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
再次踏上沈陽這片土地,曹藝馨感覺變化巨大:高樓鱗次櫛比,道路寬暢整潔,市民非常文明,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來自遼寧丹東的曹藝馨是遼寧美在當下私人定制會所負責人。去年年底,因為陪讀,她時隔很久再次踏上沈陽這片土地。與記憶中相比,曹藝馨感覺沈陽變化巨大:高樓鱗次櫛比,道路寬暢整潔,市民非常文明。
如今,這座歷史與現代碰撞的城市,伴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進程,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工業(yè)基礎雄厚,區(qū)位交通優(yōu)勢明顯,科技人才資源豐富,城市人文精神強大,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近日,《小康》雜志社聯(lián)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2020中國綜合小康指數”之“國人年度感受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好”是沈陽市受訪者的最大感受。
陽光和煦,聲聲鳥鳴,沿著蒲河廊道,無論慢跑或步行,都是一種享受。喜歡運動的曹藝馨是蒲河廊道的???。這條跑道全部采用生態(tài)環(huán)保材料,能夠滿足半程馬拉松賽事要求,原有舊路修復形成慢行系統(tǒng)林蔭路,加上新增的涉水棧道,形成了慢行系統(tǒng),滿足了蒲河兩岸群眾休閑活動的需求。
近年來,遼河沈陽段自然封育面積達569平方公里,并且依托生態(tài)資源建設濕地公園,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濕地內環(huán)境類型多樣,河堤內的河流、灘涂、濕草甸共同構成了復合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林地、灌叢、濕地植物群落等植被組成多彩的生態(tài)景觀,白鶴、丹頂鶴、白鷺、綠翅鴨等鳥類在濕地里筑巢繁衍,濕地成為鳥類樂園、觀鳥勝地。
遼河第一灣、臥龍湖、獾子洞、七星濕地……一個個生態(tài)景觀沿遼河兩岸排列,各展風姿。
遼河兩岸濕地每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來此觀鳥,也帶動了當地休閑農業(yè)的發(fā)展。緊鄰遼河第一灣,守著遼代古塔,遼河沿兒上的小塔子村也吃上了生態(tài)飯,村民建起客棧,特色農產品和農家美食吸引不少城里人前來旅游。
相比于小塔子村的剛起步,沈北新區(qū)稻夢空間的生態(tài)游更成熟。在沈陽,稻夢空間可是個網紅打卡處,看稻田畫,品農家菜,聞著稻香,吃一口糙米冰淇淋,臨走了再帶上兩袋當地出產的大米,可謂是一次“稻米之旅”。年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年收入超千萬元,稻夢空間已成為全國有名的田園綜合體,是當地打造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鏈條的展示平臺。依托稻夢空間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將好水、好地、好空氣中生長的優(yōu)質農產品推向全國。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沈陽中山公園,文化內涵豐厚,如今已是一個集休閑避暑、運動健身于一體的復合型的功能公園。園內綠樹紅花、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地處繁華鬧市卻自得一份悠然。尤其是音樂噴泉所在的沉池廣場,更是沈陽人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之一。曹藝馨的住所距離中山公園不遠,她還依稀記得小時候曾經到過這里游玩,現在也常常會拉上孩子一起,回顧一下童年的感覺。曹藝馨覺得,沈陽的夜經濟特別繁華,夜市有好吃的好玩的,讓自己陪讀的日子也沒有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