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璠
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照進現(xiàn)實,看看三位“中國全面小康杰出貢獻人物”的故事,就不難理解“2020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了。
累—變—希望—溫暖—忙—難—學習強國,燃!
這是從2013年至2019年,中國人的年度感受。
2020年,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它來臨之前,人們早就將對它的美好期待體現(xiàn)在一系列包含里程碑含義的“定義”當中: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xiàn)之年,是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謀劃的關鍵之年。
遙想著,盼望著,期待著,這一年終于來了!
但誰也沒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讓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zhàn),經(jīng)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fā)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2020年,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在追夢“小康”的路上砥礪前行的中國人,又會有著怎樣的年度感受呢?
白天做牧民,晚上當明星,堅守出奇跡
“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xiāng),有愛就是天堂?!?/p>
這是《文成公主》實景劇中的一句歌詞,馬新明很喜歡它。而這部演出的打造之地拉薩,也早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馬新明與拉薩的緣分,還要追溯到2010年。那年,他37歲,是北京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基層工作處處長,有北大新聞學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和中國社科院法學博士學位,在北京工作得心應手、舒心坦然,但他卻偏偏主動選擇了援藏。
打造實景版《文成公主》時,馬新明剛好到了援藏3年屆滿的時候。那段時間,他的痛風很嚴重,膝蓋如同大碗口般粗腫、紅脹而光亮,妻子曾流著眼淚勸他回北京。可他卻說放不下一攤子事。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堅守,又干了一屆。
過去的7年中,《文成公主》這部劇成為西藏文旅產(chǎn)業(yè)扶貧的典范,每年為群眾增加收入5000余萬元。劇中800余名演職人員,95%以上為當?shù)夭刈迦罕?。很多群眾白天是農(nóng)牧民,晚上是演職人員,連各家各戶的牦牛、馬、羊、藏獒,都成了舞臺上的“明星”。
2015年12月,在中國全面小康論壇組委會主辦、中國扶貧開發(fā)協(xié)會協(xié)辦的“第十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馬新明獲得“2015年度中國全面小康杰出貢獻人物”獎。2017年7月,馬新明調(diào)任北京市扶貧協(xié)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至今,他仍堅守在扶貧事業(yè)的第一線。
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作為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的國家,中國之所以能夠交出亮眼成績單,離不開無數(shù)像馬新明一樣的人“有愛就是天堂”般的堅守。
“堅守”,成為了這一年無數(shù)國人的“集體感受”。
近日,《小康》雜志社聯(lián)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gòu),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了“2020中國綜合小康指數(shù)”之“國人年度感受調(diào)查”(以下簡稱“2020國人年度感受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公眾提及的高頻詞匯有30多個,其中,“堅守”一詞位列第一。接受深度采訪的受訪者,在提及“堅守”的感受時,普遍會講述的是這些年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中國故事,“80后”“90后”受訪者講述更多的是他們在今年看到或聽到的抗疫醫(yī)生或志愿者等群體堅守崗位的故事,還有一部分受訪者表示自己直到今年才深刻體會到“堅守”一詞的含義。
九旬女先生白發(fā)變黑,
逆境中如何把磨礪“輕而化之”?
在“2020國人年度感受調(diào)查”啟動時,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已開啟全球公映。這部片子的主角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性,在96年的歲月中,她面臨生活的困惑與不幸,卻秉持著一種平靜、淡定與從容的處世態(tài)度。她,就是“2019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貢獻人物”、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
“一世多艱,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炎天流火劫燒余,藐姑初識真仙子。谷內(nèi)青松,蒼然若此,歷盡冰霜偏未死。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這是葉嘉瑩寫的一首詞,就掛在南開大學為她修建的迦陵學舍的一面墻上。這是她對自己波瀾起伏一生的悠然回顧。
青年喪母、漂泊異鄉(xiāng)、中年失女、晚年回國,葉嘉瑩的一生命運多舛,非?!澳ァ比?,但在《掬水月在手》導演陳傳興看來,葉嘉瑩身上有一種“弱德之美”——“她是一個弱女子,但比許多男人都要堅韌,既能扛起個體的坎坷命運,也能扛起大時代里中國詩詞的命運?!?/p>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磨難中成就生命的光輝,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逆境中還將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輕而化之”,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女先生”的葉嘉瑩卻做到了。
無數(shù)人在觀影時,都被電影尾聲部分的一個細節(jié)打動了:2002年,詩人席慕蓉帶著葉嘉瑩回到葉赫水尋找蒙古先祖原鄉(xiāng)。葉赫那拉部族從前的居地,如今已是一大片玉米田。佇立在高大茂密的枝干之間,葉嘉瑩靜靜地站著看了一會兒,忽然側(cè)過身來說,這不就是那首詩嗎?她隨即吟誦起《詩經(jīng)·黍離》。此時此刻,年近八旬的她并無老態(tài),只有一個普通尋根人對飄零人生要找到物理棲息地的深情寄望。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間到了2020年,96歲的葉嘉瑩在9月10日那天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當中。當日,《掬水月在手》天津教師節(jié)特別放映活動在南開大學舉行,葉嘉瑩迫不及待地和現(xiàn)場嘉賓分享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趣事——“白發(fā)變黑了”。
原來,在拍攝《掬水月在手》的時候,葉嘉瑩不小心跌破了后腦,她堅持使用中藥噴劑療傷,結(jié)果,不僅治好了后腦外傷,更神奇地使她的白發(fā)變黑了!葉嘉瑩開玩笑稱,和拍攝時相比,自己已經(jīng)換了一個人。
葉嘉瑩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也讓很多在場的年輕嘉賓自嘆弗如。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而葉嘉瑩在經(jīng)歷了人生中的種種磨礪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這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她對詩歌傳承的堅守。在自傳《紅蕖留夢》結(jié)束的話中,她寫道:我的生活并不順利,我是在憂患中走過來的,詩詞的研讀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是支持我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
磨,感恩,健康第一
在堅守中積蓄力量,戰(zhàn)勝磨礪,保持健康,是葉嘉瑩的智慧,也是中國人在今年這場抗疫戰(zhàn)中展現(xiàn)出來的“集體智慧”。
病毒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中國迅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全國數(shù)百萬名醫(yī)務人員堅守在抗疫一線,346支國家醫(yī)療隊、4萬多名醫(y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很多人在萬家團圓的除夕踏上征程。在抗疫斗爭中始終堅守的還有疾控工作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武警部隊官兵、科技工作者、社區(qū)工作者、公安民警、應急救援人員、新聞工作者、企事業(yè)單位職工、工程建設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等等。匯聚了如此強大的“堅守之力”的中國,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shù)以內(nèi),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qū)聚集性疫情殲滅戰(zhàn),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
疫情期間,許多社區(qū)實施了封閉式管理,老百姓積極配合社區(qū)工作,安心宅在家里,不給自己所在的城市“添亂”。無數(shù)老百姓把“健康第一”落實到行動上,“發(fā)明”了不少居家健身的新方式。中國還倡導共同構(gòu)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在國際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張,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磨、健康第一,都入選了“2020國人年度感受調(diào)查”之“2020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它們緊隨“堅守”之后,“健康第一”排名第二,“磨”位列第三。
抗疫斗爭的重壓之下,中國的年輕一代勇敢地站了出來。參加抗疫的醫(y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們有一句話感動了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
將“感謝”兩個字說出口很容易,但能夠在磨礪之下、壓力面前,用實際行動去表達感恩,則并不容易。今年,中國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做到了。更年長一些的父輩早就為“后浪”們做出了榜樣。
時光回溯到1991年,馬新明作為麗江市高考狀元,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管理學系行政管理學專業(yè),第一次看到火車,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也成了第一個通過讀書走出當?shù)卮笊降囊妥迩嗄辍V两裾劶?7歲那年自己做出的援藏選擇,他都說:“我永遠不能忘了父老鄉(xiāng)親,不能忘了幫助過我的人,不能忘了還有那么多貧困群眾。我能做的就是把感恩和感激的心化為實際行動,投入脫貧攻堅的事業(yè)中去,用盡一生報恩情?!?/p>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無論是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還是在9月10日當天以《掬水月在手》的放映來表達對葉嘉瑩堅守初心的感謝,都讓中國人感受到了感恩之美。
在“2020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感恩”一詞位列第五;與“磨”息息相關的“壓力大”一詞排名第四。
“要沖鴨”——當大導演面對累與難
“2020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顯示,累、難、通透、要沖鴨、奮進,這5個詞,亦是這一年中國人的普遍感受,在榜單上,它們分列第六至十位。
《小康》雜志社聯(lián)合相關專業(yè)機構(gòu),自2013年開始推出“國人年度感受調(diào)查”,查看過去7年的“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不難發(fā)現(xiàn),“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高頻感受,在“2013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在“2014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在“2017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十,在“2019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三。
“難”字也不是中國人的“新體驗”,在“2018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一。
“通透”一詞在去年首次上榜,排名第十,今年則又前進了兩個位次。
“奮進”一詞也是在“2019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首次亮相,排名第二,今年再次登榜。
“要沖鴨”則和今年排在第一的“堅守”,排在第二的“健康第一”,排在第三的“磨”,排在第五的“感恩”一樣,首次登上“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
今年排在第四位的“壓力大”是第三次登榜,這個詞在“2017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在“2018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居第六。
面對累與難,我們應該怎么辦?“201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貢獻人物”、著名導演高希希的故事,或許能給人們以啟示。
今年6月26日,由高希希執(zhí)導的電視劇《鄉(xiāng)村第一書記》在河南殺青。這是今年扶貧攻堅項目中很重要的一部作品,疫情卻讓整個拍攝期足足推遲了1個月。2月份,高希希才帶領劇組來到河南開始拍攝。盡管在這期間經(jīng)歷了“磨”,在此之后又要面對“累”與“難”,但高希希的心態(tài)卻挺好,“我們正好把細節(jié)做得更扎實,這段日子也讓前期制作獲得了精耕細作的時間,能潛下心來反復打磨劇本?!?/p>
電視劇從2月底拍到6月,高希希一直住在村里的香嚴寺。物質(zhì)條件艱苦,他卻樂在其中:“這里空氣極好。大家每天吃盒飯,我也吃,挺好?!焙茈y想象,這是一個常常指揮千軍萬馬,拿出所有積蓄孤注一擲去拍《三國》的大導演。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他的個人生命相互印證,像極了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一定要把那塊巨石推上去,無論前路艱險,亦或困難重重。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高希希最喜歡的作家,他的名言“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后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對高希希影響至今。當初拍攝電視劇《歷史的天空》,劇組在荒原上,面對困難,疲憊的高希希隨手翻到這句話,心靈被呼喚,重新煥發(fā)能量。這樣的狀態(tài)像極了“2020國人年度感受十大關鍵詞”的排序——因通透而生發(fā)“要沖鴨”的干勁,繼而保持“奮進”。
延續(xù)往年慣例,“2020國人年度感受調(diào)查”還對國人年度色彩和年度滋味進行了調(diào)查。大部分受訪者選擇用“五顏六色”來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除了感受到色彩斑斕外,選擇用“白”和“藍”這兩種色彩來形容自己生活狀態(tài)的人也非常多。在描述這一年自己感受到的滋味時,大家普遍選用了“辣”字,其次是“苦”,再次是“酸”。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对娊?jīng)》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靶】怠保菙?shù)千年中國人孜孜以求的夢想,這同樣是一種“堅守”。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照進現(xiàn)實,我們沒有理由不為堅守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