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華簡《系年》中的晉吳邦交

        2020-12-12 02:47:02
        關(guān)鍵詞:吳楚系年邦交

        李 殊

        (山西師范大學(xué) 歷史與旅游文化學(xué)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晉、 吳兩國的邦交是關(guān)系春秋中后期全局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新出土文獻清華簡《系年》第十五章與第二十章的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晉吳、 晉楚邦交關(guān)系的變化過程,彌足珍貴。 關(guān)于巫臣使吳的時間,《系年》與傳世文獻《左傳》記載不一,本文第一部分嘗試對此做一探討。 自晉景公始, 晉主動與吳建立邦交關(guān)系,確立 “聯(lián)吳制楚” 的戰(zhàn)略方針,至吳國滅亡,晉吳邦交隨之結(jié)束,期間歷經(jīng)一百多年。本文第二部分主要討論從晉景公至?xí)x定公期間各個階段晉吳邦交的內(nèi)容與變化,這也是本文的核心內(nèi)容。

        一、吳伐郯與巫臣使吳時間

        史籍多載巫臣使吳在魯成公七年, 但早有學(xué)者對此存疑。 楊伯峻先生就提出巫臣使吳或在魯成公六年,他推測:“當(dāng)年使吳,當(dāng)年教之車戰(zhàn),吳當(dāng)年伐楚、入州來,使楚七奔命,未必見效如此之快?;蛭壮际箙窃谌ツ?。 ”[1](912)礙于史料短缺,無法得到進一步佐證。

        清華簡《系年》的出版,使這一問題被重新探討。《系年》第二十章曰:“晉景公立十又五年,申公屈巫自晉之吳,焉始通吳晉之路,二邦為好。 ”[2](186)晉景公十五年,為魯成公六年(楚共王六年、吳王壽夢元年)。 《系年》的不同記載,使近年許多學(xué)者都支持楊伯峻先生的觀點,認(rèn)為巫臣使吳在魯成公六年,而吳對楚展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在魯成公七年。

        但筆者認(rèn)為, 楊伯峻先生言吳國軍事崛起速度太快,這是因為吳國自身的實力本就不容小覷。早在春秋前期,吳國在與齊桓公的對抗過程中,已展現(xiàn)出相當(dāng)?shù)膶嵙?。即使是在楚國實力強大的楚莊王時期,也未能將吳國完全收服。 所以,巫臣使吳當(dāng)年,吳國攻楚便勢如破竹,是有前期的實力作支撐的,吳國勃興絕非單純倚靠晉國的這次援助。 而且,吳國伐楚,只是挑釁,并非大規(guī)模與楚作戰(zhàn)。加之楚國此時正陷入兩面戰(zhàn)爭的泥潭,無暇抗吳,這是此時吳國得以成功伐楚的一個重要因素。故筆者認(rèn)為,巫臣使吳與吳伐楚、入州來等軍事行動發(fā)生在同年也并非不可能。

        魯成公六年為壽夢即位元年,據(jù)《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這年,壽夢 “朝周。 適楚。 觀諸侯禮樂”[3](10)。又與魯成公會于鐘離,“深問周公禮樂”[3](10)。

        魯成公七年,吳始見于《春秋》,即言其伐郯之事。吳國之勢至伐郯始漸張。魯季文子憂憤疾呼:“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 ”[1](909)

        史籍記郯國之事甚少。 郯,已姓國,子爵。 楊伯峻先生言:“郯國故城在今山東省郯城縣西南二十里。 ”[1](739)魯宣公四年作為魯?shù)膶賴家娪诮?jīng)傳。 其時魯、齊欲平莒、郯二國之怨,因莒不肯,魯用兵于莒。 魯成公七年,吳伐郯,郯與吳成。 魯成公八年,晉士燮會齊、魯、邾之師伐郯,“以其事吳故”[1](918)。 可見,郯在服吳之前隨魯從屬于晉。 魯昭公十六年,郯與徐、莒參加齊國的蒲隧之盟,則郯又從齊。 魯哀公十年,吳會魯、邾、郯伐齊。郯從屬于吳。吳滅后,郯又服于越,最終為越所滅。

        巫臣使吳的時間,關(guān)系到吳伐郯動機的不同。若其通晉吳之交在魯成公六年, 吳于次年伐晉之盟國郯國是何原因?

        張志鵬猜想?yún)欠ホ?“大概為檢驗用新方法訓(xùn)練的軍隊的戰(zhàn)斗力”[4](83), 從而為接下來對楚展開軍事行動作準(zhǔn)備。他進一步推測巫臣假道于莒入?yún)?,也是為交涉伐郯事宜?交涉無果,故而伐郯。 該理由未免有些牽強。若事前已與晉建交,并接受了來自晉的恩惠,郯國此時又無叛晉之跡象,吳國為何要選擇晉之弱小盟國作為練手對象呢? 不過,魯成公八年,晉雖與吳繼續(xù)建交,晉大夫士燮仍聯(lián)合齊、魯、邾之師征伐新與吳成的郯國??梢?,吳伐郯是與晉國的國家利益相沖突的。 晉國在聯(lián)吳的同時,又抑制吳國北上,這是晉國維護霸權(quán)的表現(xiàn)。

        更多的觀點認(rèn)為,吳伐郯是為楚國助威。在吳伐郯的同年秋,楚子重伐鄭,晉楚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故吳恩培先生言:“此舉,吳國顯為受楚指使,北進以威脅魯國,從而牽制整個晉國集團。”[5](38)則此次軍事行動的性質(zhì)又為吳作為楚的屬國牽制晉的屬國, 為楚伐鄭助攻。吳在與晉建交前一直作為楚之盟國,但說這次軍事行動是受楚指使,為楚伐鄭的前奏,則有待商榷。 因為自楚莊王盟吳、越而還之后,并沒有吳國參與楚國軍事行動的記載。

        還有一種觀點認(rèn)為, 吳伐郯是其北進戰(zhàn)略的一次實踐。 童書業(yè)先生認(rèn)為,晉、齊、魯、邾四國伐郯,《左傳》“以其事吳故”[1](918)之說自相矛盾。 吳國伐郯是其主動打通晉吳通道的一次行動。 在原通道莒道被楚國切斷后, 晉主動伐郯,“蓋欲以郯為通吳之路耳(或是時郯畏楚,不肯為吳、晉之通路)”[6](79)。 吳恩培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中采取了童書業(yè)先生的觀點,其云:“關(guān)于吳伐郯的原因,或系晉、楚爭霸政治格局下代理人戰(zhàn)爭的延續(xù); 也可能是吳國為打通與中原國家的聯(lián)系通道。 ”[7](32)王暉先生推斷吳伐郯是為鞏固北方領(lǐng)地,“郯國與柤邑接近, 吳壽夢這次伐郯國后,結(jié)盟而退,大概只是為了脅服郯國以鞏固吳北方柤邑一帶的領(lǐng)地罷了”[8](66)。

        吳伐郯是為北進,這種觀點是筆者所認(rèn)同的。壽夢是一個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君主,其即位之初便赴中原考察禮樂,正是其渴望擺脫蠻夷之邦的身份,進入中原政治舞臺的體現(xiàn)。 吳、郯國土接壤,吳欲北上,郯國本就容易作為其首要攻擊目標(biāo)。 而此時,魯正奉晉令伐宋,又會師救鄭,給吳伐郯造就了一個絕佳時機,吳攻魯不備,而使郯服,嘗試邁開北進的第一步。

        故筆者認(rèn)為, 吳伐郯是壽夢在先輩奠定的基礎(chǔ)上,將吳國勢力范圍逐漸向北擴展的初步嘗試。巫臣使吳應(yīng)在吳伐郯之后較為合理。 壽夢于此次伐郯初露鋒芒后, 這一新興勢力立即引起了巫臣及晉國的注意。晉國自然不愿意再多一個敵手。他們敏銳地觀察到吳國有發(fā)展強大的愿望與實力,巫臣順勢使吳,復(fù)仇之余,幫助晉國實踐 “聯(lián)吳制楚” 的戰(zhàn)略方針,造就了吳楚相爭、吳晉為好的新格局,吳國也由此進入大發(fā)展時期。

        若巫臣使吳在魯成公六年, 那吳伐郯之事暫時還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系年》應(yīng)有其他的史料來源,也不可輕易忽視。

        二、晉吳邦交關(guān)系的內(nèi)容與變化

        (一)巫臣使吳,晉吳建交

        晉景公時期,晉楚爭戰(zhàn)膠著,在巫臣的推動下,晉國確立 “聯(lián)吳制楚” 的戰(zhàn)略方針,吳晉始通?!断的辍返谑逭略莆壮?“自晉適吳,焉始通吳晉之路,教吳人叛楚”[2](170)。 晉景公為促進晉吳友好,接連兩次派巫臣使吳,留巫臣之子狐雍在吳國任行人一職。 《系年》第二十章載:“二邦為好,以至?xí)x悼公。 ”[2](186)

        吳國此時本就渴望與中原國家加強聯(lián)系, 故晉國推行 “聯(lián)吳制楚” 戰(zhàn)略時,壽夢即作出積極反應(yīng)。一個國家要發(fā)展強大, 必須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針。吳國在面臨北上還是西進的戰(zhàn)略選擇時,欣然接受晉國的橄欖枝, 既北上與晉及其所領(lǐng)導(dǎo)的中原諸侯為盟,進入中原文化圈,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又南下在晉國的幫助下與楚為敵,擴大自身的勢力。不難理解,此時的吳楚、晉吳,就如同先前秦晉、秦楚的邦交走向一樣,都是遠(yuǎn)交近攻之策的實踐。吳楚邊界東西相接,吳國要想強大,首先面臨的阻礙就是楚國。若此時選擇北上,與中原為敵,不僅對發(fā)展無益,反而易使自己陷入兩面為敵的困境。

        吳國在晉國的幫助下伐楚大捷,令楚令尹子重、子反 “一歲七奔命”[1](912),晉國 “聯(lián)吳制楚” 初見成效。巫臣使吳次年,雙方初始建交,晉士燮卻會合齊、魯、邾之師伐郯。借伐郯之事,晉國向吳國傳達了一個信息, 即雙方的聯(lián)合是以吳不得北上侵犯晉國的勢力范圍為前提的。 晉召集諸侯會盟于蒲, 始邀吳來參盟,而 “吳人不至”[1](921)。 此后,吳晉聯(lián)系驟然減少,兩國再次會見竟在六年之后。

        這一階段吳晉聯(lián)系中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晉尋求與楚弭兵。 晉自景公晚年,在開啟吳楚第二戰(zhàn)場的同時, 也在積極尋求與楚國的和平邦交。 晉楚息兵,晉吳聯(lián)盟之事故然先行放置。

        第二,道路難通。 楚國意識到吳國對自身的牽制,開始著力切斷晉吳聯(lián)系的通道。 魯成公九年,楚伐莒, 切斷晉吳之間的首條通道, 晉吳聯(lián)系受到阻礙。

        第三,吳國修養(yǎng)生息的需要。吳接連伐楚、伐巢、伐徐,逼入州來,在使楚國遭受打擊的同時,對自身也是一種消耗。如何鞏固勝利成果,是吳國此時面臨的一大要事,故吳國沒有繼續(xù)對楚展開攻勢,也無暇與晉會盟。

        晉厲公即位之后,也沒有與吳加強聯(lián)系。晉繼續(xù)派使與楚弭兵媾和, 成功弭兵之后, 又忙于與秦交戰(zhàn)。 直至鄢陵之戰(zhàn)爆發(fā)前,方合魯、宋、鄭、衛(wèi)等諸侯會吳于鐘離,吳國與會,正式加入中原伐楚同盟,這也是吳與中原國家正式相會的開始。 《左傳》成公十五年記載為 “會吳于鐘離,始通吳也”[1](958),晉吳雙方的交往由此得以重新密切起來。

        鄢陵之戰(zhàn),楚國戰(zhàn)敗。舒庸趁機叛楚,“道吳人圍巢,伐駕,圍釐、虺”[1](989),晉國 “聯(lián)吳制楚” 再見成效。楚滅舒庸而沒有伐吳,吳楚之間雖未因此爆發(fā)戰(zhàn)爭,楚卻開始將目標(biāo)盯緊至宋彭城,再度反制晉、吳,而新理政的晉悼公則將晉吳聯(lián)盟推至一個高峰。

        (二)悼公復(fù)霸,晉吳聯(lián)盟

        聯(lián)吳政策是悼公復(fù)霸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晉悼公時期,吳晉聯(lián)系空前緊密。晉國繼續(xù)拉攏吳國,吳改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會盟。 晉吳聯(lián)系緊密之時,正是晉楚爭霸、吳楚爭強之時。 楚國切斷晉吳聯(lián)系的通道,對吳化守為攻。 晉國則將吳國納入以晉為盟主的中原集團,先后舉行雞澤之會、戚之會、柤之會、向之會以修吳好,把楚國作為共同防范對象。

        楚伐莒之后,彭城成為吳晉往來的必經(jīng)通道。晉悼公初即位,楚國便抓住機遇,攻宋彭城,置五大夫,駐守三百乘。晉楚之間因宋、鄭再起爭端,互不退讓。晉卿韓厥:“成霸、安疆,自宋始矣?!盵1](1000)楚在令鄭制宋的同時,又抽出手來簡師攻吳。 魯襄公三年,楚子重帥師伐吳。這是楚經(jīng)過精心準(zhǔn)備,首次對吳展開戰(zhàn)略攻勢。 鐘離—州來—群舒是楚國固守的一條重要弧形防線,而現(xiàn)在吳國正逐漸突破這條防線,繼滅舒庸之后,楚國最終將利劍直指吳國。

        面對共同的敵人,晉吳雙方結(jié)成戰(zhàn)略聯(lián)盟。雞澤之會,悼公專派荀會逆壽夢于淮上,可見晉國對吳國的重視。但此時正逢楚吳相戰(zhàn),故壽夢未至。但后來,吳又專門派使者解釋道歉,“且請聽諸侯之好”[1](1034)。于是,晉使魯、衛(wèi)先會吳于善道,繼而合諸侯會吳于戚,吳國成為晉與楚爭陳的得力盟友。 魯襄公十年,晉再次組織柤之會,《系年》第二十章則記載柤之會同年,即 “悼公立十又一年,公會諸侯,以與吳王壽夢相見于虢”[2](186)。 整理者以 “虢”“柤” 為一地。

        晉此次會盟,欲滅偪陽予宋,實是為反制楚國,繼續(xù)加強晉吳聯(lián)系。正如晁岳佩先生所言,晉國此舉是 “為了確保北方集團東南屏障的安全和吳、晉聯(lián)系的暢通采取的重要舉措, 它對晉國實現(xiàn)戰(zhàn)略反攻計劃和悼公重新取得霸主地位具有重要意義”[8](79)。

        晉國在悼公時期,一面多次與吳國會盟,緊緊將吳團結(jié)于中原反楚聯(lián)盟;一面在知罃?shù)慕ㄗh下,采取疲楚服鄭的戰(zhàn)術(shù)。 楚接連失利,不敵于晉,晉國得以復(fù)興霸業(yè),吳國在此期間既通于上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又在伐楚戰(zhàn)爭中占得優(yōu)勢,逐步振興強大。

        (三)晉楚弭兵,晉吳疏離

        悼公之后,晉吳聯(lián)系明顯減少,吳國鮮有參與以晉為主導(dǎo)的中原會盟的記載。晉楚弭兵之會,吳國沒有出席。 弭兵之后,吳國則開始主動拉攏晉國,但晉國對 “聯(lián)吳制楚” 顯然已不如從前熱心。

        晉平公即位初期,晉吳雙方仍以婚姻鞏固邦交關(guān)系。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有晉嫁女于吳的記載[1](1182)。之后,晉國對吳國不再熱情拉攏。吳晉關(guān)系疏離的原因,筆者分析有以下四點:

        第一,吳王壽夢死后,諸樊即位,自身還未除喪便趁楚共王之喪而侵楚,反遭敗師。 吳與晉會于向,告敗于晉,謀求合作。晉正重刑修德,以睦諸侯,吳伐楚喪,師出無禮,故晉借此沒有幫吳敵楚,而是合諸侯伐秦。 此事或許傷害了諸樊對晉的感情,此后,吳與晉疏遠(yuǎn)。

        第二,晉憂在齊。 平公即位前期,晉齊關(guān)系極為緊張,晉患在東夏。 悼公晚年,齊人已有叛跡,邾、莒并有二心,中原同盟開始離析。平陰之戰(zhàn),齊患暫定。欒盈之亂而齊患又起。 齊不服于晉,征戰(zhàn)不斷。 晉國多次盟會都為謀齊,故不召吳國與會。

        第三,楚不敵晉。 楚康王在位前期,息兵整頓內(nèi)政,晉楚、楚吳皆未起大的爭端。 康王曾自言:“國人謂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 不谷即位,于今五年, 師徒不出, 人其以不谷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yè)矣?!盵1](1145)楚國短暫息兵,于中原事務(wù)參與度降低。后雖有湛阪之役,又趁晉齊交戰(zhàn),與齊親善,共同抗晉,但皆失利,未對晉國產(chǎn)生實質(zhì)性威脅。吳楚之間也暫時守平,十余年沒有爆發(fā)戰(zhàn)爭。故晉 “聯(lián)吳制楚” 之策暫時有所放緩。

        第四,晉楚弭兵。宋之盟后,晉楚爭霸戰(zhàn)爭消減,晉對 “聯(lián)吳制楚” 更不熱心。 如此則 “晉君少安,不在諸侯。 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 在宋之盟又曰如一”[1](1381)。晉平公耽于享樂,晉政多門,忙于傾扎爭邑。 正如子產(chǎn)所言:“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討?”[1](1508)晉國執(zhí)政卿趙文子、 韓宣子處事柔和, 不熱衷于霸業(yè)斗爭,務(wù)求 “諸侯無煩”[1](1334),對楚國會盟諸侯放之任之,與楚邦交中多處退讓。晉將重心放置于對付北方戎狄,對 “聯(lián)吳制楚” 已不熱心。

        而弭兵前后, 吳國對晉國的態(tài)度則發(fā)生了一個明顯的變化。 早在弭兵之前,吳王諸樊在位期間,于對楚戰(zhàn)爭中,吳已多處敗勢。 吳召舒鳩叛楚,最終落敗。 諸樊攻巢被射殺,死于對楚戰(zhàn)爭之中。 吳國在對楚戰(zhàn)爭中的失利, 與其沒有得到晉國的援助與牽制有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 由于晉吳久未同盟,二次弭兵之時,吳國未作為晉的盟國參會。“其政治地位成為了既不朝晉、又不朝楚的被邊緣化的特殊國家?!盵7](32)國際地位孤立。 弭兵之后, 戰(zhàn)爭的硝煙很快彌漫在吳楚之間,楚靈王新即位便迫不及待地合諸侯攻吳。《系年》第十五章云:“以至靈王,靈王伐吳,為南懷之行,執(zhí)吳王子蹶由,吳人焉或服于楚。 ”[2](170)自魯昭公四年起,吳楚之間針鋒相對,連年征伐,互有勝負(fù)。至魯昭公十三年楚靈王自殺,吳楚之間依然沒有停戰(zhàn)。這一階段吳楚相爭,晉國對楚國連年伐吳、滅陳、滅蔡等,不作干涉, 期間還與楚繼續(xù)鞏固宋盟關(guān)系, 續(xù)以婚姻,這些都不得不使吳國預(yù)感到危機。

        吳王余昧即位后,迅速調(diào)整邦交政策,派賢公子季札出使,主動與中原諸國建交。 隨后,又主動派使狐庸與晉互通,改變吳國所處的孤立地位?!蹲髠鳌肤斚骞荒贻d:“吳子使屈狐庸聘于晉,通路也。 ”[1](1315)而后,晉平公也派叔向作為專使至吳,受到吳國的熱情接待。這是吳晉再度親善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是由吳國主動促成。

        晉昭公在位期間,晉國依舊忙于連年伐戎。楚平王一改楚靈王好戰(zhàn)作風(fēng),改革內(nèi)政,息民養(yǎng)兵,改善內(nèi)外關(guān)系。晉楚維持弭兵,吳楚同樣暫時息兵。期間,魯昭公十三年,也許是感到楚國國勢漸興,晉曾欲召吳與會,與吳國有所聯(lián)系。平丘之會前,“晉侯會吳子于良”[1](1501),奈何道路不通,雙方會盟失敗。

        晉頃公即位之后,其時,楚平王作繭自縛,致使內(nèi)亂嚴(yán)重。雞父之戰(zhàn),吳國戰(zhàn)果輝煌,接連奪取州來、居巢及鐘離三大重鎮(zhèn),楚國只有被動防守的余地,此事《系年》第十五章也有所記載。楚平王死后,吳欲趁喪伐楚。這次,吳國主動向晉報告。吳王僚 “使公子掩余、公子燭庸帥師圍潛,使延州來季子聘于上國,遂聘于晉,以觀諸侯”[1](1649),為自己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

        終晉平、昭、頃三世,晉吳交往多以吳國為主動。二次弭兵之后,晉對與楚爭霸,以及經(jīng)營 “聯(lián)吳制楚”的戰(zhàn)略方針已顯得極不熱心,晉吳關(guān)系疏離。而吳國則為國家利益考慮,主動與晉親善。在接下來吳與楚連年征戰(zhàn)的過程中,晉吳有過互通,但未會盟。 晉對吳楚戰(zhàn)爭顯得莫不關(guān)心,處于中立,未施援手,也未施障礙。總體來看,依舊不失為 “聯(lián)吳制楚” 策略的成功之處。 一方面,使得晉國得以專注國內(nèi)斗爭,征伐鮮虞、陸渾之戎,靖齊、魯諸侯,無南楚之憂。同時,又使吳國國際地位得以繼續(xù)提升, 全力攻楚而無中原干擾、夾擊之患。

        (四)黃池之會,晉吳爭盟

        晉定公在位時期,晉、楚、吳三國的均勢被打破,與晉國衰敗成鮮明對比的是吳國霸業(yè)的奠基。 晉吳邦交關(guān)系走向一個新的階段——晉吳爭強。 這一切都以魯定公四年的召陵之盟為轉(zhuǎn)折。

        據(jù)《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其時,蔡昭侯受辱于楚,以其子及大夫之子為質(zhì),誠請晉國伐楚。 晉召盟于召陵,卻出爾反爾,因求賄未得而拒絕了蔡國的請求, 由伐楚而轉(zhuǎn)伐中山。 晉國在召陵之盟中無威無信,再無霸主雄風(fēng)。 召陵之盟后,中原各國競相掀起反抗晉國霸權(quán)的斗爭,晉國霸業(yè)迅速坍塌:“晉因趙、范內(nèi)哄,同盟解體,于是齊、鄭、衛(wèi)、魯四國之好逐漸形成,晉遂失諸侯?!盵1](1767)對此,《系年》第十八章云:“晉人且有范氏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諸侯同盟于鹹泉以反晉,至今齊人以不服于晉,晉公以弱。 ”[2](180)

        值得注意的是,召陵共謀伐楚,卻未見吳國的身影,且《左傳》中也沒有晉吳聯(lián)合伐楚的記載。 而《系年》中則明確記載晉國參與了戰(zhàn)爭?!断的辍返谑苏略唬骸皶x與吳會為一,以伐楚,門方城。 遂盟諸侯于召陵,伐中山。 晉師大疫且饑,食人。 ”[2](180)《系年》第二十章曰:“晉柬(簡)公五年,與吳王闔盧伐楚。 ”[2](180)則在召陵之盟前,晉吳聯(lián)軍一直打到楚國方城之外,但晉國中途退出了伐楚戰(zhàn)爭。荀寅分析局勢,指出晉國此時伐楚對自身不利。首先,晉國困于內(nèi)災(zāi),“水潦方降,疾虐方起”[1](1710)。 《系年》云晉伐中山時出現(xiàn)了“大疫且饑,食人” 的悲慘狀況也可證此。 其次,國際形勢也不利于晉。 晉國連年征伐鮮虞還未取勝,此時伐楚容易導(dǎo)致南北兩面受敵,最終 “無損于楚,而失中山”[1](1710),齊國也會趁機對晉不利。 再次,自弭兵于宋之后,晉國自身一直堅決維護弭兵成果,避免與楚國正面沖突。 此時若繼續(xù)伐楚,破壞弭兵局面,責(zé)任皆將歸咎于晉,晉國 “棄盟取怨”[1](1710),于自身無利。最后,晉國已對爭霸戰(zhàn)爭不再熱忱,而吳國則相反。若晉吳聯(lián)合成功打擊楚國,得利者為吳而非晉。吳之厚,晉之薄,吳國在淮域獨大,接下來必然會北上威脅中原,這是晉國不愿意看到的。

        這次會盟是吳晉關(guān)系破裂的前奏。 蔡國投晉無望,便又奉吳為主,與吳結(jié)盟。 吳國本就一直在等待時機,遂即與蔡、唐聯(lián)軍迅速伐楚,《系年》第十九章云:“陳、蔡、胡反楚,與吳人伐楚?!盵2](184)柏舉之戰(zhàn),吳入郢都,楚幾亡國,諸國震驚。伐楚大捷之后,吳又伐越,取得夫椒之勝,吳國國力達到全盛。蔡忠心事吳,越臣服于吳,陳國背楚親吳,吳國取代楚國成為淮河流域的新霸主。 淮域得志之后,吳北上尋盟諸小國,不服者則攻伐,相繼使魯、邾、宋、衛(wèi)歸服于吳。 緊接著,吳又與齊爭強,實現(xiàn) “將有大志于齊”[1](595)的既定目標(biāo)。

        同時期, 晉國正由趙簡子掌政。 在先前趙氏與范、中行氏內(nèi)斗時,齊、魯、鄭、衛(wèi)都曾站到趙氏的對立面。 在吳北上攻伐諸國時,趙簡子不予干涉,并且也有侵伐齊、衛(wèi)的軍事行動。 一方面是打擊報復(fù),另一方面也與趙氏確立 “北進戰(zhàn)略”,無暇顧及有關(guān)。晉吳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暫時還未站到對立面。

        吳國所向披靡, 大敗齊師于艾陵之后, 幾已成霸。諸國之中只剩晉國是其霸業(yè)的最后阻礙。雙方并未通過戰(zhàn)爭一決雌雄,而是在黃池之會中,爭歃血先后。 《系年》第二十章記載:“闔廬即世,夫差王即位,晉簡(定)公會諸侯,以與夫差王相見于黃池。 ”[2](186)并未記載盟會細(xì)節(jié)。傳世文獻中則記載黃池之會中,吳晉兵戈相向,趙簡子代表晉國與吳爭長,并與吳王訂立盟質(zhì)。 但關(guān)于主盟者最終為誰,文獻記載不一?!蹲髠鳌酚?“乃先晉人”[1](1873),但有使晉先、先吳于晉的異議。《吳語》言 “吳公先歃”[10](615)?!妒酚洝返挠涊d自相抵牾。 《吳太伯世家》言晉先,但《秦本紀(jì)》《晉世家》《趙世家》皆言吳先。 千百年來,懸而未決。

        黃池之會并沒有穩(wěn)固吳國的霸業(yè), 其連年北上征伐使越國得以喘息再起, 最終吳國于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 年)被越所滅。越滅吳時,遠(yuǎn)在晉國的趙襄子聽聞,為吳降喪食,并派使者對夫差言吳晉黃池之會雖有盟誓, 但今吳國處于危難之中,“非晉國之所能及也”[1](1917),不予相救。 在越滅吳后,晉吳邦交走向終點,并為晉越邦交所代替?!断的辍返诙略疲骸霸焦溘`克吳,越人因襲吳之與晉為好。 ”[2](186)

        晉吳邦交始于巫臣使吳,大體經(jīng)歷建交始通、親密會盟、各自疏離、爭強爭盟這四個階段,雙方交往以 “制楚” 為核心,以互聘、會盟的和平方式為主。 前期,在晉楚爭霸戰(zhàn)爭激烈之時,晉吳邦交以晉國為主動,是為與楚爭霸服務(wù)。中期,在晉楚弭兵之后,晉國不再熱忱于爭霸,晉吳邦交反以吳國為主動,吳國積極與晉國為首的中原聯(lián)盟保持交往, 為與楚爭戰(zhàn)做外交保證。 晚期,召陵之盟、柏舉之戰(zhàn)后,晉、楚衰敗而吳國獨強。 吳北上爭霸,雖未與晉爆發(fā)軍事沖突,但雙方邦交關(guān)系已經(jīng)破裂。 黃池之會,吳與晉爭先,但雙方依舊訂立 “好惡同之”[1](1917)的 “友好” 盟約。 越國滅吳,晉未助援,而后與越為好,晉吳邦交為晉越邦交所取代。

        猜你喜歡
        吳楚系年邦交
        周平王東遷的時與地再探
        雙重競合:中日邦交正?;詠淼碾p邊安全互動
        日本研究(2023年2期)2023-11-29 12:16:44
        新安醫(yī)家吳楚生平考*
        略論春秋時期的邦交文書
        國學(xué)(2020年1期)2020-06-29 15:14:16
        春秋時期楚國邦交研究
        吳楚莊園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新安醫(yī)家吳楚《吳氏醫(yī)驗錄》補中益氣法辨治特色
        試論清華簡《系年》中的“周亡”及相關(guān)問題
        古代文明(2017年2期)2017-04-10 16:57:00
        柳宗元湖湘詩歌系年考辨
        湖湘論壇(2016年2期)2016-12-01 04:22:54
        大家都一樣
        故事會(2010年9期)2010-04-23 09:45:58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无码专区|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y|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免费视频| av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h在线一区二区| 男女深夜视频网站入口| 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蜜柚m| 99热在线播放精品6| 少妇下面好紧好多水真爽|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亚洲男同志gay 片可播放|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不卡|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人免费视频播放|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操出白浆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免费一级黄色大片久久久|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久久久婷婷| 美女把内衣内裤脱了给男人舔|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