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第八中學(221000) 王紹凱
江蘇省徐州市西苑中學(221000) 李德前
在中學物理、化學、科學等實驗課上以及課外科技活動中,常借助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擴散來探究或驗證分子的熱運動(有關裝置見圖1、圖2)。該實驗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操作也比較簡便,但藥品的用量較大、沒有體現(xiàn)尾氣處理等,這也是該實驗的不足之處。筆者在實驗教學中,參考有關文獻對該實驗進行了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
無色無味的一氧化氮氣體接觸到氧氣立即變?yōu)榧t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通過觀察紅棕色氣體的出現(xiàn)及其擴散,可以充分證明一氧化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氮分子等都在無規(guī)則運動之中。
100 mL錐形瓶,60 mL集氣瓶(實際容積約80 mL),配套的橡皮塞,配套的磨砂玻璃片,銅絲,稀硝酸,氧氣(或空氣),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等。
新設計的氣體擴散實驗裝置見圖3。
(1)取1個100 mL的錐形瓶,在瓶中裝滿稀硝酸;將帶有直角導管和粗銅絲的雙孔橡皮塞塞到錐形瓶的瓶口上,此時會有少量的酸液被壓入直角導管里(從而排除導管里的空氣)。
(2)取1個60 mL集氣瓶,在瓶中裝滿剛冷卻的涼開水;將帶有2根直角導管的雙孔橡皮塞塞到集氣瓶的瓶口上,此時會有少量的水被壓入直角導管里(從而排除導管里的空氣)。
(3)借助導氣管、乳膠管、橡皮塞等,將氣體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連接起來,并確保裝置氣密性良好。
(5)當集氣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時,說明瓶中已充滿一氧化氮氣體,此時立即將粗銅絲提起來,拉回到橡皮塞內(nèi)(反應即刻停止);然后拔掉集氣瓶口上的橡皮塞,同時快速將玻璃片的毛面蓋在集氣瓶口上。
(1)再取1個60 mL集氣瓶(充滿空氣),在瓶中倒入5~7 mL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
(4)實驗結束,整理實驗用品。
(1)在組裝制取一氧化氮氣體的實驗裝置時,錐形瓶、集氣瓶里一定要充滿液體,這樣在瓶口塞入橡皮塞時,就能將橡皮塞所占空間里的那部分液體壓入直角玻璃管里,確保制氣裝置處于無氧狀態(tài),因此制得純凈的一氧化氮氣體。
(2)在處理實驗尾氣時,一氧化氮氣體是不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的,而二氧化氮氣體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因此要確保一氧化氮氣體完全轉(zhuǎn)化為二氧化氮氣體,這種情況下氧氣就必須足量。在振蕩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尾氣時,2個集氣瓶口對口組成的實驗體系內(nèi)壓強會減小,振蕩幾次后,2個瓶口之間可以稍微錯開(出現(xiàn)縫隙即可),使更多的空氣進入集氣瓶內(nèi),從而確保氧氣足量。
(3)吸收二氧化氮氣體后的實驗廢液(含有硝酸鈉和亞硝酸鈉),不要隨意傾倒,可以作為氮肥回收利用。
(1)本實驗中的氣體發(fā)生裝置能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方便多個班級學生的連續(xù)實驗。另外,用封閉式排水裝置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有利于學生觀察一氧化氮是無色氣體,同時復習了化學實驗室收集氣體的方法。
(2)本實驗使用一氧化氮和空氣而不直接采用二氧化氮氣體,可以節(jié)約硝酸試劑(制取相同體積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前者的硝酸用量是后者的一半);實驗過程中有色氣體、無色氣體向四周自發(fā)擴散,不僅排除了重力場的干擾,也使實驗現(xiàn)象多變、實驗結論可靠,有利于學生深刻認識氣體擴散現(xiàn)象,并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
(3)本實驗涉及的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用品,有利于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實驗現(xiàn)象直觀有趣、與眾不同,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實驗過程體現(xiàn)了綠色環(huán)保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驗廢液的回收利用,體現(xiàn)了資源再生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