個月后才會生根。
葉插也是比較便捷的方法。有些茶花很名貴,不方便剪下枝條扦插,就會用葉插的方式進行繁殖。葉插只需要選取一年生葉片作為插穗,插入土中2 厘米,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悉心照料。不出意外的話,3 個月能生根,第二年就能發(fā)芽抽枝了。
繁殖茶花成活率最高的方法是高空插條。把茶花不需要的弱小枝條都修剪掉,讓主枝營養(yǎng)不分散,接著在主枝上半部15~25 厘米的地方進行5~8 毫米的環(huán)剝。再將準備好的草炭土或腐葉土裹在塑料膜里捆綁在環(huán)剝處。等到環(huán)剝處生根后,就可以剪斷將上半部栽入土中了。
不過,茶花最古老的繁殖方式還是嫁接。因為茶花繁殖成活率比較低,所以從古至今,茶花繁殖用得最多的就是嫁接。茶花休眠的夏季是最佳嫁接季節(jié),因為這時茶花已經長出接穗的新葉,氣溫較高嫁接傷口愈合速度也快。嫁接最好使用切接法,砧木保留5 厘米左右剪斷,在中間切口,將接穗插進,用塑料布包裹即可。嫁接法成活率高的同時,還能保證品種的優(yōu)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