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貴 王浩貴
摘?要:以1年生矮化中間砧蘋果苗為試材,研究深坑淺栽后秋季分次埋土與深栽一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兩個處理對成活率、發(fā)枝數量和枝條生長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蘋果矮化中間砧苗栽植采取深坑淺栽秋季分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能提高成活率、發(fā)枝數量和枝條生長量。
關鍵詞:蘋果;中間砧苗;深坑淺栽;成活率;生長量
文章編號:2096-8108(2020)03-0010-02?中圖分類號:S661.1?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he dwarfing Apple Seedling of 1 year old on intermediate stock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survival rate, number of branches and growth amount of branches when it was buried to 1/4 of the surface of the intermediate stock and 1/4 of the surface of the intermediate stock respectively in autumn after shallow planting in deep pit and deep planting to 1/4 of the surface of the intermediate sto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the number of branches and the growth of branches could be increased by shallow planting the apple dwarfing rootstock in deep pit and in autumn and burying the soil in several times until the rootstock was 1/4 above the ground.
Keywords:Apple; Interstock seedling; Shallow planting in deep pit; Survival rate;Growth
蘋果矮化密植栽培由于結果早、產量高 、品質好、易管理、機械化程度高、節(jié)約土地資源已經成為現代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由于自根砧苗價格,高建園成本大,涇川縣農戶一般選用矮化中間砧苗建園,但矮化中間砧苗木嫁接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在矮化中間砧在基砧上的嫁接點高低不統(tǒng)一,中間砧長度不一致,有的太長,在建園栽植時沒有按中間砧露出地面1/4要求,有的栽的太深,影響新根的產生與生長,成活率不高,生長量小園貌園相差,有的建園不能一次成功。2018年春涇川縣黨原鎮(zhèn)趙家村利用蘋果矮化中間砧苗建園,并采取深坑淺栽分次埋土進行試驗示范,旨在今后為我縣蘋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園提供參考。
1?試驗園的基本情況
黨原鎮(zhèn)趙家村地處涇川縣北塬片區(qū),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為黃綿土。pH值8,有機質含量14.2 g/kg,全氮1.162 g/kg,有效磷17.6 mg/kg,速效鉀208 mg/kg。海拔高度1 435 m,年平均降雨量553.5 mm,年均日照2 274 h,平均氣溫10.4 ℃,相對濕度69%,無霜期174 d。
2?試驗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2018年4月6日新建果園3 666.7 m2,授粉樹金連,主栽品種為維納斯黃金1年生苗,矮化中間砧為M26,基砧平邑甜茶。株行距1.2 m×4.0 m,定干高度1.3 m,行間種植黑麥草。
2.2?試驗方法
2.2.1?取樣和處理
共栽植6行,每行120株,共720株,試驗分2個處理,即處理1和對照,各3行,隔行重復排列。
處理1為深坑淺栽共3行,360株。春季栽植時先整平地面確定地平面線后,在拉線確定中間砧埋土露出地面1/4的位置點線,樹行兩頭定木橛標注,挖坑60 m×60 m×60 m,栽植時確保以后中間砧露出地面1/4,再埋土至原土印以上中間砧嫁接口以下,然后澆透水,樹干周圍呈碟形狀。4月20日、5月6日、5月20日各澆水1次,6月降雨較常年多,落實其他正常管理措施,秋季8-9月份分3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處。
對照為深栽一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處,共3行,360株,然后澆透水,樹干周圍與地面平行。4月20日、5月6日、5月20日各澆水(刨坑澆水,滲后埋平)1次,6月降雨較常年多,落實其他正常管理措施。
2.2.2?指標測定
10月20日調查發(fā)枝數量、當年枝條生長量、成活率。分別在處理和對照區(qū)內,每隔36株抽取1株,分別抽10株清點發(fā)枝數量,測量當年枝條生長量,計算出每株樹發(fā)枝數量、枝條平均生長長度,最后再計算出處理1和對照總的平均發(fā)枝數量和當年枝條平均生長長度。成活率測算,分別清點處理1和對照所成活的株數,計算處理1和對照的成活率,成活率=成活數/總株數×100%。數據計算用Excel軟件進行。
3?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矮化中間砧蘋果苗建園時深坑淺栽分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比一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對成活率的影響高出14.7%。
從表2可以看出,蘋果矮化中間砧苗建園時采用深坑淺栽分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與一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對發(fā)枝量和枝條生長量都有影響,總發(fā)枝量處理1比對照高3.5個,差異顯著,其中葉叢枝比對照長1.2 cm,短枝比對照長2.3 cm,中長枝平均長度比對照高21.1 cm,差異顯著。
4?結論
蘋果矮化中間砧苗建園,采用深坑淺栽分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避免了因基砧埋土太深而土壤溫度低不利產生新根和中間砧生根困難而影響了成活。生根最佳土壤深度為15 cm,因為受傳導熱影響,表層土壤溫度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深層土壤溫度基本恒定,而表層15 cm深土壤溫度升溫幅度大、溫度高、降溫幅度小、保持土壤溫度最高。筆者通過比較蘋果矮化中間砧苗栽植采取深坑淺栽秋季分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和一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兩種栽植方式,結果表明:蘋果矮化中間砧苗栽植采取深坑淺栽秋季分次埋土至中間砧露出地面1/4能顯著提高成活率、發(fā)枝數量和枝條生長量。