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霞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腦病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中風后肩手綜合征是中風常見的后遺癥,與交感神經功能病變有一定關系[1]。肩手部位疼痛感和肢體運動障礙是其主要臨床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導致肩手殘疾。本研究用加味蠲痹湯輔治中風后肩手綜合征并觀察對中醫(yī)證候和神經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共96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后肩手綜合征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59~82歲;平均(70.56±8.85)歲;病程3~9個月,平均(5.69±1.88)月;中風類型為缺血性31例,出血性17例。觀察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58~80歲;平均(71.95±7.99)歲;病程4~8個月,平均(6.38±4.12)個月;中風類型為缺血性33例,出血性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中風后肩手綜合征診斷標準,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風痰淤堵證型。主證為上半身功能不全、肩膀疼痛,次證為手指脹痛、感覺減退、色暗淡、苔薄白、脈弦滑。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大于等于55歲;③患者或其家屬知情且簽字。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障礙;②其他病因導致的肩手綜合征;③合并血液疾?。虎馨橛袗盒阅[瘤;⑤精神嚴重障礙。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康復治療,如主動上舉訓練等,1次25~30min,早晚各1次。
觀察組加用加味蠲痹湯治療。藥用黃芪25g,當歸25g,羌活20g,伸筋草15g,防風15g,丹參20g,威靈仙15g,桂枝15g,土鱉蟲10g,甘草10g。日1劑,水煎,早晚口服。
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證候積分。采用4級評分,對上半身功能不全、肩膀疼痛、手指脹痛等癥狀程度進行評分,0分為正常,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分數越高表明證候越嚴重。
神經功能評分。根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包含意識水平、凝視、上肢運動等15個項目,共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經缺損越嚴重。
感覺、自主神經和運動功能。采用肩手綜合征評估量表(SHSS)評分量表進行評定,感覺包括疼痛、痛覺過敏,自主神經包括遠端水腫,運動功能包括肩部被動外展以及外旋時的疼痛程度,0~14分,分數高表示損傷嚴重[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上半身不遂 肩部疼痛 手指腫脹 感覺減退 舌暗淡 苔薄白治療前 對照組 48 2.25±0.56 2.18±0.65 2.13±0.75 1.98±0.85 1.86±0.74 2.64±0.34觀察組 48 2.51±0.89 2.17±0.66 2.16±0.67 1.96±0.77 1.79±0.69 2.60±0.41 t 1.713 0.031 0.207 0.121 0.479 0.520 P 0.090 0.976 0.837 0.904 0.633 0.604治療后 對照組 48 1.68±0.87* 1.85±0.59* 1.96±0.67* 1.68±0.85* 1.25±0.47* 1.79±0.64*觀察組 48 0.41±0.54* 0.98±0.74* 0.74±0.36* 0.85±0.66* 0.68±0.34* 0.67±0.95*t 8.593 6.369 11.113 5.344 6.608 6.7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NIHS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NIHS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及NIHS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感覺 自主神經 運動功能 NIHSS治療前對照組 48 4.82±1.14 1.91±0.34 4.65±0.54 14.51±2.34觀察組 48 4.76±1.24 1.86±0.31 4.76±0.58 14.49±2.30 t 0.247 0.753 0.962 0.042 P 0.806 0.453 0.339 0.966治療后對照組 48 2.17±0.62*1.26±0.17*1.35±0.20*10.09±1.52*觀察組 48 1.40±0.49*0.73±0.12*0.83±0.12*7.65±1.09*t 6.751 17.646 15.446 9.038 P 0.000 0.000 0.000 0.000
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并未明確,研究表明,其與腕屈曲位受到長時間壓迫,肩手部肌肉功能減弱,加之血管功能損傷,上肢血液及體液回流速度減慢,交感神經功能受到影響有關[5]。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的治療,臨床主要采用西藥治療聯(lián)合康復訓練干預,以加快上肢血液流速,緩解肩部和手指水腫癥狀、提高上肢肌肉收縮能力。但是,需患者高度配合,而多數患者依從性較差,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6-7]。
中風后肩手綜合征屬中醫(yī)“痹證”范疇。中風因肝腎兩虧,氣血兩虛,筋骨萎軟,致使屈伸不利,日久則肌肉攣縮[8];又因營衛(wèi)虧虛,風寒濕邪侵入體內,血流受阻,致其腫痛;脾主四肢,脾虛水濕不運,瘀血痰凝,脈絡受阻,則引起脹痛、水腫。因此溫陽化痰、祛風活血為中風后肩手綜合征的治療原則[9-10]。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證候積分及NIHSS評分、感覺、自主神經以及運動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加味蠲痹湯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可緩解臨床癥狀,促進感覺、自主神經、運動功能恢復。加味蠲痹湯方中黃芪利尿消腫,當歸補血活血,羌活、丹參、土鱉蟲祛風化濕、散瘀行血,伸筋草散寒消腫,桂枝溫陽通脈,防風勝濕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散寒邪、通靜脈血管之效[11]。藥理研究表明,當歸可調節(jié)神經沖動傳導功能,提高大腦局部血流灌注量,有助于緩解水腫[12];伸筋草有促進神經元修復作用,可抗炎鎮(zhèn)痛、抗血小板凝聚,促進手指腫脹、肩部疼痛的緩解以及肩部神經功能的恢復;土鱉蟲有降低肌肉興奮性作用,可使肢體運動功能恢復[12]。
綜上所述,加味蠲痹湯輔治中風后肩手綜合征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有助于恢復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